牡荊[馬鞭草科植物]

牡荊[馬鞭草科植物]
牡荊[馬鞭草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牡荊(讀音:[mǔ jīng] 學名:Vitex negundo L.)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複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鋸齒,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生於山坡路旁,分布於全國各地。

形態特徵

牡荊在北京地區稱荊條,是馬鞭草科落葉灌木。葉對生,幼枝、

牡荊花 牡荊花

新葉為綠色。花淡紫色,著生於當年生枝端,花期6~7月。

牡荊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複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果實球形,黃褐色至棕褐色。花果期7~11月。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至5米,多分枝,有香味。新枝四方形,密被細毛。葉對生,間有三葉輪生;掌狀5出複葉,枝端的間有3出複葉;中間3小葉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3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長尖,邊具粗鋸齒;兩面綠色,並有細微油點,兩面沿葉脈有短細毛,嫩葉背面毛較密;兩側小葉卵形,長為中間小葉的1/4~2/4;總葉柄長3~6厘米,密被黃色細毛。

圓錐狀花序頂生或側生,長至30厘米,密被粉狀細毛;小苞細小,線形,有毛,著生於花梗基部;花萼鍾狀,上端5裂;花冠淡紫色,長約6毫米或稍長,外面細毛密生,上端裂成2唇,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強,伸出花管;子房球形,柱頭2裂。漿果黑色,宿萼包蔽過半。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牡荊 牡荊

喜光,耐蔭,耐寒,對土壤要求適應性強。

分布範圍

分布在中國中南、華北等地荒山丘陵地帶,北京地區山野丘陵野生牡荊很多,是北京地區製作盆景常用的樹種之一。

主要價值

牡荊[馬鞭草科植物] 牡荊[馬鞭草科植物]

名稱:牡荊

拉丁名稱: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Hand.-Mazz

科:馬鞭草科Verbenaceae

屬:牡荊屬Vitex

釋名:黃荊、小荊、楚。

氣味:

實:苦、溫、無毒。

葉:苦、寒、無毒。

根:甘、若、平、無毒。

莖:甘、平、無毒。

主治

牡荊花 牡荊花

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濕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葉:

牡荊 牡荊

1、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根: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莖:灼瘡發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荊瀝

牡荊花 牡荊花

1、中風口噤。服荊瀝,每次一升。

2、頭風頭痛。用日取荊瀝飲服。

3、喉痹瘡腫。取荊瀝細細咽服。或以荊一把,水煎服。

4、心虛驚悸,形容枯瘦。用荊瀝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荊瀝飲服,每日五合。

6、瘡癬。用荊瀝塗搽。

功能

牡荊花 牡荊花

當年生灌木之牡荊花叢

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濕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葉:

1、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根:

各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莖:

灼瘡發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荊瀝

1、中風口噤。服荊瀝,每次一升。

2、頭風頭痛。用日取荊瀝飲服。

3、喉痹瘡腫。取荊瀝細細咽服。或以荊一把,水煎服。

4、心虛驚悸,形容枯瘦。用荊瀝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荊瀝飲服,每日五合。

6、瘡癬。用荊瀝塗搽。

牡荊莖

治感冒,風濕,喉痹,瘡腫,牙痛。

牡荊花 牡荊花

①《別錄》:療灼爛。②《本草拾遺》:治灼瘡及熱焱瘡有效。

③《安徽藥材》:治喉痹腫痛。

④《江蘇植藥志》:內服治感冒;外用煎水洗皮膚病,消瘡腫及風濕等。

治療頭癬

取鮮牡荊葉1斤,加開水2斤,浸泡15分鐘後過濾,用濾液洗頭5~8分鐘,每日1次;或用鮮葉半斤搗爛,塗擦患處。每日2次。洗擦後頭部用布包紮。一般洗擦4天后頭皮癢感消失,膿皰、糠皮狀鱗屑減少,2個月後長發。

治療腳癬

取牡荊葉半斤,置面盆中,加開水以浸沒藥面為度,浸泡至水呈淺綠色時,加溫水到半面盆;然後將兩腳浸於藥液中5~6分鐘,擦乾。每晚睡前1次,一般浸洗5~6次後即可癢止而愈。亦可用鮮牡荊葉直接塗擦於患部,每日1~2次,同樣有效。

來源

該品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新鮮葉。

夏、秋季葉茂盛時採收,除去莖枝。

性狀

該品為掌狀複葉,小葉5片或3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中間小葉長5~10cm,寬2~4cm,兩側小葉依

牡荊葉

次漸小,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兩面沿葉脈有短茸毛,嫩葉下表面毛較密;總葉柄長2~6cm,有一淺溝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氣芳香,味辛微苦。

栽培技術

取材培育

1、人工繁殖

牡荊可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但人工繁殖的苗木太細、牡荊長粗速度太慢,此法不常用。

2、野外掘取。

北京地區山野丘陵野生牡荊很多,尤其作微型、小型盆景牡荊樁材更易獲得,每年3月是挖取牡荊小樁的好時機。

3、 市場 購買。

牡荊花 牡荊花

每年3~4月北京地區花卉盆景市場有很多花農出售剛從山區掘取的牡荊小樁,價格便宜。用濕布包裹好根部帶回家,根據立意構圖把根系和枝條進行一次定型修剪,然後用肥力不大的培養土栽種瓦盆中,養護一年後第二年春樹木發芽前根據立意構圖將枝條進行一次修剪和必要的蟠扎,用較肥沃、排水良好的培養土栽種在大一號的瓦盆中,邊養護邊進行藝術加工。

上盆造型

1、此處所說的上盆系指上觀賞價值較高並能更好襯托樹木造型特點的盆缽,常用的有紫砂盆和釉陶盆。用盆較大,對牡荊生長有利但觀賞性差,經過三年的培育造型骨架已基本形成,第四年春把牡荊從盆中扒出,將枝條、根系進行一次修剪,栽種於高8cm、盆口直徑15cm藍色釉陶橢圓形小盆中,根據立意構圖將枝條進行一次蟠扎和修剪。牡荊造型骨架基本形成,就可以培育加工,也可進行欣賞,再培育3年左右可完全成型。

2、樹木栽種盆缽中,由於根系受到很大限制,長高較易,長粗難。牡荊盆景與一般樹木盆景製作過程中最大區別是需要多次摘葉。牡荊萌發力強,但葉片較大,製作出的盆景不美,利用它萌發力強的特點,在5月初~9月初長達100餘天的生長期內,可摘葉3~4次。摘葉時將全部葉片剪掉,只要水、肥、光照等適宜,7天左右就可萌發新芽,經過2次摘葉後再萌發的葉片比沒摘過的葉片小1/3~1/2。兩次摘葉以間隔30天左右為宜。

本草綱目

更多>>

「校正」併入(《別錄》)有名未用荊莖。

「釋名」黃荊(《圖經》)、小荊(《本經》)、 弘景曰∶既是牡荊,不應有子。小荊應是牡荊。牡荊子大於蔓荊子,而反呼小荊,恐以 樹形為言。不知蔓荊樹亦高碩也。
恭曰∶牡荊作樹,不為蔓生,故稱為牡,非無實之謂也。蔓荊子大,牡荊子小,故呼 荊。時珍曰∶古者刑杖以荊,故字從刑。其生成叢而疏爽,故又謂之楚(從林,從匹,匹 即疏字也),濟楚之義取此。荊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集解」《別錄》曰∶牡荊實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或平壽、都鄉高岸上及田野中。
八月、九月采實,陰乾。弘景曰∶論蔓荊即應是今作杖棰之荊。其子殊細,正如小麻子,色 青黃。牡荊乃出北方,如烏豆大,正圓黑。仙術多用牡荊,今人都無識者。李當之《藥錄》 言∶溲疏一名楊櫨,一名牡荊,理白中虛,斷植即生。按∶今溲疏主療與牡荊都不同,形類 乖異。而仙方用牡荊,雲能通神見鬼,非惟其實,枝葉並好。又雲∶荊樹必枝葉相對者是牡 荊,不對者即非牡荊也。並莫詳虛實,更須博訪。恭曰∶牡荊即作棰杖者,所在皆有之。實 細黃色,莖勁作樹生。《漢書·郊祀志》以牡荊莖為幡竿,則明知非蔓荊也。有青、赤二種, 以青者為佳。今人相承多以牡荊為蔓荊,此極誤也。頌曰∶牡荊,今眉州、蜀州及近汴京亦 有之,俗名黃荊是也。枝莖堅勁,作科不作蔓。葉如蓖麻,更疏瘦。花紅作穗。實細而黃, 如麻子大。或雲即小荊也。按∶陶隱居《登真隱訣》雲∶荊木之葉、花,通神見鬼精。注云∶ 荊有三種。荊木即今作棰杖者,葉香,亦有花、子,子不入藥。方術則用牡荊,其子入藥, 北人無識其木者。天監三年,天子將合神仙飯。奉敕論牡荊曰∶荊,花白多子,子粗大。歷 歷疏生,不過三、兩莖,多不能圓,或扁或異,或多似竹節。葉與余荊不殊。蜂多采牡荊, 牡荊汁冷而甜。余荊被燒,則煙火氣苦。牡荊體慢汁實,煙火不入其中,主治心風第一。於 時遠近尋覓,遂不值也。保升曰∶陶氏不惟不別蔓荊,亦不識牡荊。蔓荊蔓生,牡荊樹生, 理自明矣。時珍曰∶牡荊處處山野多有,樵採為薪。年久不樵者,其樹大如碗也。其木心方, 其枝對生,一枝五葉或七葉。葉如榆葉,長而尖,有鋸齒。五月杪間開花成穗,紅紫色。其 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蘇頌雲葉似蓖麻者,誤矣。有青、赤二種∶青者為荊, 赤者為 。嫩條皆可為 囤。古者貧婦以荊為釵,即此二木也。按∶裴淵《廣州記》雲∶荊 有三種∶金荊可作枕,紫荊可作床,白荊可作履。與他處牡荊、蔓荊全異。寧浦有牡荊,指 病自愈。節不相當者,月暈時刻之,與病患身齊等,置床下,病雖危亦無害也。杜寶《拾遺 錄》雲∶南方林邑諸地,在海中。山中多金荊,大者十圍,盤屈瘤蹙,紋如美錦,色如真金。
工人用之,貴如沉、檀。此皆荊之別類也。《春秋運斗樞》雲∶玉衡星散實

「氣味」苦,溫,無毒。時珍曰∶辛,溫。之才曰∶防風為之使,惡石膏。

「主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別錄》)。得柏實、青葙、術,療風(之才)。炒焦為末,飲服,治心痛及婦人白帶(震亨)。用半升炒熟,入酒一盞,煎一沸,熱服,治小腸疝氣甚效。浸酒飲,治耳聾(時珍)。

鑑別

鑑別方法

該品橫切面:上表皮細胞排列較整齊,上、下表面均有毛茸,下表面毛茸較多。葉肉柵欄組織為3~4列細胞,海綿組織較疏鬆。

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呈月牙形或“U”字形,“U”形的凹部另有1~5個較小的維管束,周圍薄壁細胞可見紋孔;上、下表皮內方有數列厚角細胞。

該品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呈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彎曲。

非腺毛1~4細胞,先端細胞較長,表面有疣狀突起。

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約至55μm,柄單細胞。

小腺毛少見,頭部1~4細胞,直徑約至25μm,柄1~3細胞,甚短。

別名

小荊實(《本經》)、牡荊實(《本草經集注》)、夢子(《石藥爾雅》)、荊條果(《藥材學》)。牡荊(《廣志》),又名:楚(《詩經》)、荊(《廣雅》)、鋪香、午時草、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土常山、奶疸、野牛膝、補荊草、蚊香草

藥用部位

本植物的根(牡荊根)、莖(牡荊莖)、葉(牡荊葉)、莖汁(牡荊瀝)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考證

陶弘景《綱目》:“牡荊,處處山野多有,樵採為薪,年久不樵者,其樹大如碗也。其木心方;其枝對生;一枝五葉或七葉,葉如榆葉,長而尖,有鋸齒;五月杪間開花成穗,紅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蘇頌雲葉似蓖麻者誤矣。青、赤二種,青者為荊,嫩條皆可為莒囤。古昔貧婦以荊為釵,即此二木也。”

藥材鑑定

乾燥的果實梨形或卵形,長3~4毫米,直徑約2~3毫米,棕色,基部呈短尖狀,頂端截形,有花柱脫落的凹痕,表面光滑,或有不明顯的縱紋。多被有宿萼,萼筒頂端5齒裂,外面有5條明顯的肋紋,並密被灰白色短絨毛。果殼堅硬,內有黃白色種子數枚。氣微弱,味淡。

--武漢植物園創新引種植物名錄--

門拉丁名 Angiosperms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拉丁名 Verbenaceae
科號 210
種拉丁名 Vitex negundo L.
引種地點 湖北宜昌
引種時間 20041101
引種號 yw-04-s0042
引種材料 種子
鑑定人 彭輔松
Id 2702
栽培地點 種子庫
引種數量 85粒

相關記載

《史記·孝武本紀》載:“其秋,為伐南粵,告祝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

該植物為要用植物,屬於穗花牡荊。

植物特徵:
灌木,高2-3米;小枝四棱形,被灰白色絨毛。掌狀複葉,對生,葉柄長2-7厘米,小葉4-7,小葉片狹披針形,有短柄或近無柄;中間的小葉片5-9厘米,寬1-1.7厘米,通常全緣,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表面綠色,背面密被灰白色絨毛和腺點;兩側的小葉依次漸刁。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長8-18厘米;苞片線形,有毛;花柄極短或近無;花萼鍾狀,長約3毫米,頂端有5齒,齒三角狀,近等大,外面有灰白色絨毛和腺點;花冠藍紫色,長約1厘米,外面有毛和腺點;雄蕊4-5,花絲基部有柔毛;花柱與花絲近等長或稍短,柱頭2裂;子房頂端有腺點。果實圓球形。花期7-8月。

《本草綱目》:牡荊,處處山野多有,樵採為薪,年久不樵者,其樹大如碗也。其木心方;其枝對生;一枝五葉或七葉,葉如榆葉,長而尖,有鋸齒;五月杪間開花成穗,紅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蘇頌雲葉似蓖麻者誤矣。青、赤二種,青者為荊,嫩條皆可為莒囤。古昔貧婦以荊為釵,即此二木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