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牡丹花》隋唐 羅隱似其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儂華過此身。
作者簡介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縣(今浙江富陽縣)人。他一生經歷了晚唐文宗至哀宗七個朝代,目睹並身歷唐王朝從衰敗到滅亡的過程。據《舊五代史·羅隱傳》載,他早有才名,“詩名於天下,尤長於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事部分中第”。這“譏諷”,顯然就是出於他對現實的不滿。事實上,不僅是詩,他的文章也飽含譏諷。由於十次參加進士考試,都遭到失敗,使他更是憤世嫉俗,在詩文中形成一種嘲諷的筆調和批判的風格。為了應付考試,他“隨貢部以悽惶,將帖十上;看時人之顏色,豈止一朝”(《謝湖南於常侍啟》)。為了謀生,他更不得不奔走四方,投靠地方郡守,謀求一個幕僚佐吏之職,所謂“命薄地卑,一十二年,看人變化,請事筆硯,以資甘旨”(《湖南套用集序》)。因為這是他的自我寫照,便只有沉痛之言,沒有嘲諷意味了。最後,他五十五歲的時候,回到故鄉浙江。節度使錢鏐委任他作掌書記、節度判官等職。朱溫篡奪唐朝政權,建立梁朝,羅隱勸說錢鏐舉兵討伐,說:“縱不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自為東帝,奈何交臂事賊?”
羅隱把朱溫稱為“賊”,固然表明他忠於唐朝的正統思想,但也表明他對殘民以逞的軍閥的憎恨。相比之下,同是割據稱雄的錢鏐,對待他所統治地區的人民尚是寬仁的,所以羅隱把征討逆賊朱溫的希望寄託於他。但錢鏐不能聽從。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