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學

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1994年建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1994年建校,首任校長為學校定下了“向先進學校學習,集全校之力,爭取三年把十四中建成熱點國中”的辦學目標。97年第一屆畢業生就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短短十幾年間,為市高級中學輸送大批優秀畢業生。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有些教師甚至產生職業倦怠。08年新一屆領導班子,面對這一情況,仔細分析了學校的特點,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力求把管理還給老師,由原來的原則規範變成教師內在的人人自製,使學校真正變成老師的幸福家園,人人都有主人翁責任感,個個為打造幸福校園而努力奮鬥。

一、 制定目標,靠共同景願鼓舞振奮人心

為使學校了解每位教師目前的狀況、想法和要求,也使教師將自己的自我景願與學校的目標和諧統一,增強教師的使命感,2010年5月,科研室為每位教師建立了教師個人成長電子檔案,分為個人簡歷、自我願景、導師寄語、政績、業績、承擔課題及完成情況等幾個方面,先將五年的情況作一匯總作為原始檔案,以後個人取得的成績及獲獎情況要及時到科研室備案。現在,“凝心聚力,建設幸福校園”已成為我校全體老師的共同景願,它無時無刻不鼓舞我校教師為之而奮鬥。

二、 最佳化環境,靠營造專心辦學的環境理順人心

1、建設安全校園

學校管理,安全第一。為此學校實行安全工作責任制。把要求、責任層層落實,避免安全管理的疏漏,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學校利用暑假開設了一條消防通道,重新維修北樓電力、水暖、固定塑窗,重修大門雨達、屋頂房檐,改造了大門,安裝了監控器,建造了一個安全舒適的校園。

2、營造文化校園

為真正落實人文辦學理念,學校加大了校園文化建設力度,在黨支部和工會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設計了16塊宣傳板,分勵志篇、安全篇、文明創建篇、師德篇和公示板五大板塊。學校精心設計宣傳板內容,使其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如勵志篇,我們針對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特點分別設定:初一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高山起微塵”來激發學生的自信,激勵他們超越自己;初二用“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告訴學生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要從點滴學起,讓命運因知識而光鮮,從小事做起,讓人生因歷練而耀眼,從現在做起,讓理想因放飛而翱翔;初三是畢業學年,面臨中考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來使學生明曉因為不懈追求,所以我們進步成長,因為持之以恆,所以我們勵志成長,因為百折不撓,所以我們收穫成功,鼓舞他們向自己的理想衝刺。

三、校務公開,靠公平公正的氛圍聚攏人心

所謂聚攏人心,就是聚一心一意埋頭苦幹的人心,攏凝心聚力謀發展的人心。而只有公平公正的評價才會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聚攏共同進步發展的心氣。

1、完善校內考核。我校打破以往用成績來核定教師工作量的評價,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採取掙公分制,以《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學教師考核表》為標準核定教師的分值。從考勤、個人學習、教學常規檢查與原始成績的對比、學科成績進步幅度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全方面、動態的考核,使不同層次班級的教師都有了努力工作的動力。

2、做好問卷測評。“沒有評價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為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我校制定了《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學學生評價教師教學問卷調查表》。通過學生對老師的評定,表彰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督促對教學投入不足、教學效果差的教師加大教學投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3、公正評優晉級。評優晉級向來是學校教師關注的焦點,為使評優晉級真正起到評定老師業務能力、肯定老師工作成績的目的,學校堅持教育局規定的“五公開、一展示、一答辯、一測評”的推薦程式,學校成立由13人組成的評審小組,依照評分標準對參報老師進行打分、排序。所有程式公開透明,老師可以隨時去查詢自己的得分。這種做法贏得了民心,贏得了尊重,使老師明白只要認真工作,學校會給你一個公正的評價,一股正氣在學校逐漸形成。

四、隊伍建設,靠敬業精神吸引人心

1、班子團結敬業愛崗感召教師向上

學校領導團隊成員各有特長,年齡搭配合理,學校工作集體決策,合作互補,形成一股合力。他們時時關注教育前沿信息,細緻的深入各學年和教研組中研討教學現狀和改進措施。為加強管理,學校堅持領導包學年檢查制度。丁書記、陳主席、王校長除了本職工作外,各自負責一個學年的管理。校領導對學生情況如數家珍,對於學生的每個變化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評價。以校長為首深入學年聽課、評課、進行學科質量分析,他們的敬業精神激發了全校教師工作激情。

在關注學校教學工作的同時,校領導更注重對老師的人文關懷,他們真誠熱情的對待每一位老師,全心全意的幫助老師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如我校教師愛人和孩子同時住院,學校就主動組織老師輪流幫忙護理;我校老師的年幼孩子不幸摔傷,生命垂危,學校積極創設條件幫助孩子治病,當孩子健康的走到學校的時候,校領導們的臉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學期末老師們不僅身體勞累,心理也進入了倦怠期,校領導及時找到市心理學專家來校做心理講座,調節老師們緊張和焦慮的心情。學校的關心,使老師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解除了後顧之憂,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2、中層幹部率先垂範引領教師成長

①兩顆“心”——事業心和責任心。我校的中層幹部在校領導帶動下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各司其職,早來晚走。學校實行了主任分抓三個年級的管理模式,把科研和辦公室主任安排到學年做學年主任,負責對年級工作的決策與管理。雖然工作中有交叉,但他們能夠自覺地把學校整體利益與需要作為自己部門工作的出發點和中心,主動服從學校的整體需要,積極履行符合學校整體利益的部門義務。學校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他們勇挑重擔,迎難而上,給學校老師起到表率的作用,保證了學校的各項工作充分徹底的開展又行有實效。

②兩 “深入”——深入基層民眾;深入工作一線。中層幹部是校長的“四肢五官”,因為校長的意志往往需要藉助於中層幹部的管理而落實到實踐中,此所謂“四肢”;而校長的意志形成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又與中層幹部在執行命令、履行職責過程中反饋的實際情況和民眾的意見呼聲分不開,此所謂“五官”。我校年輕的中層幹部都在教學一線授課,他們既能及時了解教學動態,又能深入基層民眾中,對身體不好、家庭困難或教學吃力的教師給予及時的關心和幫助。他們自身的努力,打動了老師們的心,贏得了老師們的支持,保證了校長決策的正確性和施政的有效性。

五、教師團隊,靠促進人人自我發展凝聚人心

促進教師自我發展,凝聚人心,提高教師的創造力,我校為教師搭建了兩個平台。

1、共享平台

①信息共享。學校非常重視教師各級各類培訓,並根據教師個人業務自我發展需求與學校實際情況,有序安排,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外出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及時進行講座,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全校老師進行交流,實現信息共享,共同進步。

另外,為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學校巧做紐帶,把教研員請到學校聽課點評。2009年組織青年教師常態課展示,2010年在市國中教研部的牽動下,我校以“同課異構反思研討課”為主題進行研討活動,以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加強校際間的聯盟與合作。學校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通過教師們精心準備,每節課都閃爍著獨特的知識光芒,每位教師都呈獻出獨特的教學魅力。在本校教師授課後,分學科展開了評課共議,通過教研員的點評與指導,兄弟學校優秀教師的互評與討論,大家集思廣益,這對教師的成長又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②智力共享。我校一線教師中有9名省級教學能手、7名市學科帶頭人,學校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科示範作用。一些優秀老教師根據年輕教師的需要,適時進行專題講座或講授引領課,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另外,學校還採取新老師徒結對課,同年級同課異構課等多個課型推進,鼓勵年輕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活動,以期達到智力共享。

2、對話平台

對話是人際溝通的基本途徑,對話的基礎是個體之間的平等友善、相互尊重。優良的同事合作關係,活潑的師生交流氛圍,是學校新文化的載體,而這有賴於個體之間自由、平等的對話。因此,學校積極發揮“對話”對激活學校內部管理機制、激活教師個體自主意識的“助推器”作用;提升科研對課程改革、教師發展的內在貢獻力。為各類主體創設對話、交流的空間與氛圍,實施有助於激發個體生命活力的教育,為探索學校新文化奠定基礎。

①業務對話。“十一五”期間學校為推動教師從經驗型向專家型的轉變,在“十一五”省級科研課題《新課程改革中教學反思的研究》的引領下,在全校開展反思性教學的研究。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需要在對話中,取人所長,補已之短。為此,我校建立了新型的教研製度,由各有所長,知識、技能、性格和氣質互補的教師組成備課組,他們在對話交流中進行了思維碰撞,引發了對自己教學的思考,增進了彼此的了解,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教學工作,使科研真正落到了實處。具體措施如下:

a.每個備課組每周固定時間集體備課,強調資源共享,張揚個性。

b.對公開課、參賽課,實行“個人備課—集體備課—試講—研討交流—個人再備課—再次試講—完善教學設計—觀摩教學”的備課研究模式,課前以“集體備課”的方式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課後以“集體討論”的方式對他們的教育教學實踐研討,提出新的教育構想,提高設計、實施、評價的一系列技能,提高反思水平,在群體互助的模式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三年間,我校有4名教師獲國家級說課賽課大獎,5名教師被評為省教學能手,4名教師被評為是學科帶頭人,10名教師被評為是教學能手和新秀。

②管理對話。學校從08年開始,始終堅持每學期開展班主任論壇及雙周班任例會制。為保障例會作用,政教處根據班主任的實際需要制定計畫,採取講座、研討、論壇等形式讓班任們難題共診、經驗共享,把個人的經驗變成集體的財富,使更多的班主任減少摸索的時間,迅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上把說話的權利還給班主任,在會上多聽班主任怎么說,怎么想,怎么做,使例會成為班主任工作的修理部,加油站,從而促進班任的個人成長。

我們深知,幸福是每個人的追求,凝心聚力是每個集體的願望。幸福校園建設任重道遠,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力求把十四中學打造成一個教師教得熱心,學生學得開心的,充滿人情味的幸福家園。

辦學理念:人文立校、人本教學、兼容思變、和諧發展。
校 訓:弘德、樂群、勵志、有為。
校 風:民主、有序、誠毅、負責。
教 風:親和、樂教、勤樸、愛生。
學 風:樂學、善思、刻苦、自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