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人文化、生態化、生命化”示範性普通高中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始建於1946年,1978年被重新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2002年被評為首批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現有教師312人,其中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111人,國家、省市級骨幹教師42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45人,有72名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學班78個,學生近4700人。
近幾年,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堅持並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內涵建設與外延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教育創新,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國家級綠色學校、全國巾幗示範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高中數學教研教學先進單位、國家基礎教育外語實驗學校、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會員學校、省文明單位標兵、省教育系統“三育人”先進單位、省“三項”工程先進單位、省高中課改先進單位、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省教代會民主評議學校領導幹部工作先進集體、市級先進黨委、市教育工作標兵單位、首屆“牡丹江消費品牌,誰是我的最愛”上榜品牌和教育“十佳品牌”等幾十項榮譽稱號,較好地發揮了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民的作用。
特色
一、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一中為宗旨,廣泛開展優質服務活動
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作為一所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把向學生和學生家長提供優質服務作為
工作的著力點,堅持樹立“師生關係零距離、教育行為零事故、教學質量零缺陷”的理念,關注每個人發展,追求最最佳化目標。一是積極構建了“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育人模式,以建設“211工程”高校生源基地為重點,以面向普通本科高校為基準,以高校本科擴招為底線,堅持因材施教,全面支持每一位學生達到最近最佳發展區域。2007年該校高考一批次重點本科(含藝體)上線人數達到612人,其中北大、清華上線人數達到31人,錄取11人,其它名牌院校錄取287人;二批次普通本科以上上線人數累計達到1259人,占報考總人數的85.5%;三批次本科以上錄取率達到了98%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
二是建立尊重、關愛、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建立學生申訴制度,開闢學生維權綠色通道,完善
教育教學評價制度和責任事故認定製度,把學生對教師提供優質服務的滿意程度作為崗位聘任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三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範教師行為,綜合治理教育亂收費,在執行招生“三限”政策和學生編班等方面實施“陽光工程”,自覺接受廣大人民民眾的監督。
二、以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引領,大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貫徹中央8號檔案和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八榮八恥”重要講話過程中,堅持對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和內容進行系統整合,確定了培養“合格中學生”、“合格公民”和“優秀公民”的遞進式目標,整體構建了以思想道德教育為主線,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以政治方向教育為主導,以健全人格教育為主體的“四主”教育內容體系,確定了六個系列操作模組,並重點推進“以師
德育生德帶家德,以生德家德促師德”為內容的“雙德”工程,使學校德育工作貼進師生、貼進實際、貼進生活。學校湧現出以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梁玉俊為代表的一批師德師風先進典型和以中國正泰品學獎獲得者韓壁丞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學生典型,近五年教師和學生中分別有37人和31人入黨,有162人次和365人次分別被評為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和省、市三好學生。我們還加強了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建設,“家校聯手,社區互動,共同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平台”的經驗分別在中央文明辦通訊刊發和中央電視台午間新聞報導。2005年秋季,學校家長委員會為省教育廳在我市召開的中國小德育工作會議出了經驗交流現場,受到教育專家和同行們的關注與好評。
三、以實施課程、教材改革為核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重點抓好五個整合,即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整合,課程實施方式整合,教與學方式整合,
學習與發展領域整合,承擔了國家、省、市級實驗研究課題20餘項,並構建了“協同創新”主導教學模式。我們還根據不同基礎、不同層次、不同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學生的發展實際,實施了以教學目標達成度、學生髮展差異度、班級質量聚合度、學生組群發展提高度、教學服務滿意度為內容的教學評價改革,一生一策,分類指導,分層遞進,跟蹤問效。
在保持上下兩輪課改連續性的基礎上,圍繞新課程方案,重點從課程設定、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評價、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五方面進行制度修訂、補充和預設,編輯了18萬字的《新課程校本制度》和27萬字的《新課程改革與有效教學》。
制定了新課程實施流程,細化了《牡一中新課程設定方案》,並對選課指導制、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和課程資源整合等新制度進行了模擬性操作,完善了《牡一中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和《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新課程學生學業成績認定辦
法》。對各領域和各科目的學習資源進行預設,編制《課程資源指南》。設定多樣化的選修課程,目前已開發選修課 281門。啟動了名師講壇,其中校首席教師趙君分別面向在校師生和全市語文教師所做的《中國人的聖書—論語》講座引起了較大轟動,為全校教師構建校本選修課模組提供了借鑑。
五年來學校編輯科研和課改成果集8部、校本教材25本,其中出版專著和論文集2部,理化生實驗探究報告1套12冊,擬出版課改系列叢書1套3冊。學生中有590餘人次在學科奧賽和體育藝術競賽中獲得國家和省級獎項,在全省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上,該校運動隊以打破5項紀錄、獲得18枚金牌的成績奪得團體總分第一名。
四、以校本培訓為載體,加速教師專業發展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堅持分階段、分層次抓好教師培訓。一是抓好基礎培訓,近幾年聘請省內外教育專家到該校做解讀新課程方案和實驗項目專題講座10餘次,校級領導也結合學校實際每學期做課改輔導講座2-3次;二是抓好骨幹培訓,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國家、省級培訓40餘人,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參加英語語言培訓8人,通過他們形成教育教學核心力量;三是抓好專題培訓,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新課標、新教材,儲備校本課程資源;四是抓好教研培訓,進一步落實學科實施新課改的責任,積極探索適應新課改需要的課程範式、教學範式和教學組織範式;五是抓好實踐培訓,每學期舉辦“五個一”課改月系列活動,教師每人提供一個教學方案、一節研究課、一個教學案例、一套習題設計、一篇調研報告或研課心得,在課改實踐中反思提升;六是抓好薄弱科目培訓,通過政策引導和崗位調劑及競爭上崗等方式競聘通用技術教師,靠掛牡師院對藝術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五年來教師中有61人次在國家和省舉辦的教學大賽中獲得一等獎,有500餘人次獲得市級以上科研或課改成果獎。
根據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我們在校內推行了教師職級制,評聘首席教師、拔尖教師、骨幹教師、勝任教師和合格教師,打造研究型教師群體,努力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五、以學習領域資源集約為特色,建設生態型新校區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實施和示範性高中建設需要,打造一流優質教育品牌,2004年市政府決定選址江南新城區新建一中。新校區按“人文化、生態化、生命化”建設理念和5000人規模進行設計,校園占地2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5萬平方米。重點建設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藝術、技術、體育與健康7個學習領域,打造全新的學習時空,並預留實踐製作空間,完善育人功能,為學生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諧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2007年8月底新校區竣工,2007年9月2日完成整體搬遷。
新校區以領域、科目、模組統整課程資源,在裝備基礎教育教學設施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還在相關學習領域配置匯演中心、體育館、數學館、天文館、生態館、外語走廊、演播大廳以及音樂、美術、舞蹈、陶藝室等學習場館、多功能教室和專用教室,並在校園設定400米環型塑膠跑道田徑場、足球場、網球場、籃排球場、羽毛球場和滑冰場等。同時按照4A的理念(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事情、任何方式)大力開發網路資源,滿足師生收集、處理信息的需要。新校區落成後,將為創建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先進,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完善,學習領域和發展空間寬廣,科學思想和人文精神融合,文化底蘊厚重,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社會協調發展、人與人協同創新”特色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具有60多年豐厚文化底蘊的名校,該校將以江南新校區落成和實施普通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契機,在全面推進教育創新和構建“人文化、生態化、生命化”和諧校園的過程中,從素質教育走向優質教育,以優質硬體、優質軟體、優質人件整合優質學習資源,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高水平的優質服務,把學校辦成讓所有學生都能放飛理想和希望,都能體驗學習人生的快樂和幸福的名牌優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