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詞語釋義]

牛皮[詞語釋義]

牛皮是動物牛的表皮,因皮質細膩,牢固耐用,常被用於工藝品。牛皮也是一個漢語辭彙,可比喻物品柔軟而有韌性,也可指虛套的話。

詞語解釋

【名稱】:牛皮

【拼音】:niú pí

【英文】: pícow leather,calf leather.

基本解釋

1. [cowhide]∶牛的皮。比喻物品柔軟而有韌性

2. [brag]∶指虛套的話

牛皮大王

詳細解釋

釋義:比喻大話。

【出處】:謝雪疇 《“老虎團”的結局》二:“看過陣地,我們發覺,這‘老虎團’硬是個有點牛皮的傢伙。”

【示例】:梁斌 《播火記》十三:“老兄!牛皮不是吹的, 泰山 不是壘的,我來問你,這筆錢你從什麼地方所出?”

基本概述

概念

牛皮[詞語釋義] 牛皮[詞語釋義]

①多指已經鞣製的牛的皮。

②比喻性韌:牛皮紙|牛皮糖。

③說大話:吹牛皮。

英文

cow leather,calf leather.

考證

牛皮出自《食醫心鑒》。

在皮革中,牛皮分頭層皮與二層皮:按皮革的層次分,有頭層皮和二層皮,其中頭層皮有粒麵皮、修麵皮、荔枝紋真牛皮、軟麵皮;二層革又分荔枝紋移膜皮、粒面移膜皮(比較光亮、光滑的)。

頭層皮分頭層豬皮、頭層牛皮、頭層羊皮等等。。

二層牛皮

二層牛皮特性:牛皮的邊角料采碎後加入PU材料重新貼合而成,在表面塗上一層化學材料噴塗或覆上 PVC 、 PU 薄膜,所以也稱貼膜牛皮。其價格較便宜,利用率高。穿久後會龜裂,嚴重的會斷裂。

二層皮表面和頭層皮,是無法區分的。二層皮也要分粒麵皮和軟麵皮和荔枝紋牛皮。

粒麵皮,比較光滑光亮無皺紋。軟麵皮,用手按下有皺紋,荔枝紋牛皮皮料很粗。

二層皮要比頭層皮要厚一些。越好的頭層皮越薄。

中藥材

1.基本信息

【出處】出自《食醫心鏡》。

【拼音名】Niú Pí

【英文名】Buffalo hide

2.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水牛或黃牛的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宰牛時取皮,刮洗乾淨,鮮用或烘乾。

3.原形態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4.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其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資源分布: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5.功能主治

【性味】味鹹;性平

【歸經】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解毒。主水腫;腹水;尿少;癰疽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或燒灰研末沖,每次15g。外用:適量,燒灰調塗。

【各家論述】《食醫心鏡》:主水氣大腹浮腫,小便澀少,水牛皮煮熟,切於豉汁中食之。

【摘錄】《中華本草》

牛皮剝取

牛皮剝取 牛皮剝取

剝牛皮時容易發生描刀、刀傷、破皮、破洞、反爪、漏檔等缺點。描刀是在皮張上割了一個口,傷口的深度沒有超過皮厚的二分之一;超過皮厚的二分之一,但沒有穿透的叫刀傷;割穿了的皮子叫破洞。按照收購的規定,頭等皮最多只能帶兩個描刀,其面積不能超過55平方厘米,或者只能帶一個破洞,如果超過規定,就降低一級,價格也就降低20%左右,反爪就是將四肢的皮膚割斜;臀部的皮割到下腰叫漏檔。這些都可造成牛皮質量下降,減少經濟收入,正確的剝皮方法應是:先用刀從牛的腹部中間上下直線削開。再由前胸處直線挑開前腿皮直至前蹄處,後腿由肛門處直線挑開後腿皮直至後蹄處,不能挑偏斜。同時要把頭部的皮挑開。如武術用機器剝皮,就直接送進機器。

牛皮晾曬

牛皮割下後要及時晾曬,在晾曬時把皮的毛面向下,板面向上,展開在木板、蓆子、草地或乾淨平坦的沙土地上。等曬到八成乾時再翻轉過來曬毛面,將近全部曬乾時,就把牛皮毛面向裡面折起。最好把皮張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陰乾,或者在較弱的陽光下曬乾,千萬不要在烈日下曝曬。另一方面,牛皮最怕雨淋,陰雨季節不能露天晾曬,最好在室內晾乾。切記不可用火烘烤或灰塗,否則會大大降低其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