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充血

牙髓充血

牙髓充血,是動脈性充血所致,是一種循環障礙,而漿液性牙髓炎則不同,顯然是一種炎症,在病理上二者有不同的變化,然而實際上卻有著密切的關係。

牙髓充血簡介

在臨床上牙髓充血如引起不適,一般都認為是動脈性充血所致,也是牙髓溫度過敏症的主要原因。Black氏認為,由於溫度的刺激,動脈血流注局部,引起血管過度擴張,影響局部神經而出現疼痛。它可以由於深齲、磨耗症或外傷等引起,有些則因鄰近組織炎症影響或全身性病理情況所致。某些金屬性或非金屬性充填物的物理化學刺激,或因牙體切削而發生的熱刺激等,也可引起牙髓充血。這時在顯微鏡下可見血管擴張和血液充盈。

牙髓充血危害

牙髓充血可區別為動脈性充血和靜脈性鬱血。動脈性充血,血液不浸潤到組織內,反引起管壁擴張,其中充滿著鮮紅的血液,甚至靜脈內也充盈著動脈血,這種現象反覆發生,可導致血管形成瘤狀。靜脈性鬱血,血管擴張,同時伴隨著漿液的滲出,漿液滯留在組織間隙內引起水腫,高度鬱血時紅細胞和淋巴細胞外逸,導致牙髓萎縮和變性。

牙髓充血的病理變化

根據Black氏的報告,牙髓充血的病理變化與臨床症狀之間關係如下:

(1)牙髓充血的患牙,在沒有疼痛發作的情況下加以拔除,病理檢查多無異常發現。
(2)在疼痛發作時加以拔除者,則常顯示牙髓組織動脈擴張,所含血量超過正常。
(3)疼痛劇烈而持續,經過按撫治療好轉後,拔除病牙進行病理檢查,牙髓組織內常可見動脈擴張和充血。
(4)在劇烈疼痛期內拔除病牙,病理學上可見動脈失去正常的排列並出現顯著變化,部分擴張,部分呈現貧血,但無炎症表現。
由此可見,牙髓充血初期,或在發病後較短時間內,病理組織學上並沒有出現血管壁的改變。僅在引起臨床症狀時,才出現充血的病理變化,症狀緩解後,這些變化也就隨之消失。若症狀持續下去,則可出現明顯的器質性改變。牙髓充血逐漸加劇後,雖無疼痛發作,也可見到明顯充血的病理變化。

牙髓充血的症狀

充血初期,患牙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僅在含漱或進食冷、熱、甜、酸等食物時出現2~3分鐘短時間的持續性疼痛。疼痛性質和牙本質感覺過敏或生理性感覺略有不同,刺激去除後疼痛並不立即停止。當疼痛進一步發展時,患者就有自覺不適疼狀。患牙一般存在著咬耗症、磨耗症、外傷及齲損等,牙本質有不同程度的暴露而接近牙髓,但牙髓仍為一層健康牙質所覆蓋。

牙髓充血的鑑別

臨床上牙髓充血和牙本質感覺過敏症的鑑別是一個重要問題。花澤氏認為採用溫度診斷法非常有效,即:“凡因冷刺激而引起的疼痛,當冷刺激除去後,溫度恢復正常時,疼痛即可消失,則為牙本質感覺過敏症。反之,當冷刺激除去後,溫度已恢復到正常口腔溫度時,而疼痛或不適感仍持續一定時問者,則可認為是牙髓充血。”
牙髓充血初期,病理上與牙本質感覺過敏症的區別比較困難,到中期或末期時則較容易,但臨床診斷大都並不困難。牙髓充血和漿液性牙髓炎,由於界線不很明顯,往往不易鑑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