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pàn
注音:ㄆㄢˋ
部首:片,部外筆畫:5,總筆畫:9
五筆86:THGF 五筆98:THGG
倉頡:LLFQ 鄭碼:NXUB
筆順編號:321543112四角號碼:2905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249[1]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1)一半,兩個結合中的一方。(2)分為兩半;泛指分開:“背膺~以交痛兮。”
詳細字義
〈動〉將某物一分為二,分裂。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鬱結而紆軫。——《楚辭·九章·惜誦》
方言集匯
◎粵語:bun3pun3◎客家話:[海陸豐腔]pan5 [梅州腔]pan5 [台灣四縣腔]pan5 [客英字典]pan5
編輯本段常用詞組
◎牉合 pànhé (1)兩性相配合。《儀禮·喪服》:“夫妻牉合也。” 賈公彥疏:“夫婦牉合,子胤生焉,是半合為一體也。” 南朝宋·何承天《又答宗居士書》:“燒祝髮膚,絶其牉合。” 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不得自由之事,莫過於強行牉合。”
(2)特指兵符的兩半。《遼史·儀衛志三》:“自 大賀氏 八部用兵,則合契而動,不過刻木為牉合。”
(3)交纏糾結。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城南錄》:“水關內萍藻牉合,篙刺不開。”◎牉育 pànyù交合生育。 南朝宋·何尚之《答宋文帝讚揚佛教事》:“愚闇之徒,苟遂毀黷,忽重殉輕,滯小迷大。恚僧尼之絶牉育,嫉像塔之貴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