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好習慣,孩子好成績

內容簡介

作者清水克彥是日本提倡“父親力”第一人。
“孩子的能力發展取決於父親”,以及“父親平日的姿態會使孩子發生改變”。家庭的力量,尤其是父親的力量,是左右孩子成長的重大因素。
在書中,作者從考上名校的學生的家長,和名校校長及教育界相關人士提供的案例分析,歸結到一點:父親應該多花些時間和孩子交流,這樣孩子才能考上好學校。強調父親的60個生活習慣在孩子考名校這一事情上的重要作用。而且這些習慣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如果父親多抽空和孩子一起吃飯,每周至少三次與家人共進晚餐;父親偶爾為了孩子向公司請假,增進父子(女)感情;父親首先保證自己每天有7到9小時的睡眠時間;父親不妨當著孩子的面查閱字典;父親有煩惱的時候不要避開孩子;父親在陪孩子看電視新聞或自己看報紙的同時多和孩子講講正在發生的社會大小事;家人常聚在一起聊理想和愛好;多陪孩子觀察日常生活小事,等等,這些家庭生活習慣都需要父親的大力配合。

作者簡介

清水克彥(1962— ),日本作家、電台製作人。生於愛媛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最終取得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公共經營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大學畢業後,進入文化廣播工作,一度擔任政治記者。留學美國回日本後,除繼續活躍在廣播和記者界外,兼任江戶川大學兼職講師。著作總計20餘種,內容主要涉及職業設計、媒體素養、育兒、親職教育及人生勵志等門類。
清水克彥在育兒和親職教育方面特彆強調父親的影響力,是日本最早倡導“父親力”的人。他在這方面成績斐然。

目錄

第1章 父親定時回家,孩子的學習會更好
1.每周至少和家人共進晚餐三次
2.在洗澡的時候問問學校的情況
3.把工作的情況帶上餐桌
4.不要對孩子說“加油”
5.鼓勵孩子的進步
6.從認定“我家的孩子能行”開始
7.父子間討論將來的夢想
8.在孩子面前讀書、查辭典
9.和孩子一起散步吧
10.從工作單位給孩子打電話
11.為了孩子而從公司請假
12.父親要從“三不”變成“三要”
第2章父親是發揮孩子能力的製作人
13.讓孩子在餐桌上學習
14.不要準備太精緻的兒童房
15.在孩子上國小後進行重新裝修
16.在書架上擺上家人愛看的書
17.父親讀書給孩子聽,效果是母親的三倍
18.算術無處不在,理科和社會無處不在
19.在起居室放置地球儀和年表
20.不要伸手幫助碰壁的孩子
21.多問問孩子是怎么想的
22.足球賽或鋼琴比賽不用每次到場
23.教給孩子社會的規則和嚴酷性
24.發展孩子能夠投入去做的事
第3章 培養聰明孩子的生活習慣
25.要求增加晚餐的品種數
26.率先避免五種不良飲食習慣
27.改變為早晨型生活28.好好吃早餐
29.跟孩子一起應對代謝綜合徵
30.培養戶外興趣
31.小小的約定也要遵守
32.要教會孩子用錢,父親要多忍耐
33.父親要成為禮貌用語的高手
34.和兒子一起做飯,和女兒一起洗車
35.說教的時候要遵照先抑後揚的順序
36.重要的事情召開家庭會議來決定
第4章 父親是讓孩子學習社會的新聞主播
37.規定一個“無電視日”
38.家長要起到V 晶片的作用
39.讓孩子從電視新聞中體會受害者的感情
40.父子一起看報紙
41.聽廣播電台的新聞
42.讓孩子成為家庭的氣象預報師
43.成為《周刊兒童新聞》的主播
44.向御法川法男學習
45.保持愛湊熱鬧的本性
46.教孩子運用電腦的方法
47.把手機的使用規則明文化
48.讓孩子擁有新聞工作者或醫生的感覺
第5章 不要再做低素質家長
49.帶著謝意交一伙食費
50.不要說“反正”或“事到如今已經遲了”
51.無論什麼事都由父親首先進行挑戰
52.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煩惱
53.夫妻之間的對話每天有一小時以上嗎?
54.把過去的自己和孩子看成不同的人
55.找出自家孩子所獨有的感性
56.想像一下孩子27歲時的樣子
57.父親自己也要在生活中分配時間追求夢想
58.家長的年收入跟孩子的成績無關
59.錯誤或失敗不要輕易放過
60.父親的好習慣讓孩子得到發展
精彩書摘
在早些年的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的鏡頭。例如,平岩弓枝編劇、水前寺清子主演的《謝謝》(1970年)以及向田邦子編劇的《寺內貫太郎一家》(1974年)等。即使父母和子女之間有時也會發生爭吵,但不可否認的是,一邊交談一邊圍坐在餐桌前的習慣,能夠提升孩子的學力。
開成學園歷年來考上東京大學的學生人數都在日本全國首屈一指,其董事長加藤丈夫曾這樣說:“要提升孩子的學力,家庭中的對話不可或缺。這需要父親準時離開公司回到家中。進入開成中學和開成高中並得到全面發展的孩子,都是來自與父親之間深入交談的時間得到保證的家庭。”
此外,因為百格數計算而廣為人知的立命館國小副校長陰山英男也指出:“希望能恢復每天晚上7點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的團圓時刻,哪怕一周只有一次也好。國小畢業進入中學後學力不斷提升的孩子,很多都離不開父親的支持。”
這一理論在讓孩子考上名牌中學的眾多家庭中也得到了實踐和驗證。
忙於工作的父親,也許很難做到每天晚上都在7點之前趕回家中,那么,每周至少要有一天稍早一些回家,一邊和子女聊天一邊吃晚飯。這樣一來,算上周末在內,每周就能有三次機會跟孩子一起吃晚飯了。
我本人從事的是繁忙程度眾所周知的傳媒業。因為負責的是新聞信息長時段節目製作,每天都忙得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家。
儘管如此,我還是儘量做到了在周一至周五期間,平均每周三次左右與在東京的民辦國小就讀的女兒一起吃晚飯。算下來,加上雙休日的話,每周有五次是全家人一起吃晚飯的。
為此,我把原本上午9點半的上班時間提前了兩個小時,7點半就開始工作了。在工作上我注意在上午把大部分的工作都安排好,使下午顯得比較寬裕。
當次日節目的準備工作完成,只要不出什麼大事,在下午4點鐘之前我就會留下一句“我先走了”,離開公司。
高效率地工作而不是加班,這樣的工作方式也會受到單位的好評,在周圍的人看來也很酷。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的,因此,大家也可以試著準時完成工作,安排好工作時間,從而能夠實現與孩子一邊聊天一邊吃晚飯。
如果平日裡有全家人一起吃晚飯的機會,哪怕只有一次,有一件事也一定要做,那就是:關掉電視,傾聽孩子說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