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管子裡記載的一篇文章]

爵位[管子裡記載的一篇文章]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爵位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五篇。《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爵位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五篇。作品簡介

《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作品賞析

【爵位】

朝者,義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則不亂,然後義可理。理不正,則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故一國之人,不可以皆貴;皆貴,則事不成而國不利也。為事之不成,國之不利也,使無貴者,則民不能自理也。是故,辨於爵列之尊卑,則知先後之序,貴賤之義矣,為之有道。

【譯文】

朝廷是儀法的體現。所以,朝廷爵位安排正確,人民才不會怨恨;人民沒有怨恨,就不會作亂;然後,儀法才可以體現。如果安排不公正,就不可能體現。看來,一國之人不可能都尊貴,都尊貴了,事情不好辦,還對國家不利。正因為事情不好辦對國家不利,若沒有少數人尊貴,人們是不能自己管理自己的。所以,分清爵位排列的高低,人們才知道先後的次序和貴賤的儀法。管理起來也是有規可循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