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蠻。在東晉之後爨氏駐守於雲貴等地後,成為地方政權。同時,“爨”由姓氏變成民族泛稱。隋初南中地區大部分歸屬中央(西南部少數地區在北周時脫離),593年隋文帝設南寧州總管府於味(今雲南曲靖市),但不久爨族人民起兵反抗,雲南地區獲得獨立。
當時閣羅鳳為加強與爨氏部落關係,將女兒嫁給爨歸王之子守偶,另一女嫁給爨崇道之子輔朝,南詔勢力由此進入滇池地區。唐王朝認為此舉於己不利,派李宓以反間計挑起爨氏內閧,在一場政治陰謀下,爨崇道殺死爨歸王,歸王妻阿奼求救於南詔,南詔出兵殺崇道父子。最後南詔於748年將爨氏政權消滅。
隋唐之際,爨蠻分裂成東、西兩爨,東爨的為“烏蠻”、西爨為“白蠻”。唐朝時,屬戎州與姚州二都督所監督和控制。白蠻又包含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六大部落(六詔)。又有“濮部”之說。748年為南詔所滅,南詔遂建立了奴隸制國家。
相關詞條
-
爨
爨,本意:1、為燒火做飯分爨(舊時指分家),分居異爨。2、灶,“客傳蕭寒爨不煙。” “爨”字的由來作了如下解釋:其一,是根據姓氏而來。其二,是源於軍事。
基本解釋 漢語字典 音韻參考 字源字形 古籍解釋 -
爨文化
爨[cuàn]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國雲南曲靖陸良地區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區長達400餘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
簡介 文明概述 文明特點 文明起源 發展階段 -
爨氏
爨氏本中原南遷漢民,《爨龍顏碑》稱爨氏為班氏後人,到東漢末年,班氏因功受封食邑於爨地,因此就以“爨”作為他們的姓氏,即“采邑於爨,因氏族焉”。到蜀漢時為...
簡介 統治列表 -
爨姓
爨姓是中國姓氏之一。爨,讀音作cuàn(ㄘㄨㄢ),古音讀作chuàn(ㄔㄨㄢˋ)。爨姓名人有爨琛、爨龍顏、爨歸王等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 家譜文獻 -
爨龍顏碑
《爨龍顏碑》始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為一千五百四十一年。與爨寶子碑相比,此碑較大,通高3.38米,上寬1.35米,下寬1.46...
概述 遺址 歷史 碑文 譯文 -
《爨龍顏碑》
《爨龍顏碑》,又稱《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南朝劉宋大明二年(公元四五八年)鐫立。
概述 外形及內容 歷史 價值 特點 -
爨文
爨文是我國彝族曾經使用的一種表意的單音節文字。又稱“韙書”、“倮倮文”、“夷文”等,大約產生於秦漢時期。
名字來源 造字方法 傳世文獻 -
爨習
爨習為三國時蜀漢南中(今雲南曲靖人)人。為南中大姓,世為寧州地方豪強,擁有大批部曲。諸葛亮南征時,收為部屬,官至領軍。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之後,爨...
爨習與爨史 爨神降臨 -
諸蠻
東部的鳩僚,又稱為“白衣”、“棠魔蠻”。 所謂“望苴子蠻”,是南詔從“望蠻”中徵調來的軍隊。 “望蠻”的經濟文化生活,大抵與“朴子蠻”的發展相同。
zhū mán ㄓㄨ ㄇㄢ 烏蠻、白蠻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