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南撈鄉爛泥寨村
全村無村民小組,有農戶18戶,有鄉村人口86人,其中農業人口86人,勞動力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8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為主。2、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大坪鎮爛泥寨村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大坪鎮馬達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大坪鎮東邊,距離村委會3.60 公里,距離鎮政府10.00公里。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海拔1,530.00米,年平均氣溫15.70 ℃,年降水量1,168.8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烤菸等農作物。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5.50畝(其中:田81.00畝,地154.50畝),人均耕地1.3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857.60畝,荒山荒地650.50畝,其他面積89.10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8戶通自來水。有38戶通電,有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97.4%和42.1%)。該村到大坪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6公里。截止2007年底,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2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2.00畝,有效灌溉率為26.3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4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3.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78萬元,占總收入的69.14%;畜牧業收入15.15萬元,占總收入的23.93%(其中,2007年內出欄肉豬91頭,肉牛3頭);林業收入2.14萬元,占總收入的3.78 %;第二、三產業收入2.25萬元,占總收入的3.55 %;工資性收入0.56萬元,占總收入的0.88%。農民人均純收入1,53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2.6 %),在省內務工3人。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38戶,鄉村人口181人,其中男性89人,女性92人。其中農業人口181人,勞動力11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3人。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人,參合率92.3%;享受低保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大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6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達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60公里,距離中學10.00公里。截止2007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 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2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4.5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633.00元(人均3.50元),一事一議籌勞456個(勞均4個)。2007年末集體總收入0.20萬元,有固定資產3.1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公告、會議方式公開。3、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仁和鎮爛泥寨村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仁和鎮小格木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仁和鎮東邊,距離小格木村委會1.5公里,距離仁和鎮4公里。國土面積1.55平方公里,海拔1,225.00米,年平均氣溫21.00 ℃,年降水量1,3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花生等農作物。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31.00畝(其中:田102.00畝,地329.00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擁有林地60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00畝;荒山荒地800.00畝,其他面積400.00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05戶通自來水,有8戶飲用井水。有10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8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戶。該村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截止2008年底,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2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8.00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4%;畜牧業收入34.00萬元,占總收入的49%(其中,2008年內出欄肉豬72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6.00萬元,占總收入的37%;工資性收入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89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5人。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105戶,鄉村人口506人,其中男性244人,女性262人。其中農業人口506人,勞動力23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爛泥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仁和中心校。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8.00公里。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重大建設項目、低保人員名單。4、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曰者鎮爛泥寨村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曰者鎮新寨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村委會東邊,距離村委會2.8公里,距離鎮政府8公里。國土面積7.65畝,海拔1450米,年平均氣溫17 ℃,年降水量1212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稻穀等農作物。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37畝(其中:田685畝,地652畝),人均耕地1.19畝,主要種植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994.8畝,水面面積1240畝,其中養殖面積1240畝;荒山荒地6685畝,其他面積217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8戶飲用井水,有24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1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拖拉機1輛,機車17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8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畝,有效灌溉率為9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8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1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4戶居住於簡易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1.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4.50萬元,占總收入的56.9%;畜牧業收入69.60萬元,占總收入的25.6%(其中,2007年內出欄肉豬574頭,肉牛182頭,肉羊161頭);漁業收入4.90萬元,占總收入的1.8%;林業收入0.1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10萬元,占總收入的0.7%;工資性收入11.20萬元,占總收入的4.1%。農民人均純收入1,87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人(占勞動力的3.8%),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25人。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238戶,鄉村人口1116人,其中男性579人,女性537人。其中農業人口1116人,勞動力604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03人。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23人,參合率73.7%;享受低保2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占農戶總數的15.1%。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爛泥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新溝中學。該村距離中學8公里。截止2007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0人,其中小學生185人,中學生75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3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380個(勞均38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5、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喜古鄉爛泥寨村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喜古鄉戈革行政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50公里,距離鄉政府9.00公里。國土面積2.57平方公里,海拔1,35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1,0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冬早黃瓜、高效蔬菜生產、蠶豆等農作物。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0.00畝(其中:田123.00畝,地117.00畝),人均耕地0.81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521.44畝;水面面積80.90畝;荒山荒地1,865.50畝,其他面積150.40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9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6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20.2%和14.5%)。該村到鄉政府已通道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公里。截止2007年底,全村共擁有機車8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5戶;建有小水窖1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2萬元,占總收入的49.9%;畜牧業收入43.24萬元,占總收入的42.3%(其中,2007年內出欄肉豬248頭,肉牛11頭,雞632隻);林業收入1.27萬元,占總收入的2.7%;第二、三產業收入2.36萬元,占總收入的 5.1%。農民人均純收入191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工資性收入22.1萬元,其中外出務工收入21.4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6人(占勞動力的25.3%),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20人。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69戶,有鄉村人口300人,其中男性153人,女性147人。其中農業人口299人,勞動力186人。該村以壯族為主,其中壯族300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人,占人口總數的1.6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3人,參合率95.61%;享受低保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3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8戶,占農戶總數的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