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名句]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名句]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名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又見《莊子·內篇·逍遙遊》,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出處

陳勝 陳勝

《史記· 卷三十六· 陳涉世家》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譯文】

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憤慨嘆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僱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注釋

少:年輕的時候。

嘗:曾經。

傭耕:被僱傭去給人耕地。傭,被僱傭勞動。

之:動詞,去、往。

與:介詞,和、同。

輟:停止。

壟(lǒng):田埂。

悵:失望。

恨:嘆恨。

悵恨:因失望而嘆恨。

苟:倘若,如果。

無:不要。

而:連詞,前一部分修飾後一部分,表示狀態。

應:回答。

若:代詞,你,指陳勝。

為:擔任。

太息:長嘆

嗟(jiē)乎:相當於感嘆詞“唉”。

安:怎么。

燕雀:麻雀,這裡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鴻鵠:天鵝,這裡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莊子 ·內篇· 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kūn)……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

【譯文】

蟬與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到樹枝就停下來,有時飛不到樹上去,就落在地上,為什麼要那么費勁地高飛去南海呢?”到近郊野林去,帶上一日之糧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搗米準備乾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這兩個小東西又知道什麼呢?

故事

陳勝

大澤鄉起義 大澤鄉起義

陳勝,秦末陽城(現河南省商水縣)人,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這個故事講的是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勝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憤慨嘆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僱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陳勝後來因反對暴秦率眾起義而稱王之後,卻把過去說過的“苟富貴,無相忘”的承諾忘到了腦後。當他過去的哥們找到他後,因為言語不當而被陳勝殺掉。從這一點上說,陳勝並不是一個仗義的人。

鯤鵬

傳說遠古時候,在遙遠的北海有一條特別大的魚,它的名字叫做鯤。後來,鯤變成了一隻大鳥,名字叫做鵬。大鵬鳥的背像泰山那樣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遮天蔽日。有一次,大鵬鳥向南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擊水而行,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捲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飛出九萬里。它飛出去,要過半年才能飛到南海休息。當它在高空飛行的時候,背靠青天,雲層卻在它的下邊。生活在窪地里的小燕雀,看見大鵬鳥飛得這么高,這么遠,很不理解,就說:“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飛過樹梢也就算最高了。大鵬鳥為什麼要飛向九萬里以外的遠方呢?”

使用示例

◎《呂氏春秋·士容》:“夫驥驁之氣, 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

◎唐·盧肇 《鸜鵒舞賦》:“況乃意綽步蹲,然後 知鴻鵠之志,不與俗態而同塵。”

◎元·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一折:“ 大丈夫仗鴻鵠之志,據英傑之才。”亦省作“ 鴻鵠志 ”。

◎《北史·張定和張奫等傳論》:“當其鬱抑未遇,亦 安知有鴻鵠志哉!”

◎宋·陸游 《庵中雜書》詩:“ 輟耕壟上鴻鵠志,長嘯山中鸞鳳音。”

◎郁達夫《己未秋應外交官試被斥倉卒東行返國不知當在何日》詩:“ 燕雀豈知鴻鵠志,鳳凰終惜羽毛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