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名稱:燕尾三叉蕨
別名:黑柄叉蕨,燕尾叉蕨
科信息:Aspidiaceae叉蕨科
屬信息:Tectaria叉蕨屬
植物形態
植株高80-10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約1.5厘米,頂部及葉柄基部均密被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長5-6毫米,先端長漸尖,全緣,厚膜質,深褐色。葉簇生;葉柄長40-60厘米,基部粗約5毫米,烏木色而光亮,上面有淺溝,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葉片三角卵形,長30-45厘米,基部寬25-30厘米,奇數一回羽狀至二回羽狀;頂生羽片三叉,頂生裂片披針形,長15-20厘米,中部寬3-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兩側稍呈耳狀,稍斜向上,間隔4-6厘米,基部一對的柄長4-5厘米;基部一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與寬約15厘米,三叉或有一對分離的小羽片;中部羽片披針形,長約10厘米,基部寬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心臟形,全緣,單一或通常於基部兩側有披針形的三叉裂片;小羽片披針形,長6-8厘米,基部寬2-3厘米,單一或基部兩側有耳至三叉,先端漸尖,基部近心臟形,全緣。葉脈聯結成近六角形網眼,有單一或分叉的內藏小脈,兩面均稍可見並光滑;側脈下面隆起並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葉紙質,乾後暗綠色至褐綠色,兩面均光滑;葉軸烏木色而光亮,上面有淺溝並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羽軸基部烏木色,向上部禾稈色,兩面均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孢子囊群圓形,生於網脈中部或連結處,在側脈間有不整齊的多行;囊群蓋圓盾形,膜質,棕色,脫落。
產地
產於台灣(台北、宜蘭、南投、嘉義、高雄)、福建(南靖)、廣東(高要,鼎湖山、雲浮)、海南(儋縣,紅毛山,沙煲山、瓊中,五指山)、廣西(龍州、扶綏、百色、凌樂)、貴州(冊亨、三合、晴隆、平伐、安龍、黃果樹)、雲南(西雙版納、蒙自、河口、思茅、屏邊、西疇、麻栗坡、金平、廣南、富寧)。生於山谷或河邊密林下潮濕的岩石上,海拔200-1200米。越南、錫金也產之。
模式標本產地:錫金。
三叉蕨科植物
三叉蕨科,多年生草本的地生性蕨類植物。根莖粗壯,直立至匍匐橫生,作不規則分歧;外被多數深褐色的披針形鱗片。葉為一回羽狀複葉,疏生至近生。葉柄細長且被有細柔毛,基部則有與根莖同之鱗片;淡褐色至稻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