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狀三叉蕨

疣狀三叉蕨

生山谷或河邊密林下陰濕處,海拔150-500米。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疣狀叉蕨

種拉丁名:Tectariavariolosa(Wall.exHook.)C.Chr.

科中文名:叉蕨科

科拉丁名:Aspidiaceae

屬中文名:叉蕨屬

屬拉丁名:Tectaria

分布

國內分布:產台灣(淡水、宜蘭、平東)、海南(樂東,尖峰嶺、儋縣,蓮花山、澄邁,白石嶺、崖縣,洋林山、昌江、陵水、保亭)、廣西(羅城)、貴州(羅甸)、雲南(河口、屏邊、富寧、耿馬、西雙版納)。

國外分布:印度、錫金、尼泊爾、越南、寮國、泰國及印度尼西亞也產之。

形狀及生活習性

植株高40-70厘米。根狀莖短橫走或近直立,粗8-10毫米,頂端及葉???烤?鼙渙燮?渙燮?咦磁?胄危??6-8毫米,先端纖維狀,邊緣有疏睫毛,膜質,棕色。葉簇生;不育葉葉柄長30-35厘米,能育葉葉柄長達50厘米,基部粗約3毫米,暗禾稈色,上面有淺溝並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葉二型:不育葉五角形,長與寬約30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淺心臟形,基部二回羽狀,向上部一回羽狀,能育葉各部均較小;羽片1-4對,對生,稍斜向上,間隔4-6厘米,基部一對的柄長2-2.5厘米,向上部的有短柄;基部一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15-20厘米,基部寬7-9厘米,先端長漸尖,下部有1-2對分離的小羽片,向上部淺羽裂為鈍圓的裂片;中部羽片披針形,長6-8厘米,基部寬1.5-2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截形或近心臟形,其兩側稍呈尖耳狀,邊緣有圓裂片;基部下側小羽片最大,鐮狀披針形,長6-7厘米,基部寬約1.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羽裂幾達1/2,裂片6-8對,稍斜向上,間隔約1毫米,半圓形至橢圓形,長與寬約4-6毫米,圓鈍頭,全緣。葉脈聯結成近六角形的網眼,有單一的或無內藏小脈,羽軸及小羽軸兩側有明顯的弧狀脈,形成1行狹長的網眼。葉近革質,乾後淡褐色,兩面均光滑;葉軸、羽軸及小羽軸深禾稈色,上面密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下面均疏被同樣的毛。孢子囊群圓形,生於內藏小脈頂端,在主脈兩側各有1行,在葉片上面形成明顯凸出的疣斑點;囊群蓋圓腎形,堅膜質色,全緣,宿存。

相關物種

翅柄叉蕨粗齒叉蕨大齒叉蕨大葉叉蕨多變叉蕨多形叉蕨多形叉蕨(原變種)貴州叉蕨海南叉蕨河口叉蕨黑柄叉蕨花蓮三叉蕨劍葉叉蕨闊羽叉蕨鱗柄叉蕨三叉蕨疏羽叉蕨思茅叉蕨條裂叉蕨五裂叉蕨狹基叉蕨下延叉蕨芽胞叉蕨燕尾叉蕨雲南叉蕨掌狀叉蕨中間叉蕨中形叉蕨棕柄叉蕨

三叉蕨科植物

三叉蕨科,多年生草本的地生性蕨類植物。根莖粗壯,直立至匍匐橫生,作不規則分歧;外被多數深褐色的披針形鱗片。葉為一回羽狀複葉,疏生至近生。葉柄細長且被有細柔毛,基部則有與根莖同之鱗片;淡褐色至稻桿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