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喜台

燕喜台位於今城東約三里處。 據《江南通志》記載,該台為漢梁孝王劉武築,名為鹿園,唐朝時更名為燕喜台。 自唐以後,歷朝都曾對燕喜台加以維修,最末一次修於清乾隆三年,後圯於水。

燕喜台位於今城東約三里處。據《江南通志》記載,該台為漢梁孝王劉武築,名為鹿園,唐朝時更名為燕喜台。台名出典見《詩經・魯頌》:“天錫公印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候燕喜,令妻壽母……”據《碭山縣誌》載燕喜台位舊城(即下邑古城)東一里許,三面環水,台上有亭,台下有池,名華池。唐朝詩人李白曾於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到此遊覽,並寫下了《秋夜與劉碭山泛舟燕喜亭池》詩:明宰試舟楫,張燈燕華池,文招梁苑客,歌動郢中兒,天色望不盡,空天高相宜,令人慾泛海,只待長風吹。至今仍被碭山人民傳為佳話。
自唐以後,歷朝都曾對燕喜台加以維修,最末一次修於清乾隆三年,後圯於水。
1983年10月,縣人民政府決定在碭城西南外環路內側重建“燕喜台”,撥款2萬元籌建,1985年4月正式動工,現嬉台工程之一的嬉亭已建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