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2012年,十一長假前後,“燈籠體”在微博上驟然流行起來,各種版本也先後誕生。據了解,“燈籠體”源於9月28日夜間互動百科官微發布的一條微博:“一個盲人打燈籠走在路上,旁人問:你雙眼失明,打燈籠何用?盲人答曰:我哪裡是為自己,我是怕他人看不清路。這是儒家。盲人曰:我是怕別人撞到我。這是墨家。盲人曰:不是說晚上出門就得打燈籠嗎?這是法家。盲人曰:想打就打,何必問何用?這是道家。盲人曰:你猜。這是釋家。”該條微博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共鳴,競相轉發評論,尤其是受到了一些文化名人和都市白領的熱捧。走紅原因
有網友認為,“燈籠體”走紅,不僅因為其本身風趣幽默、朗朗上口的句式,符合網友對傳統文化理念喜聞樂見的接受方式,更為長期處於工作壓力之下的網友們,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緩解壓力的出口。許多網友根據“燈籠體”的文風,演繹了各種版本,釋放自己的心情。
網路版本
忠於歷史版
盲人曰:讓三房老婆看到我,她早晨出門,現在未歸。這是伊斯蘭教徒。
盲人曰:讓我妻子看到我,沒她家裡清冷。這是基督徒。
盲人曰:無人可找,清淨修煉,只為行善。這是佛教徒。
一個政客和原配走在出訪的路上,政敵問:你妻妾成群,寵幸原配何用?
政客答曰:我哪裡是為自己,我是怕百姓看不到。這是儒家。
政客曰:我是怕政敵攻擊撞到我。這是墨家。
政客曰:不是說公共場合必須秀原配嗎?這是法家。
政客曰:想秀就秀,何必問何用?這是道家。
政客曰:你猜。這是釋家。
職業吐槽版
答:沒看見燈籠上的廣告嗎?這是商家。
答:這燈籠用金幣換的,便宜還包郵啊親,不買白不買。這是淘寶家。
答:一片黑暗,也要趟出路來,這是創業家。
答:不管你們看不看得見,我反正是看不見!這是磚家。
答:盲人掏出密電碼:在接頭!燈籠是信物!這是革命家!
調戲名人版
答:歡迎撥打燈籠上的電話參加我們的節目,燈籠由加多寶涼茶中國好繩硬提供獨家贊助blablabla。。。這是延參華少。
答:模仿得了我的臉模仿不了我的燈。是汪涵。
無厘頭版
答:不打燈籠別人能看見我新衣服嗎?是女人家。
答:燈籠自古以來就是盲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外交家。
答:你還沒注意到我沒穿衣服吧?這是行為藝術家。
答:子非我,焉知我打著燈籠照舊?豈不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是辯論家……
答: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豈有此理!這是洒家。
溫情版
答:這是阿哥所贈,我必隨身帶著,時時念著。這是女兒家。
答:一起走吧~這是鄰家!
答:沒看見上面的尋女啟示嗎?這是娘家!
網際網路業界版
答:真瞎假瞎不重要,只要你肯競價排名,我就為你點燃明燈,閉著眼也能賺錢;這是@百度。
答:閉著眼也上網無憂!這是@360安全衛士。
答:讓瞎子打燈籠,這是我們一個艱難的決定,這是騰訊。
答:甭管多晚,即使瞎了我們也會把您訂的燈籠送達;這是@京東商城。
針砭時弊版
答:沒錢買手電!是窮人家。
答:可以帶動蠟燭消費需求。這是天朝的“經濟學家”。
答:小兄弟,你知道安利嗎?這是天朝的成功學家。
答:我爸是李剛,你管我哪家!是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