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皮影

四川皮影

四川皮影又叫“燈影戲”,是四川地區的漢族傳統表演藝術形式。清代極盛。大多具有漢魏石刻簡約純樸的古韻。清代極盛時分東西兩路,東路分布於川東、川北山區,影人形制多以直線造型、刻工精細,形體高約30厘米,以牛皮製成。四川皮影所演劇目除歷史、神話、傳說外,多為諧劇。影人造型誇張、滑稽,臉譜服飾多仿川劇,因而很有地方特色。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起源

四川皮影四川皮影
皮影表演皮影表演

漢代畫像磚只在四川地區才有出土,它是一種刻有圖畫的墓磚。圖畫的內容除宗教和漢族民間傳說外,大量的是反映墓主人生前日常生活的畫面。由於墓主人的身份涵蓋了從士大夫到普通老百姓的各個階層,這些畫像磚也就成了廣泛研究漢代文化的珍貴資料。四川皮影又叫“燈影戲”。大多具有漢魏石刻簡約純樸的古韻。四川皮影的臉譜造型,比陝西和北京更有特色,它誇張幅度大,注重刻劃人物的性格,尤其著力人物眼睛的設計,如全臉是陰刻,只將眼球和眼部的裝飾陽刻,顯得目光炯炯傳神。藝術格調渾厚、大氣。四川皮影所演劇目除歷史、神話、傳說外,多為諧劇。影人造型也多誇張、動態滑稽、臉譜服飾多仿川劇、很有地方特色。

由人操縱獸皮或紙雕成的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藉助燈光把玩偶及其活動的影像投射在半透明的螢幕上,供觀眾觀賞。玩偶主要是不同的人形,也可能是各種動物,但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這種戲劇形式發源於東方,後傳入歐美各國。

皮影製作

製作皮影十分不容易製作皮影十分不容易

皮影最初採用厚紙雕刻,但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摸索,發現厚紙作品易損壞而改用牛皮、羊皮、驢皮。再隨著長期的使用發現,驢皮與其他原料相比更具有耐磨損、耐霉變、易著色、不變形的特點,故清中後期,皮影戲的作品大多採用驢皮製作,經過雕簇、敷色、燙平、連線等多道工序製作完成。從此人們約定俗成把皮影統稱為“驢皮影”。而一個影戲作品的誕生,還需要編創或抄寫唱本,隨後根據唱本的內容進行加工製作。工序之一刻皮:首先,將皮子泡軟,鋪平後颳去皮毛,打磨得薄厚均勻,對著陽光呈半透明狀,然後曬乾。

工序之二起稿:用尖狀利器在皮面上劃出所需人物側面輪廓等圖形。

工序之三開刀:將皮子鋪在木板,使用雕刻刀具,雕刻成形。

工序之四染色:雕刻完成後給皮子染色,舊時染色所用的染料多採用硃砂、黃丹、綠汞和一些植物作為主要染料。

工序之五裝配:刻皮染色後,用重物壓平定型,用麻線連綴關節。

皮影戲《現代舞》皮影戲《現代舞》

於是一幅幅形象逼真、傳神,富有神韻的皮影在能工巧匠的手裡,便成了一個個有靈氣的生命舞動起來。

上述皮影的製作工藝屬於四川皮影製作工藝。各地皮影的製作工藝基本上是大同小異、互相借鑑。只不過各地選料有所不同,而牛皮、羊皮、驢皮則成了各地區製作皮影的主要原料。隨著使用製作工藝的提高,人們又摸索出幾種“推皮觸刀法”、“刀口”、“燙貨”等較高的工藝技術。它為皮影的人物、動物雕刻向細膩、精緻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

皮影的製作看似簡單,實則對工藝水平要求十分嚴格。

以齊齊哈爾地區僅有的一家驢皮影戲傳承人賈家來看,傳承保留下來的只是皮影戲的作品、唱本及演出時一應俱全的道具,一定程度上還缺少能使皮影戲真正動起來的“掌簽”絕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皮影記憶

皮影戲皮影戲

“驢皮影”保留下來的同時,又給當代人留下一個沉重的課題,如何解讀影戲的歷史,解讀它厚重的文化內涵,對眾多的保護工作者來說,仍然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梳理和發揚。現中國許多省市都有“驢皮影”社團,但基本是上百年前傳承保留下來的作品。當今的戲社演出,基本是擺弄前人留下的唱本和技術,很少有新的創造和創作。

當面對這些漢文化的瑰寶,卻又常常在財力、人力方面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內心深處肩負的責任心、使命感,在某種現實面前,往往又顯得有些蒼白。

皮影戲《關羽斬蔡陽》皮影戲《關羽斬蔡陽》

從保留下來的“驢皮影”作品看,主要以民間流傳的唱本和傳說中的神話及人物故事為主要題材。皮影戲的先人們根據各個時期人們的生活和想像中的傳說事物進行提煉加工,從而製作出了一些鬼怪、花轎、鬥神、動物、花、鳥、古代城堡建築等一些愛憎分明、頗具地方特色而又形神兼備的作品。可以想像出當年,每每開台唱戲,那些活靈活現充滿生命氣息的象形作品,是怎樣地攝人心魄、動人心弦。於是,“驢皮影”在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找到了生存發展的空間,流傳便成了延續下來、廣受歡迎的唯一途徑。

多年以來,在陝西、河北、四川等地,廣為流傳的戲目(影卷)較多,如:《嬪鐵劍》1至4本、《碧玉劍》3本(修業堂)、《炎天雪》4本(新盛堂)、《降虎陣》8本、《封神演義》、《鎖陽關》3本、《二度梅》11本、《界牌關》3本(新盛班)……十幾種風格各異的戲目及百餘本唱本,在民眾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成為地方戲種里異常活躍的娛樂形式。當在皮影戲那厚重的歷史中穿梭時,仍能感覺到當年幾十台驢皮影“大戲”輪流上演的“魔力效應”。

許多“驢皮影”戲世家,幾代人為了養家餬口生存下去,不惜用生命和淚水去換取達官貴人的笑臉,去保護傳承這一“土裡土氣”的地方戲種,並舉步維艱使它能夠延續下來,這無疑是一個傷心痛苦的過程。好在經過他們的努力,那些皮影唱本和作品終於保存了下來。

在厚重的歷史長河中尋覓,串起零亂記憶的同時,竟有許多苦澀的味道從心靈深處泛起。也許通過保護,再過幾年、幾十年,子孫便能不費吹灰之力地去解讀歷史,研究揭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尋覓它永恆的藝術真諦,讓“驢皮影”出神入化地展現在眼前。那樣,心會得到一絲安慰,能夠理直氣壯地與長眠於地下的先人坦然對話,讓那些充滿神韻而又魔力十足的“驢皮影”,在當代人的生活中出神入化地鮮活起來。

相關書籍

四川皮影四川皮影

《四川皮影》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一版一印,收集整理最精彩的皮影畫幅111件,全部彩色精印,16開51面,印量1400冊,圖書館書,品好。1983年,劉丹桂以這部分皮影畫像為核心臨摹的專著《四川皮影》在國內公開出版,這是中國第一本關於四川皮影的專著。1986年在成都錦江大禮堂,當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的專家駐足在這批皮影藝術珍品前時,驚呼:“終於看到了真正的四川皮影。”隨後,這一批共27件皮影精品,全被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悉數收藏。不久,《四川皮影》為西德皮製品博物館收藏,並載入德國圖書目錄。隨後,奧地利、法國等國藝術研究機構,慕名而來,一一收藏了劉丹桂仿製的這批皮影藝術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