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黃龍旗

燃燒的黃龍旗

CCTV10播出的《燃燒的黃龍旗》主要講述了淮軍的歷史,淮軍是中國近代史上繼湘軍之後又一支著名的地方武裝。淮軍(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間,正值中華民族內憂外患頻發的苦難歲月,從淮軍演繹到後來的淮系集團,涵蓋並極大地影響了晚清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有專家稱,淮軍史幾乎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軍事史。

基本信息

總述

淮軍的成立固然與鎮壓太平天國、捻軍有直接關係,但淮軍又因其裝備迅速近代化而成為一支皇朝防衛的中堅力量,在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抗擊八國聯軍的戰爭中,淮軍都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晚清洋務運動中,淮系集團更是篳路藍縷,獨領風騷,一大批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如江南製造局、開平礦務局、輪船招商局等)無一不與之有關;其麾下的北洋海軍堪稱當時中國最近代化的一支軍隊。

十集紀錄片《燃燒的黃龍旗》以獨特的視角、平實的風格、個性化的語言,用歷史事件、故事和細節結構全片,全面回顧淮軍的興衰歷程,並力圖將歷史的嚴肅性、觀眾的興趣點融為一體,引發國人們對中國近代歷史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分集劇情

第一集《秋風寶劍》

1840年以來的大清帝國在東南西北各個戰略方向上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脅,東南暴露給英法艦隊;北方有哥薩克騎兵虎視眈眈;在內部,洪秀全掃蕩湖南、湖北、江東,建立太平天國。而湖南的曾國藩,卻巧妙揚長避短迅速拉起了一隻強悍的湘軍,成為太平軍最強勁的對手。太平軍忠王李秀成親自都統12萬精兵,將上海變成一座孤島,號稱“堅堅固固,飛鳥不入”。一隻船隊運來數千名強悍善戰的僱傭軍。這是上海官紳們最後的希望。繼湘軍之後,中國近代史上又一支新軍——淮軍開始了它將近40年風雨興衰的傳奇歷程。

第二集《吳鉤血》

南人北相的挎刀書生李鴻章的確不同凡響,僅用三個月,就像變魔術一般,從家鄉招募了一支6千人的僱傭兵。李鴻章何以能夠在這短短數月間自立門戶,感召人心?淮軍官兵都是何等狠角色?一群衣衫襤褸的“乞丐”兵又如何在八旗綠營和洋人“未出一兵助剿”的情況下,獨力擊退太平軍,首戰告捷,威震上海灘?

第三集《磨難煞星》

淮軍上海首戰聲名鵲起,但是這些江淮農夫比起裝備先進的洋兵根本不在一個量級。“洋槍隊”在攻剿太平軍的戰事中的確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朝廷嚴格限定他們的僱傭軍身份,防止他們趁火打劫,可洋人自恃裝備精良往往對清廷的指揮置若罔聞,漸成尾大不掉之勢。淮軍要想真正自立,朝廷要防止引狼入室,這些“磨難星”必須加以遏制。然而面對洋兵洋將的堅船利炮,淮軍能否如願敲響這些“磨難星”的喪鐘?

第四集《西風殘》

1870年7月19日,推動德意志統一的普魯士和阻止德意志統一的法蘭西,終於開戰。法國人在普魯士步兵的追擊下節節敗退,不敢在亞洲同時開闢第二戰場,大清朝逃過一劫。剛剛當上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看到了一個在鐵與血中崛起的新國家——德意志,驚訝於它能夠迅速擊潰那個歐洲強國和中國宿敵——法蘭西;對於在這場普法戰爭中,攻城略地如摧枯拉朽的致命武器——德國克虜伯大炮,更是印象深刻。第二年,李鴻章購進328門克虜伯大炮,從此,克虜伯大炮成為淮軍的制式裝備。短暫的平靜,能挽救滿清大廈將傾的危局嗎?全球最先進的武器,又能否拒敵於國門之外?

第五集《勞勞車鳴》

100年前的人們對21世紀的想像,法國人和中國人肩並肩,親切攀談著,等待登上從北京到巴黎的高速列車。中國人還是清朝裝束,扎著辮子,穿著燈籠褲,提著布包;火車的形象,已經和今天的子彈頭高速火車極其相近。然而,100年多前,在火車和鐵路的幕後,卻遠不是這種幻想畫表現的那樣和諧恬美,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與中國的劇烈衝突,已經從工業蔓延到了經濟、文化、政治甚至國家主權。

第六集《丈夫意氣》

19世紀70年代以後,平民起義平息,清帝國開始有精力注意東部海疆,一個中國宿敵——法國捲土重來。試圖以越南為跳板,入侵中國。此時的杭州西湖之畔,一名久經沙場的淮軍宿將,每天仍在詩酒會友,怡然自得。關鍵時刻,聖旨到——“前直隸提督劉銘傳統兵多年,威望卓著。現在時事艱難,著該提督馬上進京陛見。”劉銘傳臨危受命,第五次應徵出擊。這一次,狂傲不羈的劉銘傳能和船堅炮利的法國人一比高低嗎?驍勇善戰的他又該如何應對法軍那咄咄逼人的進攻呢?

第七集《東洋氛塵》

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同一時期,清王朝也展開了“洋務運動”。此後二十多年間,清王朝被迫在台灣、琉球、朝鮮等地與日本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艱苦博弈。直到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戰爭,大清帝國一蹶不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日本——這個曾被稱作“蕞爾小邦”的島國,何以能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內,就將一個偌大的帝國攻擊得體無完膚?中日這兩個有著悠久歷史淵源、又同樣飽受過西方列強欺凌的鄰國,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各自面臨著怎樣的抉擇呢?

第八集《龍旗飄揚》

1891年夏,北洋海軍六艘戰艦訪問日本,乍一看,龍旗飄揚、威風依舊。日本的參觀者討論道,中國畢竟已成大國,竟已裝備如此優勢之艦隊,定將雄飛東洋海面。可有經驗的日本軍官,卻從大炮內膛所發現的秘密欣喜若狂——它暴露北洋海軍在管理、訓練以及素質等方面的嚴重缺陷……表面上“我武維揚”的北洋海軍早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日漸垂危的晚清,這支在大臣們腦海里依然船堅炮利的艦隊,已透過鋼筋鐵骨的船體,散發出腐爛的氣味。

第九集《孤臣淚》

2002年,在英國紐卡斯爾發現了一處百年前的墓地,墓碑上銘刻著兩名北洋海軍士兵的名字:“大清故勇袁培福、顧世忠”。他們死於1881年在接收新式撞擊巡洋艦“超勇”和“揚威”時死於水土不服的疾病,因此,他們沒能參加14年後那場戰爭,也沒能看到艦隊覆滅的最後一刻。這不知是幸事還是憾事。甲午戰爭,大清海軍、陸軍全面戰敗。籠罩在“中興名臣”李鴻章頭上的所有光環消失。

第十集《落日將壇》

庚子之戰,中國對11國宣戰。遠在兩廣的李鴻章拒不奉詔,企圖討論“兩廣獨立”的可能性,最終由於清廷重新起用他北上議和而作罷。1900年,李鴻章再度復出,為清帝國的庚子戰敗向各國求和,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款總額為4.5億兩白銀。中國四億五千萬人,“人均一兩,以示侮辱。”在簽字回來後,李鴻章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塊”,醫生診斷為:胃血管破裂。就在他咽氣之前的一個小時,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的床頭逼迫他在沙俄強占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籤字。李鴻章的時代結束了,淮軍的時代也結束了。燃燒的黃龍旗——大清——淮勇,榮辱興衰四十年,置身千年未有之變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