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 wēi
解釋
形容陽光不強(多指 清晨的陽光) 光線淡弱貌。 晉 陶潛 《歸去來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宋 葉適 《營師常秉燭為人說氣色戲成此絕》:“曙色熹微已出門,擘浮熱眼相旁人。” 明 沉璟 《義俠記·除凶》:“趁著這落日熹微,醉眼的這朦朧,
出處
晉·陶潛《 歸去來辭》:“問征夫以前路,恨 晨光之熹微。”
沈從文《雲南的歌會》:“這種鳥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在毎在晨光熹微中,卻喜歡坐在人家的屋脊上,“郭公郭公”反覆叫個不停。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早上天色微明:形容詞造句
他每天都面對著熹微的晨光讀書。熹微的陽光照進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