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遼戰役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6月至7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熱河省(1956年撤銷)、遼寧省西部對日軍的進攻戰役。

背景

為了摧毀錦(州)承(德)鐵路以南地區日偽軍的統治,恢復長城以北“無人區”的工作,開闢熱河和遼西新區,奪取向東北發展的前進陣地,晉察冀軍區所轄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運昌,指揮3路大軍發起熱遼戰役。西路第14軍分區第13團兩個連、3個縣政府和3個縣游擊隊共400餘人,於6月27日由長城古北口南5公里之姚(桃)樹峪北越長城,向熱河西北部進發,7月2日到達圍場縣三道溝,爾後分成兩路,一路在豐寧、隆化以北活動,一路在圍場縣活動,6天中,作戰7次,殲滅日偽軍250多人。此後,日偽軍集中10多個旅進行進剿。第13團等部分散堅持鬥爭,直至日本投降。中路第15軍分區第11,第17團及4個縣武工隊,於6月中旬由馬蘭峪、喜峰口同時出關,攻克南天門、孟子嶺、入虎嶺等據點。月底,第11團和一部分武工隊跨越錦承鐵路,活動於平泉以東、凌源以南和赤峰附近地區。第17團和一部分武工隊進到興隆縣驢兒叫一帶,掩護地方幹部恢復工作。第15軍分區部隊經過20多天輾轉作戰,攻克大部落5座和三道河、馬圈子、雙鋪等武裝“人圈”14個。東路第16軍分區第12團、第18團第7區隊和幾個武工隊,由義院口、九門口、界嶺口分3路同時出關,向朝陽、綏中方向出擊,先後攻克乾杵溝、馬村子、白嶺店、下榆塊等據點,逼退張仗子、劉仗子等據點日偽軍。6月底,進至山海關東北之明水塘門地區與和尚房子西北的大壽山一帶,先後解放7處“部落”;另一部伸到牝牛營子以北和葉柏壽以南地區活動。7月中旬。北寧鐵路(北平至瀋陽,和錦承鐵路沿線及關內日偽軍3萬多人,開始反擊,從南北兩面對八路軍進行圍攻。

結局

八路軍一面留武工隊在內線襲擾日偽軍,帶領民眾堅持鬥爭;一面適時將主力轉到外線,尋機作戰,向日偽軍薄弱之處出擊。日偽軍撲空後,縮回到縣城裡,但不甘心失敗,又在重兵掩護下實行“集家收糧”。八路軍再度分散以排為單位活動,展開反“集家收糧”鬥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