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死人

除了環境溫度、濕度和人體代謝等,體力活動和體液丟失也可能引發熱相關疾病。 出汗本來是降低體溫的正常反應,不過,某些藥物會減少出汗。 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腎病、高血壓等,需要限制液體和鹽分攝入,會造成體內電解質不足。

簡介

送走了“史上最熱”的7月,會不會又迎來一個“史上最熱”的8月?連日高溫導致上海等地相繼出現人員死亡事件,“中暑”緣何能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其實,“中暑”絕非現代醫學的病名,僅僅是某些“中國式西醫”口中的一種“中國式疾病”。現代醫學更常用熱相關疾病(Heat-relatedillness),或者熱病(HeatIllness)來表述。按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定義,HeatIllness是指人處在高溫或/和高濕環境,或/和劇烈運動情況下,引起散熱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以至最終可能發展為體溫調節完全喪失而引發人體超高熱及組織細胞損害,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的系列症候群。通常包括汗疹(痱子)、熱疲勞、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等幾種症候群。也有資料不把熱疲勞、熱暈厥單獨列出。
最嚴重的熱射病會引起死亡或者遺留永久性損害。雖然現代社會裡熱射病並不常見,但是也並非那么罕見。據相關資料,1979~2003年間,美國熱相關疾病的死亡人數為8015人,超過同期死於颶風、雷電、龍捲風、洪水和地震人數的總和。
人為什麼會被熱死呢?這還得從人體的基本結構單位說起。大多數人的細胞只有在37℃左右才能存活和發揮正常功能。對溫度最敏感的當屬神經細胞,高溫持續42℃以上不退時,大量神經細胞開始死亡。其中小腦的細胞又是最敏感的,所以嚴重時很可能有動作不協調、言語不清的後遺症。神經細胞大量死亡還會出現腦出血、腦水腫,顱內壓增高,單純腦部的這些病變就可以死人。在死亡之前,人會陷入昏迷,昏迷時間越長,能被救活的希望越渺茫。
體溫升高時,心臟自動接收指令加快工作頻率。高溫對心臟細胞的直接損傷類似於一次大面積的心肌梗死,大量心肌細胞死亡使心功能衰竭。少了心臟這個發動機,散熱機制沒有了動力,體溫更加不能下降。如果不能很快降溫和採取措施,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直至心臟停止跳動。心臟的近鄰和親密夥伴肺臟也不能倖免,一開始中暑的人呼吸加深加快,但過於深快的呼吸使血液內二氧化碳濃度下降。雖然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人會窒息,但血液內一定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保證紅細胞到達適當的地方時,把攜帶的氧氣釋放出來。二氧化碳濃度過低,紅細胞光裝貨不卸貨,人體細胞照樣缺氧。
損傷還不止這些,脫水、心功能衰竭以及肌肉溶解造成的高鉀血症會誘發急性腎衰;缺氧、內臟灌流減少是胃腸道黏膜缺血,形成潰瘍,出現消化道出血,熱得吐血也不是誇張;更加嚴重的是因為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內皮的損傷誘發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這是一種讓醫生毛骨悚然的狀態。這是一些小血栓,不是在心腦血管里生成的大血栓,後者可以用溶栓藥物和介入通開,但DIC不能。非但不能,溶栓藥還會進一步加重DIC的病情,由於大量的小血栓耗竭了血液里的凝血因子,大量小血栓形成的同時身體各個部位還會發生廣泛的出血。如果出現了DIC,幾乎是沒有生還機會的。
熱相關疾病完全可以預防,因此更應該高度重視。老年人(65歲及以上)、嬰兒、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發生熱相關病。嬰幼兒特別是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沒有發育完全,調節功能低下;老年人則腦功能趨於退化,加之常常伴有心臟病、循環障礙性疾病,因而皮膚循環不良、排汗能力下降,這些都影響著身體的體溫調節能力。年齡、肥胖、發熱、脫水、某些慢性病、精神病、血液循環不良、曬傷,以及服用某些處方藥或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等,都可能是與熱相關疾病相關的因素。
除了環境溫度、濕度和人體代謝等,體力活動和體液丟失也可能引發熱相關疾病。極端高溫下戶外活動應適度,尤其要儘量避免劇烈體力活動,這是預防熱相關病的基本原則之一。如果某些情況下不得不進行體力活動,那么除適度安排勞動量之外,保證水和電解質供給就非常重要。國人水攝入不足一直是一個被公眾忽視的健康問題。根據個人習慣,每個人的飲水量差別很大,但是攝入不足普遍存在。很多人包括體力勞動者的基本理念是“飲水為了解渴”,所以只有感到口渴時才飲水。我遇到的一位建築工人,每天戶外工作達10小時以上,卻只飲水800毫升,這甚至不足以補充一個小時的出汗量。另外,很多工人飲用的也都是白水,因為他們認為“飲用鹽水會更口渴,口渴就需要飲用更多的水,而飲用更多的水就會出更多的汗”。把出汗當成了需要防止的不良現象,顯然屬於認知誤區。
出汗本來是降低體溫的正常反應,不過,某些藥物會減少出汗。如果服用利尿劑、鎮靜劑、安眠藥以及某些治療心臟病和降血壓的藥物,會影響自身體溫調節能力。肥胖和曬傷也同樣會降低身體散熱能力。酒精則通過雙重的利尿作用——本身滲透性利尿和拮抗利尿激素——減低了體液量,不利於出汗。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腎病、高血壓等,需要限制液體和鹽分攝入,會造成體內電解質不足。這些病人都需要諮詢醫生,在允許的範圍內適當增加水和電解質的攝入。

上海今年夏天已有10餘人非職業性中暑死亡

據新華社上海7月30日電(記者仇逸)記者30日從上海市疾控中心獲悉,今年夏天連續高溫,中暑患者明顯增加,非職業性中暑死亡患者已有10餘人,其中室內中暑患者占三成以上。 上海今夏有10餘人非職業性中暑死亡。
記者從上海閔行區中心醫院獲悉,截至30日17時,這家醫院已有3名患者因熱射病死亡。
連日來,閔行區中心醫院已經收治了10名較嚴重中暑患者,除3名患者已經死亡外,還有2名患者生命垂危,正在重症監護室搶救。
院長鄭民華告訴記者,死亡患者均為中老年人,送至醫院時已經神志不清、高熱,醫院開闢綠色通道進行搶救,但終因症狀嚴重而不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