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校園暴力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社會風氣 在競爭激烈、信息龐雜、消費多元、家庭結構失調的現實生活中,社會對校園的影響日益加劇,不可避免地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刻畫了成人社會的某些陰影,學生純潔的心靈留下一些灰色的空間。某些家長“有錢便是娘”、“有權決定一切”的言傳身教,“慣子如殺子”的溺愛,單親家庭薄弱的管教和心理疏導;以及不良社會風氣的薰染,社會小青年的滋擾,學校監管不力等,都是造成校園風氣不正的原因。輕者如代寫作業、班幹部賄選、請客送禮、吃喝玩樂,重者則發展成拉幫結派,崇尚校園暴力,甚至釀成悲劇。
學生個性
中小學生往往面臨著學習、升學、未來就業、經濟比照、人格貶低、被孤立、被強體力者欺負、校園內幫派勢力、家庭及社會暴力等多重壓力,而他們本身又具有好奇、敏感、心理褊狹、好占上風、愛模仿的性格特點。當受到班級小霸王、“少年黑社會”的欺詐、“剪徑”後,不少孩子稚嫩的心靈不足以辨別事件的性質,不足以承受思想的重創,一方面自尊、自卑交織,不敢、不甘說與家長、老師,一方面默默地將屈辱、“憤恨”發酵,將自身遭遇與影視情節相對照以尋找出路。當再次面對“淫威”時,有的繼續選擇做“沉默的羔羊”,有的頭腦一熱,不惜“以暴抗暴”……當孩子們發現“暴力決定一切”的“黑道原則”可以解決矛盾和衝突後,哥兒們義氣,“拜把子”,便順勢滋生,原來的“弱勢人群”很容易地變成了“高危人群”。
校園環境
校園的不良環境,致使學生心理不健康。教師對學生的暴行不容忽視:甘肅一名禽獸教師強姦5歲幼女,一篇作文牽出系列校園強姦案,初二少女日記泄露禽獸教師獸行,大學老師公車上騷擾女中學生等等,從教育的角度看,體現了社會倫理的缺乏和教師良知的不足。另外,老師教育的簡單粗暴,也使學生的心靈造成陰影:班主任讓30名學生站成兩排,集體互抽耳光;12歲小學生考試漏做題,老師指使同學毆打其致殘;上課說話令女老師生氣全班被喝令互相打耳光等等,這一切,無疑使學生受到了身心傷害。校園暴力事件偶然發生,學校重視不夠,處理軟弱,也嚴重影響到了學生身心健康。面對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有的校長重智輕德、息事寧人,老師睜眼閉眼,輕描淡寫,不僅使教育職能部門的公信力及形象嚴重受損,而且也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陰影。
當然,這種種事件的發生並非主流,大多數的教師還是好的,學生也能夠在各種環境下健康地成長起來,這正是社會所希望的。
教育期望
“校園暴力”事件的密集發生,再次說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杜絕校園暴力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要在為孩子們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的同時,對他們加強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讓他們在校園裡,不僅僅能學到文化知識,更能學會做人,身心健康地成長,能夠擔當起歷史賦予他們的重任,成為未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