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煨桑節煨桑節中的煨桑在藏語中是燔祭戰神的意思,為古代藏族部落一年一度的重大慶典,一般在夏季五六月舉行。節日前兩天,由本部落的苯教師(現多為佛教持咒師)集會誦經,向戰神,即山神獻祭祈禱,並將一個象徵魔鬼和敵人的草人縛在一個特別製成的木架上,向其誦咒,勾來其靈魂,禁錮在草人上,第三天,本部落男女成員齊集,舉行盛大的煨桑儀式,給 “鄂博”(象徵戰神依附之體)添上新的木製矛,箭和旗幡,祈請戰神降臨。然後將草人送往選定的方向和地點,誦斃命咒,民眾向草人射箭,放槍,助威吶喊,將草人焚燒,這時眾齊呼“神勝了”的口號。然後進行賽馬,表演武藝,有的地方還要演唱《格薩爾》史詩或本部落的歷史。部落成員共同聚餐,然後散去。這一節日在現今青海果洛地區的部落中還保留著。
詳細信息
煨桑節的演化“桑”是藏語“祭禮煙火”的意思。它是一種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在煨桑時,除選用柏樹枝以外,還兼用艾蒿和石南等香草的葉子。舉行煨桑節的地方有一定選擇,並且煨桑有著固定的儀式:先把柏樹枝和香草堆砌在山頭或河岸的曠地上,中間放上糌粑或五穀,然後灑上幾滴水,點燃以祀神。藏族煨桑儀式在很多場合舉行,諸如五穀豐登,攻仇克敵,國泰民安,婚喪嫁娶,旅途安全,祛病延年等等。
這種藏俗的產生可以溯源到原始時代。最初是藏族男子在出征或狩獵回來時,部族中的族長,老年人以及婦女、兒童在寨子外面的郊野,燃上一堆柏樹椏枝和香草,並不斷向出征者身上灑水,用煙和水驅除因戰爭或其它原因沾染上的各種污穢之氣。發展到後來,就與藏族紛紜戰火的戰爭聯繫起來,就以“桑”來燔祭戰神,祈禱部落平安,戰爭勝利,直到公元七世紀後,煨桑儀式與佛教結合,規模更大,盛行更普遍,在原始 宗教,苯教,佛教的多層文化催化之下,形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祭祀節日——煨桑節。
3、煨桑節與桑耶寺
A.煨桑節與桑耶寺的建造 桑耶寺的建造歷經多年無數工匠的艱辛勞作,其過程是複雜的,並且滲透進濃郁的藏族社會現實。當時的外來佛教與吐蕃苯教發生了劇烈的衝突,在兩教打得難捨難分之時,以煨桑的形式來調和解決。
在公元八世紀吐蕃赤松德贊時代,蓮花生大師應邀來藏傳播佛教,創建桑耶寺,遭到鬼怪精靈(實乃佛教對苯教的稱呼——作者注)的干擾,白天修好的工程,晚上被破壞無遺,周而復始,完工期一延再延。為了整治這一局面,蓮花生在藏曆五月十三日這一天,作了一個祭把世界神祗的儀軌,所有鬼怪精靈皆被攝服。自此以後,桑耶寺建造十分順利,並很快峻工。而當時這種祭典,採取的卻是煙祭。以後每年桑耶寺和各地寺院在藏曆五月十三日都要舉行“獲勝賞神祭”來驅除鬼怪精靈。
B.煨桑節與桑耶寺落成慶典 桑耶寺的落成慶典浩大宏偉,慶典進行多日,由多個舞蹈、歌唱、吟誦、祭神場面組成,其中祭神儀式是桑耶寺落成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神儀軌中以煙祭為主,也就是說桑節是煨桑耶寺落成慶典的組成部分。
每年藏曆五月十三這天,拉薩市民不分貴賤高低,人人穿上節日盛裝,全家到大昭寺屋頂上,或到各寺院屋頂上,各山頭,河流旁、聖湖畔、田間地頭焚香枝,祭祀神靈。這一天,就是 “世界焚香日”,據說,當年赤松德贊為慶祝桑耶寺的落成,在桑耶寺對面的小山上——海布山頂砌了一座巨大的香爐、並在當年的五月十三日那天,焚燒香枝,祭祀神靈。香菸裊裊、大有瀰漫整個世界之勢。從赤松德贊以後的三代贊普都親自主持五月十三日的焚香活動。
C.煨桑節在桑耶寺文化中的地位 傳說公元八世紀,吐蕃王朝赤松德贊之子牟尼贊普即位。當時,牟尼贊普看到生活在吐蕃社會生活中間存在著貧富不均的現象,他很希望在他統治的社會中,人們都是平等生活,因此他曾下令進行三次均分貧富的社會改革,但仍然無法改變窮的窮,富的富的社會現實。一次,牟尼贊普向寺廟裡的僧人問道:“今天的吐蕃為什麼一些人貧窮,一些人卻很富呢?”僧人答道:“這是命,前世因緣所定,因果報應啊!”牟尼贊普問有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象,僧人道:“尊敬的贊普,上供奉佛祖,下布施眾生吧”。聽了僧人的回答,牟尼贊普來到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向桑耶寺敬獻《四阿含經》、《律本事》、《俱舍論》三部佛教經典,向寺中佛像敬獻很多供品,並向廣大百姓布施,同時還以桑煙祭祀神靈佛祖,從此以後,桑耶寺就有了供“桑”活動。
據藏傳佛教記載,世界所有有生命的物質都有一個共同的主宰——尼金扎馬布(紅夜叉)。-次,傳說西藏各地的夜叉都匯集到了桑耶寺,它們用人命打賭,如果誰打輸了,那么它那裡人就會死得多。拉薩的嘎瑪夏夜叉在臨來桑耶寺之前,拉薩人希望他打賭獲勝,到處插上經幡,煨桑,為嘎瑪夏的運氣祈禱。而桑耶寺周圍更是神煙裊裊。
從上面所述我們可以發現,煨桑節對桑耶寺的順利建成,並為佛教第一座寺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建成後的桑耶寺文化,煨桑節占有突出的地位,幾乎在桑耶寺的每項宗教活動中,煨桑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