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煙臺養正國小位於煙臺山下,北臨大海,南臨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是市區的視窗學校之一。學校始建於1900年,為當時在煙粵商梁浩池先生(以及多名熱心教育的煙臺士人與商號捐款)所建,是清末煙臺民族廢私塾、興學堂的第一所學校--養正義學堂,在煙臺教育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
一百多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展,校名幾經更改,先後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校舍改造,其中1987年建成3600平方米的新教學樓一座。1948年學校改名為解放路國小,1985年經上級批准,恢復了原名。學校現有教學班22個,其中有微機班和鋼琴班兩個特長班,在校學生1200名,教職工69名,離退休教師67名。在職教師中,有中學高級教師3人,國小高級教師38人,本科學歷22人,大專以上學歷46人,教師學歷達標為100%,35歲以下的教師有34人,占全校教師的49%。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學校始終堅持“養浩然之氣,正做人之本”的辦學宗旨,牢固樹立"欲增強國力,必教育為本"的辦學思想,朝著“樹全新理念,創品牌業績,辦一流學校,育養正新人”的辦學目標,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特別是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受到各級教育部門的表彰。
養正國小現有新舊教學樓兩幢,舊教學樓1100平方米,已被批准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教學樓3600平方米,內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語音室、音像備課中心等多個功能齊全的專用處室。學校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2001年被評定為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2003年,學校又投資80多萬元建起了校園網和彩霞網路辦公室,達到教師人手一機,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養正國小正以嶄新的面貌、豪邁的姿態、矯健的步伐邁向新的百年,去開創新的輝煌。
新聞報導
煙臺市芝罘區養正國小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校文明創建工作
養正國小走過了百年歷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多年來,在創建文明單位工作中,我們以教書育人為已任,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徑,逐步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 “三維互動”的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學校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先後榮獲“山東省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學校”、“山東省優秀家長學校”、“煙臺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煙臺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一、強化學校的主導作用,自覺落實德育為首的教育方針
國小階段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最初階段,對形成一個人的思想品格有著奠基、定向的作用。多年來,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成人與成才之間的關係,自覺堅持德育為首的方針,充分發揮學校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作用,積極拓寬德育工作思路,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方法,努力踐行 “養浩然之氣、正做人之本”的百年校訓,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全員化參與。“學高為師,行為世范”。我們強調每一名教師的首要角色是德育工作者,既要教書、更要育人。為此我們把打造一支全員參與、師德高尚的教育隊伍,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戰略性任務來抓。由學校德育室牽頭,多次邀請德育專家來校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加強師德教育,引導教師規範教育行為,樹立良好形象,在教育教學中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將為人師表的要求體現到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等具體方面,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二是序列化推進。國小階段學生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差異較大。為此,我們確立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德育工作思路,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育的全過程。一方面,我們自主開發了一套德育課程校本,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從一、二年級的《文明禮儀》、《交通安全》、《衛生常識》,到三、四年級的《勞動技能》、《心理健康》,再到五年級《環保知識》、《法制安全》等等,形成環環相扣的德育教材體系,由班主任授課,利用班隊會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教育。另一方面,組織各科教師深挖教材、聯繫實際,在備課、通課、教研中滲透德育內容,把知識點、德育點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將德育滲透到各科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落實德育工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要求。三是立體化滲透。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我們把德育工作深入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力求創建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如利用校園廣播、少先隊宣傳欄進行宣傳,堅持開展星期一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演、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學校少兒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每個班級都利用教學樓走廊、班級板報,開闢了宣傳教育陣地,努力讓每一幅畫面、每一堵牆壁、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時時播放無聲的德育之歌,引導學生陶冶情操,促進發展。四是多元化評價。發現學生的亮點比發現學生的缺點更為重要。為此,我們建立了多元化的德育評價體系,用放大鏡看優點,用平面鏡看不足,用顯微鏡看轉變,用望遠鏡看發展。在評價內容上,制定出德育評價手冊--《我童年的腳印》,包括培養目標、活動內容、評價三個部分。在評價形式上,採取自己評、夥伴評、老師評、家長評的多元評價方式,評價結果採用塗顏色的辦法出現,如:紅色寓意“表現出色”,黃色寓意“很有進步”,藍色寓意“需要努力”。每月評價一次,期末統計圖案個數。紅色圖案達到80%的同學有資格參加三好學生的評比。這樣使評價結果一目了然,更趨於人文性、趣味性。現在每月的評價成了學生們相互教育,相互鼓勵的最好時機,使學生們增強了集體意識,完善了人格。
二、強化家庭的基礎作用,主動搞好與學生家長的聯手互動
“教育好一個母親,就可以教育好一個民族”。這句話非常形象地強調了親職教育的重要地位。但是,我們更認為,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不能隔裂開來、各自為戰。在對學生教育的問題上,學校與家長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夥伴關係、配合關係、互補關係和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為此,我們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繫溝通,聯手互動抓教育。一是成立家長委員會。為積極介入親職教育,我們倡導了一種新的理念,這就是“校長既是學生的校長,也是學生家長的校長;班主任既是學生的班主任,也是家長的班主任”。在這種理念指導下,我們成立了學校、班級兩個層次的家長委員會,建立了家校聯繫卡,把學校的一些重要工作,及時傳遞給家庭並徵求家長的意見,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目標、育人方向及具體措施,與家長共圖育人大計。二是開辦家長學校。為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系統的教育方法,我們開辦了家長學校,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休息時間,組織家長到校進行培訓,並定期邀請家教專家舉辦專題講座,為家長解答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三是開設家長開放日。為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使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有效銜接,我們確定每個星期三為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教師和校長的辦公室,直觀地了解孩子在校園內的學習成績、品德表現等情況,與家長共同探討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四是加強家長間、親子間的交流。每學期學校都要舉行家長科學教子經驗交流、家教優秀論文評選,期末各班評選的優秀家長和孩子共同上台領獎,每當六一兒童節,家長都與孩子同台演出,等等。這些措施,大大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感,提高了家長的素質,提升了親職教育的層次,達到了學校家庭共教同育的目的。
三、強化實踐的引導作用,積極開發利用校外德育教育資源
社會是德育教育的大課堂。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確立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發展”的工作思路,注重開發校外德育教育資源,走開放式德育教育之路。多年來,我們先後與共建單位建立了10個小公民道德建設基地,並利用這些基地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對塑造學生優秀品質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一是加強了對學生的傳統教育。為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我們創建了 “勞動技能”、“綠色環保”等基地。比如,我們在百年校慶中評出了一百名小明星,組織在煙臺山種植了一百棵小樹,取名“養正林”,寓意在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與小樹一同成長”。利用“養正林”這一勞動基地,組織學生分批、定期給小樹除草、澆水、施肥,在參加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勞動的好品質。二是加強對學生的作風教育。我們與駐軍、交警、醫院、藝校等單位合作,開闢了“少年軍校”、“少年警校”、“少年衛校”、“少年藝校”等基地。各基地老師用通過言傳身教,來陶冶學生的性情和品質,培養學生的剛強、嚴謹和愛心。如“少年衛校”是我校和煙臺山醫院共同創建的活動基地,我們聘請醫院的優秀醫生、護士為校外輔導員,定期舉行衛生知識講座,讓學生走進醫院親身體驗,培養學生對工作一絲不苟的責任心和關愛他人的優良品質。三是加強對學生的人格教育。為培養學生成長為禮貌待人、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小公民,我們聘請了法制副校長,針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向學生進行講座,幫助學生在受到侵害的時候得到法律保護。在煙臺山醫院的幫助下,學校成立了“健康法制”和“文明禮儀”等教育基地,設立了心理諮詢信箱,及時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困惑,使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全面貫徹這次會議精神,組織實施好“三大工程”,進一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水平。一是實施以“八榮八恥”教育為重點的“和諧校園建設工程”。將“八榮八恥”宣傳畫張貼到學校的每一個教室、倡議書發到每一名學生及家長的手中,並積極開展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優秀德育標兵評選、徵文等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和實踐正確的榮辱觀,形成崇尚科學、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團結互助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校園。二是實施以滿足學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校園文化建設工程”。把養正國小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建設校園文化定位的歷史根基,開發利用校園歷史遺蹟,淨化、綠化、美化、最佳化校園環境,讓學生在健康和諧的文化環境中,感受美的氛圍、接受美的薰陶、引導美的行為、得到美的升華。以藝術節、科技節、健康周、校園網和各種專項比賽、演講以及鋼琴特色學校等為平台,顯現養正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校園文化。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師生,富有特色的校園文體活動,最佳化育人環境,提高文化品位,培育校園精神。三是完善以小公民道德建設基地為重點的“德育陣地建設工程”。充分利用現有的德育教育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弘揚艱苦奮鬥、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等精神,增強創新意識,發展實踐能力。通過各種有效措施和形式,不斷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文明創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