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火候說

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力都是後天。 這些有為,都是偏執行為,不能吻合於大道。 道門的修煉,大都從有為處導引而入門,故偏執於有為而止步不前者多。

原文

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力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罕傳真。亦不可著於無力,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行,由於道之不明也。

文譯

當下手修煉,有兩點尤其值得注意。一點是不可偏執於有為,因為有為一概屬於後天,偏執於它就不能返歸到先天。現在道教門中修功的人多流於此弊,所以,能修出真功夫的人極少,能傳授真功夫的人也極少。另一點是也不能偏執於無為,因為偏執無為便落人毫無收穫的頑空。當今佛教門中修功的人多流於此弊,所以天下真正得道的佛子少得可憐。這種大道功夫之所以得不到真正推行的原因,都在於大道真理並未被修道者們弄明白。
按:有為無為,本是修道者藉助的手段。此二者,無論離開那一方面都不行。但同樣,如果偏執於某一方面也不行。實際上,大道修煉所講的無為與有為,與修煉所忌諱、所批判的無為與有為本質上是有所不同的。大道修煉要求的有為,意思有兩種,一種指具有目標的修煉意志與信心,一種指修煉過程中所應採取的要領與方法。缺乏前者的“有為”,就談不上修煉什麼大道,無非仍與常人一般;缺乏後者的“有為”,修爍的過程就無所適從,不得其門而入,仍與常人一般。這兩種,尤以修煉過程中的“有為”最重要。而這種“有為”,其實就是採取一切行之有效的自律行為,使違背於客觀規律的身心狀態順應符合於客觀規律。換言之。“有為”即是無違背客觀規律的身心調理行為。它既表現在專門的修煉功夫之外,也表現在專門的修煉功夫之內。這種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一切作為皆順應符合客觀規律。有為是以後天返歸先天,無為是以先天規範後天。有為中貫穿無為,無為中包含有為。
而修煉所忌諱和批判的有為,是違背客觀或不能順應客觀的身心行為,是偏執手後天而不能返歸先天的身心行為。比如說,下手興工凝神調息,先由後夭入手,即先要運用後天識神行使自律,意守丹田;先要調整好站姿、坐姿、睡姿,或一些必要的動動鍛鍊;先要由口鼻呼吸進行調節。這些都是以後天的有為而通往先天無為的途徑。而一入功中,說意守,便守住某一竅穴不放,甚至還要製造一些意守的幻象,如色、光、物、人、神、景等;說調整姿勢,便將各種動功視為一成不變的定律或長久堅持的必修課,造成姿勢已達正確反而擔心不正確,某些姿勢動功隨著練功進程已無必要,反而覺得不該少;說調節呼吸,便一直關注在口鼻呼吸上而不能放手,或採取一些吐納呵噓呼吸法則永不罷休。這些有為,都是偏執行為,不能吻合於大道。只算得後天法的養生健身小術。
修煉忌諱和批判的無為,就是不採取任何行之有效的入門修煉的身心調節方法,不顧神與氣是否結合,性與命是否交接,陰與陽是否循環,而單一片面地使心性進入一種什麼都不存在都不去管的空寂態。在這種空寂態中,可能什麼也感受不到,即是感受得到,最終什麼也不能獲得,故而稱為“頑空”。佛門中則稱為“枯禪”。
在古代,修道之人可謂是前仆後繼,層出不窮,而得道者少如鳳毛麟角,除了一些其他複雜原因外,很顯然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多數的修道者往往不是偏執於有為,就是偏執手無為,各走向一個極端。道門的修煉,大都從有為處導引而入門,故偏執於有為而止步不前者多。佛門的功夫,自從分出禪宗一派,重在漸悟頓悟的優劣論辯,重性薄命,故偏執於無為而落入枯禪者多。所以說,大道之所以不能被有效推行,正是由於人們對大道真理中所包含的極為辯證的有為和無為的道理弄不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