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一)現實性焦慮
與病理性焦慮不同,現實性焦慮所表現的是對現實的潛在挑戰或威脅的一種情緒反應,而且這種情緒反應是與現實威脅的事實相適應的,是一個人在面臨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時的一般反應。特點是焦慮的強度與現實的威脅的程度相一致,並隨現實威脅的消失而消失,因而具有適應性意義。它有利於個體動員身體的潛能和資源來應對現實的威脅,逐漸達到應對挑戰所需要的控制感及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措施,直到這種現實的威脅得到控制或消除。因此,現實性焦慮是人類適應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情緒反應。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和應對環境的一種情緒和行為反應方式。
(二)病理性焦慮
病理性焦慮是指持續的無具體原因的感到緊張不安,或無現實依據的預感到災難、威脅或大禍臨頭感,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運動性不安,常常伴隨主觀痛苦感或社會功能受損。以上概念包括了以下基本特點:①焦慮情緒的強度並無現實的基礎或與現實的威脅明顯不相稱;②焦慮導致精神痛苦和自我效能的下降,因此是一種非適應性的;③焦慮是相對持久的,並不隨客觀問題的解決而消失,常常與人格特徵有關;④表現自主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的緊張的情緒狀態,包括胸部不適、心悸、氣短等;⑤預感到災難或不幸的痛苦體驗;⑥對預感到的威脅異常的痛苦和害怕並感到缺乏應對的能力,甚至現實的適應因此而受影響。
基本介紹
焦慮障礙是一種真實、嚴重的疾病。有數據顯示,80%-90%的焦慮障礙在患者35歲以前發病,其中,又以10-25歲為發病的高峰期。
中國國內相關研究顯示:59.1%的大學新生焦慮水平高於全國18至29歲青年的平均水平。他們既要承受學習壓力、又要學會獨立應付日常起居,甚至還要面臨情感上的困擾,焦慮抑鬱時有發生。而曾經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步入職場,面對接踵而至的緊張工作節奏、複雜的人際關係等,也會感到難於應對。
2000年以來,中國報告的焦慮障礙患病率呈上升趨勢,這種精神障礙可表現為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主要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強迫症、驚恐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社交焦慮障礙,都會引起極度的恐慌或擔憂。
症狀表現
伴焦慮心情的適應性障礙
適應性障礙是在可辨認的心理社會性應激源發生後三個月以內出現的一種適應不良反應:適應不良的反應持續不超過六個月、不符合另外任何一種精神障礙的診斷,也不符合正常居喪期痛苦的但屬正常的心情。如果病人的主要表現是神經緊張、煩惱、不安,那么,便可診斷為伴有焦慮心情的適應性障礙、如果主要表現為抑鬱和焦慮或其他情緒的結合,則診斷為伴有混合性情緒特點的適應性障礙。
恐怖症
是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客體或處境為主的神經症。病人明知沒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懼發作,恐懼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病人極力迴避所害怕的客體或處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場所恐懼症:害怕對象主要為某些特定環境,如廣場、閉室、黑暗場所、擁擠的場所、交通工具(如擁擠的船艙、火車車廂)等,其關鍵臨床特徵之一是過分擔心處於上述情境時沒有即刻能用的出口;社交恐懼症:害怕對象主要為社交場合(如在公共場合進食或說話、聚會、開會,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難堪的行為等)和人際接觸(如在公共場合與人接觸、怕與他人目光對視,或怕在與人群相對時被人審視等);特定的恐懼症:害怕對象是場所恐懼和社交恐懼未包括的特定物體或情境,如動物(如昆蟲、鼠、蛇等)、高處、黑暗、雷電、鮮血、外傷、打針、手術,或尖銳鋒利物品等;
強迫症
指一種以強迫症狀為主的神經症,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二者強烈衝突使病人感到焦慮和痛苦病人體驗到觀念或衝動系來源於自我,但違反自己意願,雖極力抵抗,卻無法控制病人也意識到強迫症狀的異常性,但無法擺脫。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動作為主而精神痛苦減輕,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軀體形式障礙
是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症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徵的神經症。病人因這些症狀反覆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即使有時存在某種軀體障礙,也不能解釋所訴症狀的性質、程度,或其痛苦與優勢觀念。經常伴有焦慮或抑鬱情緒。儘管症狀的發生和持續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或衝突密切有關,但病人常意識不到心理因素的存在。
臨床表現
(一)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的症狀特點是自發出現的,反覆發生的,難以預料的急性焦慮發作,伴有明顯的瀕死感。典型的驚恐發作的臨床症狀有:
1﹒驚恐發作的精神症狀
首次發作常常是突然的、自發的出現。典型的驚恐發作的精神體驗有三種表現:
(1)瀕死感:常常為驚恐發作的特徵症狀。患者突然產生胸悶、胸部壓迫感、窒息感,不能自主呼吸的恐懼緊張感,甚至感到死亡將至而呼喊,常常不由自主地奔向窗戶,推開門窗,讓空氣進入胸腔。
(2)失去控制感:有的表現為極度的精神緊張,有即將失去控制的焦慮或將變得瘋狂的恐懼。
(3)精神崩潰感:部分患者體驗到無法控制的精神崩潰的來臨。
無論是哪一種體驗,有過這種發作的患者都對再次發作有極度的恐懼和焦慮。
2﹒驚恐發作的軀體症狀
驚恐發作的軀體症狀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症狀,臨床常見的包括:
循環系統:心跳加快、心悸、心慌出汗;
呼吸系統:胸部壓迫感、氣短,胸痛不適、喉部堵塞感;
消化系統:噁心嘔吐、腹脹、腹瀉、腹痛;
神經系統:身體飄浮、眩暈、發熱或發冷感、麻木、皮膚刺痛感、震顫;
其他:人格解體或現實解體的感覺等。
本病常突然發作,10~30分鐘症狀迅速到高峰,持續時間短暫,突然終止。發作極少超過一小時。
(二)廣泛性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是以慢性的、彌散性的對一些生活情景的不現實的過度擔心緊張為特徵。常表現為持續性精神緊張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及運動性不安等。但並非由實際的威脅或危險所引起,其緊張的程度與現實事件不相稱。
臨床表現主要有三組症狀,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和運動性不安。
1﹒精神性焦慮
表現為對日常瑣事的過度和持久的不安、擔心。焦慮的痛苦在精神上體驗為對一些指向未來的或不確定的事件過度的擔心、害怕,或擔心災難、意外或不可控制的事件發生,如擔心家人患病,小孩發生意外,工作上的失誤,很小的經濟問題,人際關係等,又稱之為預期性焦慮,內容可以變化不定。精神焦慮可同時伴有睡眠的改變、失眠、多夢、注意力集中困難、工作效率下降、易激惹、煩躁不安等。
2﹒軀體性焦慮
軀體性焦慮或植物性焦慮主要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患者可表現手心出汗、噁心、心慌、心率加快、口乾、咽部不適、異物感、腹瀉、多汗等;泌尿生殖系統症狀有尿頻、尿急、勃起不能、性慾冷淡;神經系統症狀有耳鳴、視物模糊、周身不適、刺痛感、頭暈及“暈厥”感。
3﹒神經、肌肉及運動性不安症狀
運動方面的症狀表現為煩躁不安、肌肉震顫、身體發抖、坐立不安、無目的活動增多、易激惹、發怒、行為的控制力減弱等。焦慮病人的外觀可見到表情緊張、痛苦、雙眉緊鎖、姿勢僵硬不自然,可伴有震顫。皮膚蒼白,多汗。小動作增多,不能靜坐,往復徘徊。個別病人有口吃,或原有口吃加重。肌肉緊張症狀表現頭擠壓性疼痛、以額枕為主,肩腰背疼痛、僵硬感、動作困難。睡眠障礙常以入睡困難為主,上床後憂慮重重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可有噩夢,大汗,恐懼。次日起床後頭腦昏沉。
預後
廣泛性焦慮起病緩慢,病程多遷延,長期隨訪41%~50%的病例痊癒好轉。驚恐障礙患者大約有30%~40%症狀消失,約50%的患者有輕度症狀,10%~20%有明顯的症狀,預後欠佳。
治療方法
對焦慮障礙患者的治療,首先是心理治療。以同情的心情去關心體貼患者,協助其消除病因,對病因有正確的認識,解決具體困難,並對疾病的性質加以科學的解釋,並配合給以適量的抗焦慮藥物。如利眠寧10~20mg或安定2.5~7.5mg每日3次口服有一定療效。胰島素低血糖療法有鎮靜作用,當焦慮障礙狀與憂鬱症狀同時存在時,三環類抗憂鬱藥可與利眠寧類藥合併套用。
自我防治
1、應充分認識到焦慮障礙不是器質性疾病,對人的生命沒有直接威脅,因此病人不應有任何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
2、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應堅信自己所擔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經過適當的治療,此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3、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調節情緒和自我控制,如心理鬆弛,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以達到順其自然,泰然處之的境界。
4、學會正確處理各種應急事件的方法,增強心理防禦能力。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心情豁達開朗。
5、在可能的情況下爭取家屬、同事、組織上的關照、支持,解決好可引起焦慮的具體問題。
6、適套用抗焦慮藥,如安定10mg,每晚口服1次;多慮平25mg,每日2次口服;或氯丙咪嗪25mg,每日2次口服。
7、生物反饋治療,也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