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絲藕

包公池內藕的美名。無私與無絲同名,是人民對包公讚頌之情,瀘州人民每到中秋團聚時,品嘗藕加冰糖,逐漸成為一種美德風俗。

名詞解釋

無絲藕俚語包公池裡藕無絲。無絲與無私諧音,反映了人民對清正無私的包公(包拯)之讚頌懷戀
傳說包拯晚年,宋仁宗將廬州一段護城河封給他,他無法拒絕,便對家人作出規定:包河可種藕,只可濟民,不許營利。加之此藕孔大節疏,質嫩無絲,從此合肥地區便留下一句歇後語"包河藕--無(私),以譽包拯鐵面無私。包拯後人格守這一遺訓,每到八月中秋這天,都要全族團聚,品嘗包河藕加冰糖,以示"此藕無絲(私),冰心可鑑"。久而久之,流傳鄉里,遂成美德風俗。

相關條目

典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