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悶熱的廣州,電扇將鐵絲上掛著的衣裙吹起,縫隙間露出服裝女工的臉.在縫紉機巨大的轟鳴聲中,日光燈下的工人顯得無比安靜.那些即待出廠的衣服不知將會被誰穿起, 流水線上每一張面孔的未來都不夠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裝設計師馬可帶著她新創立的中國品牌“無用”參加2007年巴黎冬季時裝周.她把她的服裝埋在土中,讓自然與時間一起完成最後的效果。她喜歡手工製做所傳遞的情感,厭倦流水線的生產,變成一個不喜歡時裝的設計師。
黃土滿天的山西汾陽,遙遠礦區的小裁剪店偶爾有礦工光顧。他們來縫縫補補,順便聊幾句家長里短。夜幕中的礦燈與手指間的菸頭閃爍著同樣的寂寞,手中的塑膠袋裝著剛縫補好的衣服也裝著一絲溫暖。
幕後製作
《無用》歷時5個月,主要鏡頭在巴黎、汾陽、廣州、珠海四地拍攝完成。原計畫要在上海拍幾個鏡頭,但因為時間的問題,這些鏡頭改在成都拍。最後一個鏡頭的拍攝在位於廣州的某服裝加工廠內,由賈樟柯導演親自掌機完成。後期剪輯只花了7天,兩位剪輯師輪班配合賈樟柯每天工作18個小時。將從60多個小時的素材剪輯為80分鐘左右的成片 。
主創團隊
導演 | 賈樟柯 |
攝影 | 賈樟柯 |
攝影指導 | 余力為 |
剪輯 | 張佳 |
錄音指導 | 張陽 |
作曲 | 林強 |
出品人 | 周強、毛繼鴻、康健民 |
監製 | 余力為、趙濤、又一山人 |
演員 | 馬可 |
角色介紹
|
角色介紹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數 | 獎項 | 獲獎者 | 類型 |
2007年8月29日 |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 | 單元紀錄片獎 | 賈樟柯 | 提名 |
發行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法國 | 2008年2月6日 |
義大利 | 2007年9月3日(威尼斯電影節) |
加拿大 | 2007年9月8日(多倫多電影節) |
中國香港 | 2007年10月10日(香港亞洲電影節) |
美國 | 2007年10月13日(紐約電影節) |
巴西 | 2007年10月30日(S?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
波蘭 | 2008年5月13日 |
韓國 | 2008年5月22日 |
巴西 | 2008年9月26日(里約熱內盧國際電影節) |
德國 | 2008年12月4日(14電影節世界各地) |
巴西 | 2009年1月16日 |
作品評價
《無用》將視角投注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激變,關注消費時代中服裝業表象下的中國各類人群的生存狀態。該片以女服裝設計師馬可為主人公而拍攝,創作起點具有先天的缺憾性和制約性,但賈樟柯能夠超出該片的局限,以服裝為紐帶勾連起整箇中國社會的全貌。《無用》於紀錄片與劇情片二者間自由遊走的氣質,給予了紀錄片新的發展方向與啟示。該片對反叛時代與潮流的女設計師的肯定,對製衣傳統家庭溫暖不可企及的追溯,對生存堪憂卻飽含生命熱情的礦工的憐憫,對被服裝工業逼至無所事事的小鎮裁縫的同情,讓觀眾有深刻的共鳴。(新浪娛樂評)
該片展示具有不可多得的深度,這也充分印證了時裝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索引,是集文化之大成者。時裝是社會變革反映,像她這樣通過時裝,通過它製作的這些衣服,來傳達文化,是非常打動人心的。(《迪迪埃戈巴克》評)
《無用》以有力而富有詩意的深度影像,自覺而具有原創性的電影語言,呈現出當代中國崛起的事實,及崛起時刻複雜而生動的現實狀況。(《米蘭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審》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