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瑕禪師

無暇禪師是九華山最著名的“肉身菩薩”之一,現供奉在九華山百歲宮。他歷游五台、峨眉等山,於明朝萬曆年間來九華山東崖峰結茅,耗用28年時間,以指血調研銀珠濡筆,寫成《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共八十一卷。天啟三年壽終124歲。明思宗朱由檢尊無暇禪師為“應身菩薩”。

簡介

無瑕禪師,九華山肉身菩薩之一,也是現在可以親見的五尊真身中年代最久遠的。
無瑕禪師,法名海玉,無瑕是字號。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蘆溝橋)人氏,生於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癸酉。據傳言,他在家時是個燒窯的(大幸師太言),因是北方人,可能是燒磚瓦之類,但這傳說找不到可靠的資料。在海玉二十四歲時——即明世宗嘉靖一十五年(公元1537年)——到山西五台山出家,剛發心出家,就很愛到處行腳參訪。光緒二十六年《九華山志》及民國二十七年印光大師主修的《九華山志》上都記載,他兩年時間“四至峨眉,歷游五台”,新修的《九華山志》上只說他“喜游名山”,而無記載曾到峨眉。明嘉靖一十七年(公元1539年,時無瑕禪師二十六歲)二月份出發行腳,到九月二十四日(百歲宮所印的《百歲宮應身菩薩事跡記》載)來至九華山——在周贇纂修的《九華山志》、印光大 師主修的《九華山志》以及新修山志上邊都說是明萬曆年間來九華山,萬曆是明神宗朱翊的年號,萬曆元年為公元1573年,而且萬曆這一年號一直用了四十八年,即使無瑕禪師是萬曆元年來九華山,則這時無瑕禪師已經六十歲了。這與《百歲宮應身菩薩事跡記》的差距太大,不知疏是疏非。
傳言,無瑕禪師在峨眉山遇見了一個瘋和尚,告訴無瑕禪師與地藏菩薩有緣,若到九華山可以有很大成就,勸其到九華山,但無瑕禪師當時幷不清楚九華山(九華山雖為地藏菩薩道場,但整個佛教的真正深入民心是在清朝,清以前佛教只是在學術思想上對高知層影響大,幷不象以後那樣真正在老百姓心目中紮下根),無瑕禪師與瘋和尚分手後,猛感到奇怪,為什麼瘋子說話一點兒也不象瘋,轉回頭找時沒見到。因此邊訪邊往九華山來(師太言)。
無瑕禪師來到九華山,上山路上,曲曲折折走了三、四十里,幷未見到廟宇及僧人。訪問鄉民,方才得知情況:唐代時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得道,九華山被闢為地藏菩薩道場,歷代香火綿延。但在元末,整個池州地區都是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軍隊的主要戰場,十餘年的戰爭,使得九華山在元末明初三、四十年幾乎無了出家人,雖說已恢復了不少,但還是比較荒涼。無瑕禪師問鄉民:“地藏王菩薩肉身在哪兒?”鄉民告訴在神光嶺上。無瑕禪師來到神光嶺,但此時肉身寶塔很是破舊。本來金喬覺入滅之後建了這一寶塔,幷配以殿宇,一直這樣保持著,沒做什麼大的修繕,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朝廷才頒銀重修,幷賜額”護國肉身寶殿”,至此,肉身寶殿才聚集了僧眾,之前只是有幾個僧人在照料,大眾師都居化城寺。
無瑕禪師朝禮地藏菩薩肉身寶塔之後,就滿山找適合於他靜修的地方,發現東崖之巔這個地方很險,於是就在東崖巔龍頭石邊搭下一個小茅蓬。百歲宮碑記上說:“……愛九子之靈氣,慕地藏之宗風,見獅子山左右有龜蛇拱護之狀遂卓錫焉,乃誅茅結庵……”(這小茅蓬正面對著地藏菩薩肉身寶塔)幷取名為摘星亭——傳說此名之意是標明修道的功德不可思議——無瑕禪師就在此苦自禪修。
無瑕禪師居住“摘星亭”茅蓬,效法地藏王菩薩當年,再者,初到九華山,於是就吃黃精(黃精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一般人“經九蒸九曬之後,方可食用。若生食,初時只可吃一寸半,漸漸增之,十日不食,服止三尺五寸,三百日後,盡見鬼神,久必生天”,此段見《本草綱目》第十二卷第五百零九頁下順五行——人民衛生出版社一九五七年四月第一版)、丹生(一種草藥,九華山有不少)、葛鶏等。越是艱苦越易成就道業。人們漸漸知道了在東崖巔上有個修行人,修行苦功令人佩服,於是,就有人來訪道,也有人要拜無瑕禪師做師父。因此,無瑕禪師就收了一些徒弟,最著名的有慧廣、慧元等。
無瑕禪師修禪功夫到底如何,無史可查,但從一些傳說中還是可以看出一丁點兒的端倪:
明萬曆年間,江西景德鎮大街上出現了一個瘦瘦的和尚,邊走邊不停地敲木魚,最後在一家瓷窯店前停下,向窯主遞過緣簿:“貧僧自千里而來,向你募化飯碗”。窯主一看數目太多,就婉言謝辭:“我窯連年虧本,上不了如此緣分。”和尚說:“那募化一隻總行吧?”窯主聽說只要一隻,數目不多,就上了緣簿,隨便拿了一隻碗,讓和尚提筆寫字,和尚就寫上“九華山百歲宮”幾個字,而後將碗放入了窯中。等窯熄了火之後,開窯一看,竟然滿窯碗全寫有“九華山百歲宮”字樣。窯主大為驚訝,心想這和尚一定來歷不凡,深悔當初的不恭,就將一窯碗全部運往九華山。然而到了九華山卻找不到百歲宮這個地方,窯主想:“這可能是地藏菩薩顯靈,將有什麼預示!”就滿山跑著找,當來到“摘星亭”,窯主一看見無瑕禪師,馬上認出,去化緣的正是這個和尚。然而無瑕禪師從來也不曾下過山,弟子們算算日子,與窯主說的一對照,那一天無瑕禪師只是在打坐,根本無離開座墊。弟子們才知是無瑕禪師定中示現去化緣了。
這段傳說見於一九九零年版《九華山志》第三百九十一頁,由黃山書社出版。光緒二十六年的《九華山志》上幷無記載此段傳說。
後來,無瑕禪師開始刺取舌血——九0年《九華山志》P253《海玉》條,說是舌血;P206《血經》條說是指血——書寫《大方廣佛華嚴經》,每隔二十天取一次血,經過二十八年,終於寫完整部華嚴經,裝訂成八十一冊。在寫血經之時,他不與弟子們一起吃飯,只吃黃精。《本草綱目》上說黃精食之可以“延年不飢”(原文第五百零九頁),“補虛精氣”(原文第五百一十頁),想是可以的。血經現存九華山歷史文物館,是經過專家鑑定的“國寶”。
血經寫完之後,到明熹宗朱由校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九月十四日上午,無瑕禪師召集徒眾告別,眾徒泣,無瑕禪師對慧廣說:“將我的身體裝缸,三年後,可復相見”(九華山自金地藏保存了肉身以來直歷宋元,幷無一個再可以保存,但出於對師父的虔信,按其遺言而置),幷隨拈一偈:“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岸頭跡失魔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遠相離。客來問我歸何處,臘盡春回又見梅。”言罷安詳而逝。“徒慧廣將缸藏身,後見缸口屢見(見通於現)霞光,值欽差王大人來山進香,夜見霞光,因啟視之,結跏趺坐,面色如生(碑記原文)”開缸時值“天啟丙寅正月”。慧廣即“建殿宇,造戒堂,立方丈,法宇規秩始具備(碑刻原文),”欽差王大人報告了朝廷,後明思宗朱由檢於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敕封無瑕禪師為“應身菩薩”,幷敕建百歲宮,賜無瑕肉身塔為“蓮花寶藏”,至此九華山又多了座大叢林。無瑕禪師於萬曆年間在景德鎮所化的碗也派上了用場,人們更堅信無瑕禪師早已得道。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8年),百歲宮失火,廟中師父要把無瑕禪師真身請到外面,但搬不動,和尚們就說“你老人家的廟宇,將失於我們之手,你不走,大家也不走!”這時,無瑕禪師顯靈了,肉身的雙手一提,大火滅了。但至此無瑕禪師肉身的胳膊再也沒有放下來(《百歲宮應身菩薩事跡記》)。
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九華山所有的肉身(文革時共有十尊)全部被毀,當時普光、無廣等三人為保存無瑕禪師真身,就請命上山去燒,連夜在廟外挖一個坑,把肉身放在坑中,只燒了些雜物,別人只見有火,也就認為真身已燒。一九七七年中央辦公廳領導來九華山視察,普光匯報說當年只是把肉身藏在了坑中,於是,一九七七年十月,重新請出了肉身,直到現在,一直供在百歲宮。
補:碑記上說無瑕禪師生於一四九七年,活了12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