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晶狀體

無晶狀體

無晶狀體所屬現代詞,指的是眼內缺少晶狀體,瞳孔區缺少晶狀體的情況也包括在這個範疇之內,稱之為無晶狀體狀態。

概念

什麼是無晶狀體眼?
無晶狀體眼(aphakia)是指眼內缺少晶狀體,瞳孔區缺少晶狀體的情況也包括在這個範疇之內,稱之為無晶狀體狀態。
無論什麼原因導致晶狀體混濁(絕大多數為白內障患者,被手術摘除了晶狀體,少數為先天混濁),或者離開瞳孔區(外傷或其他原因使晶狀體脫入玻璃體等)者均稱為無晶狀體眼無晶狀體 - 症狀表現:

症狀表現

無晶狀體眼的臨床表現依產生的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1.傷口瘢痕如果無晶狀體眼是由白內障手術所致,尤其囊外或囊內手術(ECCE或ICCE)後,可以看到切口瘢痕,有縫線者還可看到縫線。
2.角膜多為逆規性散光,尤其在ECCE或ICCE術後。
3.前房較深,這是由於缺少了晶狀體,虹膜後移所致。
4.虹膜由於缺少了晶狀體的支撐,表現為虹膜震顫,也可伴有虹膜缺損。
5.瞳孔表現為深黑色,這是由於從患者眼內來的反射光不能到達觀察者的眼部。
6.晶狀體脫位如果為晶狀體脫位,則可看到脫位的晶狀體。
7.晶狀體皮質殘留主要在ECCE術後可見到部分殘留的晶狀體皮質。
8.Purkinje-Sanson氏映像由於缺少了晶狀體,將看不到第三和第四像。
9.眼底鏡檢查用直接眼底鏡在+10D下可以看到眼底,所見視盤較小。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同時結合驗光及超音波檢查結果可以明確診斷。
晶狀體脫位如果為晶狀體脫位,則可看到脫位的晶狀體。
7.晶狀體皮質殘留主要在ECCE術後可見到部分殘留的晶狀體皮質。
8.Purkinje-Sanson氏映像由於缺少了晶狀體,將看不到第三和第四像。
9.眼底鏡檢查用直接眼底鏡在+10D下可以看到眼底,所見視盤較小。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同時結合驗光及超音波檢查結果可以明確診斷。

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無晶狀體眼的矯正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無晶狀體眼鏡使用簡單易行,容易調整更換,適用於雙眼患者。由於無晶狀體眼的調節功能完全喪失,要滿足看近和看遠需要,需配看近和看遠兩副眼鏡。對於原先屈光狀態為正視眼的無晶狀體眼,所需眼鏡度數約為+10D~+11D,近距離閱讀時用的眼鏡度數應增加約+3D。對於原先有屈光不正的患者,其所需眼鏡的度數可根據Ostwalt公式估算,即R2=K+R1/2,R2為眼鏡度數,K為+10D或+11D,R1為原屈光度數。例如:原先屈光度為-10D的無晶狀體眼患者,所需眼鏡的屈光度約為10+(-10/2)=+5D,而原先為+4D的遠視眼,其矯正鏡片的屈光度為+12D。由於無晶狀體眼為高度遠視眼,配戴高度遠視鏡片存在有明顯的光學缺點。
(1)物像放大作用:無晶狀體眼鏡一般度數為+10D~+11D,可產生25%~28%的放大率,單眼患者配戴無晶狀體眼鏡後,雙眼形成的像不能在視中樞形成雙眼單視,可發生疊合性復視而無法耐受。
(2)稜鏡作用:產生環形暗點、旋轉放大和輻輳不足。由於角膜頂點離鏡片中心頂點與離周邊的距離不等,故中間和周邊物像放大率也不等,物像發生畸變。屈光度越高,物像變形越明顯。
(3)視野縮小:環形暗點及眼鏡框架的影響。
(4)像差和色差。
2.角膜接觸鏡由於其緊貼角膜,較普通眼鏡更靠近眼光學結點,矯正效果更佳。其視網膜成像放大率一般為4%~10%,可維持雙眼單視,尤其適合於單眼無晶狀體眼患者。由於鏡片可隨眼球轉動,無明顯稜鏡作用,避免了環形暗點的產生,像差和色差不明顯,周邊視野大。隨著角膜接觸鏡材料、設計及護理液的改進,使術後無晶狀體眼的接觸鏡矯正成功率更高。但角膜接觸鏡也存在有局限性,如仍存在有少量的視像不等,取戴操作不如普通眼鏡方便,對於老年患者等配戴有困難。由於鏡片直接與角膜接觸,若配戴不當可引起角膜炎等併發症。
3.角膜屈光手術
(1)表層角膜鏡片術(epikeratophakia):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可逆的屈光手術,是將供體角膜經切削加工成具有不同屈光度的角膜組織鏡片,移植於去除上皮的受眼角膜上,以矯正高度屈光不正。適合於不宜配戴角膜接觸鏡又不能植入人工晶狀體的單眼患者,尤其是嬰幼兒患者。首先由哥倫比亞的Barraquer(1949)提出,Verbin和Kaufman(1980)首次在美國作了表層角膜鏡片術治療無晶狀體眼的臨床報導。
(2)角膜磨削術(keratomileusis):將患者角膜板層取下,將已加工切削成組織鏡片的自體或異體角膜縫到受體植床上,以矯正高度屈光不正。陳家祺等(1994)報導了6例異體角膜磨削術治療無晶狀體眼的臨床觀察,效果滿意。
(3)角膜鏡片術(keratophakia):是將受體角膜前基質板層取下,在植床與取下的前基質板層間植入一個已加工成一定屈光度的角膜組織鏡片,再將前角膜板層縫回原處,用以矯正遠視或無晶狀體眼。Barraquer於1963年在人眼上作了第一例該手術以矯正無晶狀體眼性高度遠視。
(4)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準分子雷射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LASEK)和機械下法準分子雷射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Epi-LASIK):通過波長為193nm的準分子雷射切削治療,手術安全,精確度高。LASIK手術需套用微型角膜刀製作角膜瓣,而後進行準分子雷射切削。lasek手術只需製作角膜上皮瓣,無需套用微型角膜刀,較LASIK手術更安全簡便,尤其適合於角膜較薄或角膜不規則而製作角膜瓣有風險的患者。
4.人工晶狀體是矯正無晶狀體眼最佳方法,視網膜像放大率僅為2%左右,大大減輕了雙眼屈光參差和視像不等現象,可獲得雙眼視覺,故其光學效果明顯優於角膜接觸鏡和普通眼鏡。為克服人工晶狀體無調節力的缺點,出現了多焦點人工晶狀體,並已套用於臨床,新的具有調節功能的注入式人工晶狀體也在動物實驗中獲得了初步成效。隨著現代顯微手術技術的發展及手術設備改進,人工晶狀體植入技術已日臻完善。影響人工晶狀體手術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為植入人工晶狀體的屈光度計算,尤其有調節功能的人工晶狀體對屈光度計算的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個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是由前蘇聯的Fyodorov於1967年提出,比較精確的公式有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Holladay公式、Olsen公式和SRK/T公式,而套用最廣泛的經驗公式為SRK-Ⅱ公式,其在正常眼軸眼球中準確性較高,但在高度近視眼中的準確性不足。國內戴錦暉等根據國人高度近視眼球特點,回歸得出適合於高度近視眼的SCDK公式,提高了人工晶狀體屈光度計算的準確性。精確的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也是注入式人工晶狀體臨床套用的重要前提。
(二)預後
植入人工晶狀體可望獲得良好視力。
眼的調節功能完全喪失,要滿足看近和看遠需要,需配看近和看遠兩副眼鏡。對於原先屈光狀態為正視眼的無晶狀體眼,所需眼鏡度數約為+10D~+11D,近距離閱讀時用的眼鏡度數應增加約+3D。對於原先有屈光不正的患者,其所需眼鏡的度數可根據Ostwalt公式估算,即R2=K+R1/2,R2為眼鏡度數,K為+10D或+11D,R1為原屈光度數。例如:原先屈光度為-10D的無晶狀體眼患者,所需眼鏡的屈光度約為10+(-10/2)=+5D,而原先為+4D的遠視眼,其矯正鏡片的屈光度為+12D。由於無晶狀體眼為高度遠視眼,配戴高度遠視鏡片存在有明顯的光學缺點。
(1)物像放大作用:無晶狀體眼鏡一般度數為+10D~+11D,可產生25%~28%的放大率,單眼患者配戴無晶狀體眼鏡後,雙眼形成的像不能在視中樞形成雙眼單視,可發生疊合性復視而無法耐受。
(2)稜鏡作用:產生環形暗點、旋轉放大和輻輳不足。由於角膜頂點離鏡片中心頂點與離周邊的距離不等,故中間和周邊物像放大率也不等,物像發生畸變。屈光度越高,物像變形越明顯。
(3)視野縮小:環形暗點及眼鏡框架的影響。
(4)像差和色差。
2.角膜接觸鏡由於其緊貼角膜,較普通眼鏡更靠近眼光學結點,矯正效果更佳。其視網膜成像放大率一般為4%~10%,可維持雙眼單視,尤其適合於單眼無晶狀體眼患者。由於鏡片可隨眼球轉動,無明顯稜鏡作用,避免了環形暗點的產生,像差和色差不明顯,周邊視野大。隨著角膜接觸鏡材料、設計及護理液的改進,使術後無晶狀體眼的接觸鏡矯正成功率更高。但角膜接觸鏡也存在有局限性,如仍存在有少量的視像不等,取戴操作不如普通眼鏡方便,對於老年患者等配戴有困難。由於鏡片直接與角膜接觸,若配戴不當可引起角膜炎等併發症。
3.角膜屈光手術
(1)表層角膜鏡片術(epikeratophakia):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可逆的屈光手術,是將供體角膜經切削加工成具有不同屈光度的角膜組織鏡片,移植於去除上皮的受眼角膜上,以矯正高度屈光不正。適合於不宜配戴角膜接觸鏡又不能植入人工晶狀體的單眼患者,尤其是嬰幼兒患者。首先由哥倫比亞的Barraquer(1949)提出,Verbin和Kaufman(1980)首次在美國作了表層角膜鏡片術治療無晶狀體眼的臨床報導。
(2)角膜磨削術(keratomileusis):將患者角膜板層取下,將已加工切削成組織鏡片的自體或異體角膜縫到受體植床上,以矯正高度屈光不正。陳家祺等(1994)報導了6例異體角膜磨削術治療無晶狀體眼的臨床觀察,效果滿意。
(3)角膜鏡片術(keratophakia):是將受體角膜前基質板層取下,在植床與取下的前基質板層間植入一個已加工成一定屈光度的角膜組織鏡片,再將前角膜板層縫回原處,用以矯正遠視或無晶狀體眼。Barraquer於1963年在人眼上作了第一例該手術以矯正無晶狀體眼性高度遠視。
(4)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準分子雷射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LASEK)和機械下法準分子雷射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Epi-LASIK):通過波長為193nm的準分子雷射切削治療,手術安全,精確度高。LASIK手術需套用微型角膜刀製作角膜瓣,而後進行準分子雷射切削。lasek手術只需製作角膜上皮瓣,無需套用微型角膜刀,較LASIK手術更安全簡便,尤其適合於角膜較薄或角膜不規則而製作角膜瓣有風險的患者。
4.人工晶狀體是矯正無晶狀體眼最佳方法,視網膜像放大率僅為2%左右,大大減輕了雙眼屈光參差和視像不等現象,可獲得雙眼視覺,故其光學效果明顯優於角膜接觸鏡和普通眼鏡。為克服人工晶狀體無調節力的缺點,出現了多焦點人工晶狀體,並已套用於臨床,新的具有調節功能的注入式人工晶狀體也在動物實驗中獲得了初步成效。隨著現代顯微手術技術的發展及手術設備改進,人工晶狀體植入技術已日臻完善。影響人工晶狀體手術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為植入人工晶狀體的屈光度計算,尤其有調節功能的人工晶狀體對屈光度計算的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個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是由前蘇聯的Fyodorov於1967年提出,比較精確的公式有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Holladay公式、Olsen公式和SRK/T公式,而套用最廣泛的經驗公式為SRK-Ⅱ公式,其在正常眼軸眼球中準確性較高,但在高度近視眼中的準確性不足。國內戴錦暉等根據國人高度近視眼球特點,回歸得出適合於高度近視眼的SCDK公式,提高了人工晶狀體屈光度計算的準確性。精確的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也是注入式人工晶狀體臨床套用的重要前提。
(二)預後
植入人工晶狀體可望獲得良好視力。無晶狀體 -  無晶狀體眼的配鏡原則
1、對雙眼均無晶狀體的患者或者一隻眼已因其它原因失明,一眼為無晶狀體的患者,可配製眼鏡使其遠視力得到充分矯正,但別忘記應該配一付近用鏡。
2、對於雙眼均患白內障,一眼沒有成熟,另一隻眼已施行白內障摘除術的患者,應首先向患者說明,所配戴眼鏡不能使其達到雙眼同視的目的,並問清患者決定使用哪一隻眼視物,再決定配鏡方案。
3、對於一眼為正視眼,另一眼為無晶體的患者為避免產生復視,應勸其配戴接觸眼鏡看遠,並囑再配其一付框架眼鏡以視近。
4、無晶狀體眼配鏡應儘量在醫院眼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並隨時複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