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茶葉

無公害茶葉

在無公害環境下,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的茶葉,叫無公害茶葉。

概念

無公害茶葉是指在無公害生產環境條件下,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成品茶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標,衛生質量指標達到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內銷符合國家規定允許的標準,外銷符合進口國家、地區有關標準的茶葉.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葉的總稱。無公害茶葉生產,要合理用藥,提倡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

無公害茶實質上是依據生產過程中化學合成物質控制程度以及茶葉產品中化學合成物質殘留量的多少而劃分的。對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還實行標誌管理,但二者的頒證機構不同,管理方法也有所差異。

有機茶:是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的《有機生產和加工基本標準》進行生產加工的,產品面向國內外市場。其要求經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獲得有機茶標識的茶葉。主要特點是在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肥料、農藥、除草劑、食品添加劑等化學合成物質,不受重金屬污染。

我國有機茶近幾年開始起步,並有了一定發展,主要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省,主要供出口。日本早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試產有機茶,並在許多商店設立有機茶專櫃,其售價明顯高於其他茶。

坦尚尼亞也生產有機茶,並第一個與英國倫敦茶葉公司簽訂包銷契約,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加拿大。隨後斯里蘭卡、肯亞及印度等國也開始生產有機茶。這些國家有一個共識,只有發展有機茶才可擺脫國際茶葉市場疲軟的局面。

綠色食品茶:是根據我國國情於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綠色食品生產、加工標準進行生產加工的,產品面向國內市場,是由專門機構認定,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產品。

綠色食品為AA級和A級,AA級綠色食品茶與有機茶要求相近,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物質。A級綠色食品雖可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合成物質,但他有嚴格的標準,包括環境質量標準,生產操作規程,產品標準(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等相關標準。

目前全國有17個省、市、自治區63個茶葉生產企業、83個茶葉產品經過認定獲得綠色食品的標識。

四大標準體系

1、NY5020-2001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

2、NY/T 5018-2001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

3、NY/T 5019-2001無公害食品:茶葉加工技術規程;

4、NY5244-2004無公害食品:茶葉(代替NY5017-2001)。

無公害茶葉形成要求

加工廠

加工廠離開垃圾場、畜牧場、醫院、糞池50m以上,離開經常噴灑農藥的農田100m以上,離開交通主幹道20m以上 ,遠離排放三廢的工業企業。要求水源清潔、充足、日照充分。初制加工廠宜建在茶園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帶,兼顧交通、生活、通訊的便利。加工廠應與生活區和辦公區隔離,無關人員不宜進入生產區。加工廠環境應整潔、乾淨,無異味。

道路應鋪設硬質路面,排水系統通暢,廠區環境需綠化。地面要硬實、平整、光潔,牆壁無污垢。加工和包裝場地至少在茶季前應全面清洗消毒一次。茶葉倉庫應具有密閉、防潮功能,有條件的用冷藏庫貯存茶葉,保存溫度5℃左右。加工車間套用採光良好,燈光照度達到500lx以上。加工廠應有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

加工設備

應選用環保型的名優茶加工機械設備,如多功能機、殺青機、整條機等。大宗茶類加工設備的爐灶間、熱風爐應設在加工車間牆外,新購設備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鏽油。每個茶季的開始,對加工設備進行清潔、除銹和保養。

加工人員

加工人員上崗前應經過生產培訓,掌握加工技術和操作技能。每年度均進行健康檢查。加工人員應保持個人衛生,進入工作場所應洗手、更衣、換鞋、帶帽。

加工技術

鮮葉應來自無公害茶園,不宜與其他來路不明的鮮葉混合。鮮葉和毛茶嚴格按驗收標準收購,不能收購摻假、含有非茶類物質以及品質劣變的鮮葉和茶葉進行加工。鮮葉應合理貯青,地面貯青鮮葉堆放厚度不宜超過30cm,根據有關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加工條、扁、針、捲曲型名優茶和炒青、烘青茶。按鮮葉品種、等級或原料情況,採用相應的加工工藝,確保產品質量正常。加工過程中茶葉不直接與地面接觸。包裝材料要符合食品要求。

農戶加工

應有專用場地加工茶葉,有阻止家禽、家畜出入加工場所的設施。加工場地在加工期間不應存放其他雜物。加工茶葉的鍋、灶應專用,不應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葉。加工過程中應保持茶葉不直接與地面接觸。炒制茶業前套用飲用水洗手,進入加工場地應換鞋,加工處不宜抽菸和隨地吐痰。成品茶要存放在乾燥、密閉、避光、陰涼的地方。不使用報紙等油墨印刷的紙張包裝茶葉,不允許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裝茶葉。提倡改農戶分散加工為集中統一按標準加工。

無公害茶葉研究與推廣

由於國內外消費者對茶葉衛生質量(尤其是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日益關注,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提出發展無公害茶葉,1987-1994年湖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承擔湖南外經貿委重點課題"綠色食品茶葉生產技術研究",提出了生產茶葉綠色食品生態條件的檢測技術,茶園栽培管理的無公害操作技術,茶葉加工、包裝、貯運等過程的衛生質量管理標準。福建農業大學開始對無公害茶葉基地選擇、環境監測、生產加工技術等進行了研究,對無公害茶葉的生產、加工及污染控制技術作了系統研究,並研製了適宜無公害茶葉生產使用的植物源農藥,使用該技術可使茶葉在半年內達到歐盟標準,目前已在茶葉出口基地推廣。

無公害茶葉開發的特點

首先,無公害茶葉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無公害茶葉是將茶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營養學、衛生學等多學科的原理運用到茶葉的生產、加工、貯運、銷售,以及相關的教育、科研等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無公害、無污染的優質、安全食品的產供銷管理系統。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環境監測、市場運行、科研教育等各子系統之間的結構和聯繫,通過標誌管理等手段,巨觀調控系統因子以及系統各層次之間的平衡,以獲得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其次,無公害茶葉開發是高新技術與傳統農藝的結合。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與一般茶葉生產技術的共同點在於都是依據茶樹的生物學特性,創造良好的栽培環境,使茶樹高產優質。

最後,嚴格的產品安全質量控制。茶葉綠色食品和有機茶開發是一項新興產業,開發初期就必須要有高起點,講求質量和信譽,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市場份額,穩步發展。要保證無公害食品信譽,首先是生產企業要樹立"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也是企業生命"的觀念,完全按照制定的無公害茶生產操作規程及有關標準精心組織生產合格產品;其次,嚴格商標管理,堵住假冒偽劣產品混入任何通道,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產品抽查,督促其生產合格產品,逐步建立起無公害茶葉的市場信譽。

無公害茶發展趨勢

產業化

茶葉生產企業茗家真傳和貿易公司意識到要生產經營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有競爭力的無公害茶,必須建立一定規模的基地,以高校或科研機構為技術依託,對基地實行統一管理,定點加工,集中經營,實行"公司+科技十基地"的無公害茶葉發展模式。

國際化

目前有機食品的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歐盟各國和美國、日本等經濟已開發國家。據統計,歐盟各國有機食品的消費量約占世界有機食品總量的3/4,隨著公眾環保和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今後無公害食品的消費量將逐年提高。

產品多樣化與市場多元化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對環保意識的差異性,今後仍將維持以低殘留茶為主,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為輔的局面;在茶葉種類上,不僅有無公害綠茶、紅茶,還有無公害烏龍茶、黃茶、白茶和黑茶;產品種類上有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消費層次的無公害茶飲料、無公害速溶茶、無公害茶菜餚等等。

包裝規範化、系列化

由於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對其產品包裝都作了嚴格的規範,因此今後無公害茶更強調綠色包裝,包裝材料要求阻氣、無異味、能再利用、簡單實用;在包裝上,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突出無公害茶葉特點,塑造鮮明獨特的產品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