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有一種壺的色彩黑內透青,青中泛藍,尤其是一些竹貨壺,它不是燒出來的顏色,而是人工焐灰而成。
焐灰是老的說法,以往是指將那些原來少的比較欠火候的或是需要改色的壺,放入陶缽內,再用柴草灰捂好密閉起來,在低溫缺氧的狀態下燒制。
焐灰是採用什麼原理來操作的呢?我們知道,紫砂泥的著色元素主要是鐵、紫泥、朱泥經燒成後壺色為紫褐色或紅色。焐灰的作用就是將紫紅色變成黛色,這是因為 其中的鐵原色在不用狀態下呈色不同。第一次燒成是在有氧環境中進行鐵元素和氧充分的反應變成氧化鐵,為紫、紅色,而焐灰是在缺氧情況下燒成,鐵元素與木炭 粉即碳發生反應,碳結合了三氧化二鐵的氧離子,變成二氧化碳逸出,氧化鐵被還原氧化亞鐵,因為氧化亞鐵呈黑色,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黛黑色,只要稍為懂得一點 化學知識的人都會很快明白其中的奧妙。
以往一般採用谷糠做填充物材料,現在通常用木炭粉,就是將第一燒成後的茶壺放入陶缽內,用木炭粉等物填充,使壺與空氣完全隔絕,溫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