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造良好的烏龜所適應的池塘生態環境是養龜的一項關鍵技術。
池塘選址時要求靠近水源、水質良好、環境安靜、背風向陽、空氣清新、交通和電力便利。池塘四周建有防盜、防逃牆,牆內要留有20%-30%的陸地,供烏龜棲息、運動和繁殖。牆外要有“電子滅鼠器”等防害裝置。稚龜塘可搭建防暑遮光網。水陸交界處一定要保證有斜坡淺水地段,可在水邊以25-30度傾角斜鋪水泥板以便烏龜及時爬出水面。在龜池四周的水泥板擺放半浸水式的食台,隔水5-6厘米處投料,以適應烏龜咽水咬食的習性。食台外隔1-1.2米處全塘搭建一圈水葫蘆帶,水葫蘆頻寬1.5米。利於烏龜攀附隱藏,曬背歇涼。食台和水葫蘆要放穩、放好、放整齊。池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後,先注水50-80厘米,隔日排掉,再注水50厘米,全塘潑灑1-2克/平方米漂白粉。
二、正確選擇烏龜種苗,合理安排放養工作是養龜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選龜一定要種質純正,防止近親繁殖,採用從良種場選購的具有優良性狀的烏龜種苗,要求龜殼完整、無傷無病、無畸形、活力強、規格整齊。一般說來放養密度8-12隻/平方米(每畝6000-8000隻)。根據水源情況,如水源充足也可放至10000隻/畝。水質調控要做到肥、活、嫩、爽。水的透明度在25-28厘米左右。稚龜放養前要降低水位至50-60厘米,塘周岸邊80厘米處要設“易返回”紗網限制烏龜的運動範圍,保持60天后可拆除,因為龜雨天順水而上之後難返回到水裡。水中150厘米設“易返回”紗網限制烏龜的運動範圍,保持20天后可拆除,解決稚龜游泳能力弱而水域寬廣的弱點。塘坡一定要修整好,泥質塘坡不要有坑窪,注意填平;沙質塘坡可每日下午潑灑水,保持形狀,確保不塌倒埋住烏龜。放養前稚龜用20克/平方米的濃度高錳酸鉀液浸泡,水深以蓋過龜背1厘米為準。放養時待稚龜休息後,撈放在塘坡無水處,讓龜自行爬入水中,嚴禁將龜直接倒入水中引起嗆水。放養操作過程中特別注意不能讓龜在水中處於倒置狀態,一旦發現要立即將龜翻轉。
三、保持良好的水質是池塘管理的中心環節,也是養好烏龜的主要措施。
1、進行龜魚混養,以魚調水,以優質水養龜。放養濾食性魚類控制浮游生物,放養底食性魚類控制有機物,每畝水面配養鰱魚150-200尾,鱅魚80-100尾,鯽魚或本地塘虱150-200尾。
2、經常加換新水,最好保持微流水。烏龜對水位很敏感,換水操作時注意水溫變化不能超過5℃。
3、氣溫下降時,第一年的幼龜因沒有冬眠的適應性,可直接採用簡易棚膜採光增加溫進行冬養。通過氣泵從棚膜外向水中輸送空氣,可提高水中溶氧含量,避免配養魚浮頭。
4、經常撈出和補放水葫蘆使水質清新,撈補時避免弄翻龜,影響正常呼吸。
5、每隔10-15天潑灑生石灰或有益微生態製劑,調節和改善底質和水質。
四、給予充足和營養全面的專用飼料是促進烏龜穩定快速生長的首要條件,也是養龜成功的基礎和關鍵。
飼料的選擇,最好以烏龜全價專用配合飼料為主,輔以少量鮮嫩乾淨植物性餌料。可於每日上午6-7時和下午5-6時在食台多點投喂,應根據季節來決定投飼的時間。投餵量相當於龜體重的2%-5%。平時應儘量減少外界對龜的干擾,應充分遵循烏龜的進食規律,做到合理、按時、足量、科學的投餵。
五、疾病預防是保證養龜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確保獲取良好經濟效益的前提。
長期的養殖實踐證明,堅持生態、生物防病為主,中草藥預防為輔的綜合預防措施,由於龜殼的保證作用,烏龜是極耐粗養的,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由於龜排出的糞尿較毒,對烏尾有一定的腐化作用。剛孵出的稚龜其尾部與身體基本等長,隨著自然生長尾部變得越來越短,在這個過程中,注意保持水質清新,避免龜尾部變短時被細菌感染,顯得尤為重要。 六、細緻入微地做好防逃工作。
要注意在場地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到防逃的事項:池塘和水泥板的建造,轉角和接口處建成圓形,要平整,無縫隙。圍板離地面60-80厘米高。防止夜晚和雨天烏龜“疊羅漢”翻牆逃跑。平時除修補漏洞外,還應加固水泥板,更要注意大風暴雨時,特別是在晚上,嚴防水泥板倒塌。進出水口要設防逃設施,塘坡絕不允許有孔縫洞穴存在,中空的工具用完後要拿走,以防烏龜鑽入其中,易進難出。
總之,我們養殖者要知道下面幾點:
1、烏龜是半水棲龜類,雖是水中物,更要出水面呼吸空氣,到陸地上繁殖。
2、龜無殼就不成龜。由於殼重身沉,若龜在水中四足朝天,背朝水下,腹朝上之後往往難以立即翻身,易嗆水死亡。
3、常保持水質清新是養好烏龜的基本條件。實行龜魚混養,以魚調水,保證以優質水養龜。
4、根據不同生長季節使用烏龜專用配合飼料。
5、龜糞尿比較毒,對龜尾有腐化作用,應避免尾端被感染。
6、養龜要搞好“三防”(防盜、防病、防逃)工作,以防盜為主。
7、養殖烏龜成功的秘訣是一種二料三管理。這三個環節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把幾項都搞好,才能保證養龜成功。 (本文已被瀏覽 57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