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③《綱目》:"苦微甘,滑,寒,無毒。"
④《貴州草藥》:"性平,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
用於瘡癰腫毒、皮膚濕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氣管炎、白帶過多、前列腺炎、痢疾。
①《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②《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
③《本草圖經》:"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
④《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拔毒。"
⑤《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癱癢痛,祛皮膚風。"
⑥《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症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疔,可攻能散。葉:洗瘡。"
⑦《綱目》:"苗:消熱散血。"
⑧《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
中文俗名
龍葵(通稱);烏豬奶(廣東潮汕);野辣虎(江蘇蘇州);野海椒(四川屏山、南川);小苦菜(四川會東);石海椒(四川南川);野傘子(四川城口);野海角(四川鹽邊);燈龍草(湖北巴東);山辣椒(河北內邱);野茄秧(雲南蒙自);小果果(雲南河口);白花菜(廣東樂昌、惠陽);假燈龍草(海南澹縣);地泡子(湖南);飛天龍(江西);天茄菜(貴州);谷奶子(河北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