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烏佬果”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當地人稱山蕨菜為“烏糯”,久而久之“烏糯果”就傳成了“烏佬果”;另一種說法認為“烏佬果”是戰國時期春申君發明的。
據傳,當年楚國人黃歇(即“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曾任楚相),因躲避追殺,逃到了德興大茅山。德興漫山遍野的山厥成了黃歇的主菜,但山厥有季節性,秋冬之季怎么辦?富有智慧的黃歇想到了山厥根,他把挖來的山厥根洗磨曬粉,再包著野菜野味當糧食,生存不再是問題。後來,黃歇返朝主政,當地人懷念他,也學著做起了厥粉果。黃歇長年躲在深山,臉變得黑漆漆的,就像一位老農,當地人就把厥粉果叫作烏佬果。
烏佬果詮釋了“排除萬難、勇於創造”的精神。不過,隨著需求量的增加,現在的烏佬果大多是由紅薯粉皮做成的,好在依然是皮薄透明,不失傳統風味。
山蕨菜外形像龍頭,所以也叫龍頭菜,這與龍頭山鄉的地名巧合。德興是烏佬果的故鄉,我們更願意相信龍頭山鄉是德興烏佬果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