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煤礦的歷程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舉步艱難、掙扎苦鬥的一個縮影。從明末清初的“煤徒倡亂”到20年代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下的烈山礦工人運動,中國煤礦工人在鬥爭中由自發而自覺,不斷地覺悟、成長、壯大。烈山煤礦的革命鬥爭史可以是淮北地區革命鬥爭史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煤礦的開發而帶動起來的近、現代工業生產,打破了地處四省接址地區的落後鄉村的封閉和愚昧狀態,為這一地區注入了鮮活的世紀新風。
煤田開發
淮北煤炭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唐憲宗元和3年(公元808年),為避水患,臨時在相地設宿州,築城時發現“投火可熱”的“石墨”,即煤炭。
北宋元豐元年(公元1087年),蘇東坡任徐州刺史,在蕭縣白土鎮一帶發現露天煤,並作有一首樂府詩《石炭歌》,生動地記載了淮北地區官民發現、開採並利用煤炭時的真實狀況。輕末民初,這一帶的煤炭有了規模開採,先後成立了孤山煤礦、白土寨煤礦、大中煤礦,最高日產500噸。
濉蕭煤田南部的烈山地區,煤炭開發比較早。明代中期的萬曆年間,烈山附近的煤窯即是當時兩淮流域規模最大的煤礦。
明末,農民大起義。烈山礦工也因為不堪礦主的殘酷壓榨,爆發了所謂“煤徒倡亂”。清初禁開,但鄉民為生存計,時常偷挖私采。所謂“屢禁屢開”是也。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農曆十月初八,兩江總督尹繼善、安徽巡撫魏定國正式向清廷奏請在徐溪口開採煤礦,同年農曆11月9日經工部審議批准,高宗弘圈閱同意,烈山一帶煤炭的開發獲得了合法權。
發展壯大
1900年,宿州秀才周紹棠出資運動,獲得準予開礦的專權,組建合眾公司經營烈山煤礦。1904年,徐州道台袁大化依官仗勢,強占烈山煤礦。1908年,臨渙土紳周玉山重金捐了五品道台杴,擠走袁大化,改合眾公司為普利公司。宣統元年(1909)年烈山礦最高日產為300噸。1915年,普利公司招收新股,安徽督軍、皖系軍閥倪嗣衝出資20萬元,周玉山等人的舊股折價10萬元,改組普利公司為普益公司。自倪氏叔侄擁有烈山最大股權並主持礦政以後,又招募官、商合計100萬元,購買設備,開鑿新井,產煤日增,員工多至萬人。普益公司還與津浦路局達成協定,調撥運煤專車,烈山煤炭開始行銷大江南北、淮河兩岸。為了解決烈山至符離集之間的運輸困難,公司投資拓寬雷家溝(即今雷河的一端)納入濉河,原煤改由水道運往符離集,運輸能力提高2倍多。1923年在烈山北面坡發現露天煤,經鑽探堪明,地下蘊藏大量優質煙煤,於是普益公司增加資金60萬元,修築烈符鐵路,準備大規模開發雷家溝煙煤。1922年-1926年,烈山平均日產原煤700噸,最高日產達2000噸,是烈山煤礦開採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但終因運輸能力限制,存煤過多,資金周轉困難,極大地制約了生產發展。
時代風潮
民國十五年(1926年)底,北伐軍所向披靡。1927年12月因普益公司股權最大擁有者為北洋軍閥倪嗣沖,經南京國民政府政治會議105號決議,將該公司收歸國有,改名為安徽烈山煤礦局,由克復蚌埠、宿縣的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第一路軍總指揮何應欽委任彭象賢為烈山煤礦總辦。1928年5月,國民政府農礦部部長易培基提出烈山煤礦局應劃歸農礦部管轄,提案通過後,改烈山煤礦局為農礦部直轄烈山煤礦總局。農礦部對這個當時全國唯一的國營煤礦很重視,特派翁文灝、劉季辰等專家到烈山勘查、指導。
1929年元月,中原大戰前夕,原西北軍將領石友三在蚌埠組織安徽省政府,任命其部下麻得雨為烈山煤礦總局局長。一度生產下降,日產不足百噸。1930年2月石部他調,烈山煤礦歸還南京國民政府農礦部,3月農礦部調陸子東接任烈山路礦總局局長。陸氏浙江上虞人,美國科羅拉多州礦務局專科學校採礦冶金課畢業,回國後曾任浙江長興煤礦總局局長。陸接手烈山礦務局後,對礦山的生產管理系統做了相應的改造,生產有所恢復。但終因上層人士相互掣肘,烈山煤礦的歸屬數度變更。官史、商辦、官商合辦,幾經起落。至1936年商股組建振業公司接辦礦務,生產再度恢復,日產原煤400餘噸。
1938年5月,日寇占領烈山。敵占的烈山礦與孤山煤礦同屬日本“華東株式會社”,日方殘酷地壓榨礦工,貧婪地驚奪我寶貴的煤礦資源。1945年8月15日光復後,國民政府經濟部派員接收烈山煤礦。1946年11月25日在南京召開股東大會,推舉商股股東馬景常為董事長,謀劃恢復生產,但終因內戰蜂起,一直沒有恢復。
1949年1月,隨著淮海戰役的勝利,孤山煤礦、烈山煤礦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崢嶸歲月
1925年—1926年,是烈山煤礦生產經營的興盛期,但各種矛盾也日漸突出,以劉玉壁、梁文渙、趙皖江為首的共產黨人在礦山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工人罷工,向礦方提出合理要求。
1925年5月17日,日本紗廠廠主開槍打死工人顧正紅,上海工人5月30日大遊行,外國巡捕開排槍射擊,當場打死數十名工友。訊息傳開,各地同仇敵愾、掀起了反帝風潮。
1924年7月,共產黨員朱務平、徐鳳笑在臨渙鎮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渙支部(1925年2月改為共青團臨渙支部,團員10人,其中有烈山礦礦工),“五卅”慘案後不久,在這批共產黨人的引導和影響下,烈山礦工人成立“瀘案後援會”,組織礦工捐款2000銀元救助上海工友。
1926年,中共早期黨員梁文渙、王香圃、趙承科在烈山礦傳播革命思想,同年3月12日,他們爭取礦方同意,勞資雙方共同舉辦了孫中山大總統周年祭。
1927年初,礦工們組織起來聲援北伐。
1928年,烈山礦收歸國有,隸屬國民政府農礦部,礦山的生產經營逐漸規範。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淮北礦務局史志辦的同志從30年代國民政府農礦部辦的《礦業周報》上看到一張反映早期淮北烈山煤礦的照片,以此為線索,他們最終在南京國家第二檔案館找到了這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