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權利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

為權利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

二、佛教與士紳 一、錢財的捐贈 六、鄞縣的寺院捐贈

圖書信息

作 者:卜正民張華 著 叢 書 名:

鳳凰文庫·海外中國研究系列 出 版 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4049506 出版時間:2008-04-01 版 次:1 頁 數:39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佛教

內容簡介

在16和17世紀的中國,佛教信徒和儒學士人廣泛地活躍於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動中。隨著士紳數量的增長超過了帝國官僚機構需求的增長,許多人被阻擋在傳統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顯而易見的慈善事業可以在國家掌控的領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於積極捲入佛寺住持的資金籌集工程,士紳的贊助行為深刻地影響了佛教的公共機構。《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首先討論了佛教與明代理學的關係,佛教勝地旅遊業的增長,以及慈善捐助的機制和動機,繼之又分別考察了地理位置和經濟狀況迥異的三個縣。作者依據中的充分史料,透闢地分析了當時佛教捐助的類型和社會後果。

作者簡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先後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自1986年任教於多倫多大學歷史系,並於1997~1999年期間任史丹福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亞洲歷史和文化的研究,是12本有關亞洲研究著作的作者或主編,研究領域涉及明代的社會和文化史、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的占領,以及當代人權問題等。其專著《縱樂的困惑:明代中國的商業和文化》(1998)曾被亞洲研究會(the Association 0f Asian Studies)評為l999年之前研究中國歷史的優秀著作而獲得列文森獎(Levenson Prize)。該書中文譯本已由北京三聯書店於2003年出版。近期編著的有《中國和歷史上的資本主義:中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999),《1849—1952年的鴉片政權:中國、英國和日本》

目錄

譯者的話
中文版序言
序言
導論寺院捐贈和士紳:問題
一、士紳研究史學
二、佛教與士紳
三、士紳社會和公共領域
四、佛教寺院的變動著的社會環境
第一篇 佛教的文化
第一章 張岱的激情生涯
第二章 函蓋相合,冰炭不容:融通佛教
一、佛教與理學的關係
二、理學家的吸納
三、理學家的回應
四、融通
第三章 一杯新茗聽經時:士紳文化中的佛教98
一、評估佛教在士紳社會中的出現
二、佛教的修持和禮儀
三、居士會社的組織
四、旅遊觀光與文化追求
五、士紳利用寺院空間
六、士紳變成僧侶
第二篇 寺院的捐贈
第四章 鼎湖山的捐贈者
第五章 士紳怎樣捐贈寺院
一、錢財的捐贈
二、土地的捐讓
三、士紳對寺院事務的監督
四、文學的贊輔
五、捐贈的歷時性趨勢
第六章 士紳為何捐贈寺院
一、從性別看捐贈
二、從宗親關係看捐贈
三、宗教性的吸引力
四、社會性的吸引力
五、文化性的吸引力
六、社會的網路
七、宣揚士紳的身份
八、與商人的慈善捐贈的對比
第三篇 捐贈的地方個案研究
第七章 小縣裡士紳的捐贈:山東諸城縣
一、諸城的環境和社會結構
二、諸城士紳
三、諸城的宗教機構
四、諸城的寺院捐贈
第八章 大縣裡士紳的捐贈:浙江鄞縣(寧波)
一、鄞縣的環境和社會結構
二、鄞縣的宗教機構
三、鄞縣的大寺院
四、鄞縣士紳
五、佛教和鄞縣士紳
六、鄞縣的寺院捐贈
第九章 捐贈與知縣:湖北當陽縣
一、佛教捐贈與國家
二、當陽的環境和社會結構
三、當陽的宗教機構
四、佛教和當陽士紳
五、玉泉寺的捐贈
六、士紳捐贈與知縣
結論國家和社會的分離
一、晚明隱世的理想
二、佛教和晚明士紳
三、晚明與晚宋
四、晚明與晚清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前言

中國佛教的社會史沒有像它作為宗教史那樣引起20世紀中國史學家的很大興趣。陳垣在民國年間對晚明佛教作了精湛研究,但他是個極大的例外。這種學術傾向與西方和日本的學術對比格外鮮明。海外學者——尤其在20世紀後半葉——把中國佛教的研究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領域,不僅僅是為了佛教研究,還因為它有助於拓寬對數百年來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滄桑巨變的理解。為什麼兩種學術傳統對佛教研究如此異趣?這也許是引導中國讀者進入關於明代士紳精英贊輔佛教寺院之研究的一條有益途徑。
我覺得,中國和西方學者對研究中國佛教的學術價值的態度差異,導源於中國人和西方人現代性經驗的不同。在歐洲,現代性的核心標識之一,是破除與中世紀宗教有關的迷信思想。歐洲人花了很多時間通過廣泛的思想運動來協調中和這種對迷信的排斥:16、17世紀經歷了著名的宗教改革運動,17、18世紀又開展反宗教改革運動。西方人最終並未拋棄宗教,而是以新教的方式重新闡釋基督教,消除了宗教不可置疑的絕對立場。因此之故,從19世紀開始,宗教被自由地變成了學術研究的對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