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文化研究(第1輯)

為能及時反映研究會的學術成果,推進與海內外的學術交流,研究會成立不久,即著手籌建了《炎黃文化研究》叢刊,十多年來,每年一本,至今已編輯出版十期矣! 《炎黃文化研究》既不同於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綜合性社科人文期刊,也不同於各個學科的專業刊物,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學術文化叢刊,所刊發的文稿,大都與中華傳統文化研究及與當代文化建設相關,都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 另外,即使是與以研究傳統文化為主的同類刊物相較,既有相同點,也有區別點,諸如圍繞炎黃二帝及其時代的研究、重視中華文明探源及與之相關的文物與考古、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研究,應該說都是《炎黃文化研究》獨具的特色。

內容介紹

《炎黃文化研究》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創辦的一份綜合性學術文化叢刊。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是由熱心炎黃文化的學者、專家及一些富有學養、曾長期從事文化宣傳領導工作的老幹部和各界人士共同組成的一個全國性民間文化團體,研究會自1991年在北京成立以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當代新文化建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為能及時反映研究會的學術成果,推進與海內外的學術交流,研究會成立不久,即著手籌建了《炎黃文化研究》叢刊,十多年來,每年一本,至今已編輯出版十期矣!不過,卻始終是以研究會的另一份有影響的紀實性月刊——《炎黃春秋》的增刊形式出現的。隨著研究會的學術活動日益增多,學術交流逐漸頻繁,研究成果亦愈加豐富,仍以增刊形式出版,顯然不能適應主、客觀方面的需要。遂經努力,在各方有識之士的贊助下,自2004年起,將由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又是軒轅黃帝故里所在地的河南省大象出版社惠予出版。她將在原有基礎上,既保持逐步形成的風貌特色,又有所開拓發展,每年兩期,持續出版下去。這標誌著《炎黃文化研究》的編輯出版工作,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當前的出版行業里,各種各樣的期刊、叢刊,數以萬計,林林總總的境遇下,有些刊物形勢喜人,成為品牌名刊;也有些刊物,處境堪憂,勉力支撐;有些刊物,甚至逐漸萎縮,難以為計。面對為此激烈競爭的形勢,如何使《炎黃文化研究》持續生存與發展,而且使之更加富有生命力,作為編者不能不感到責任重大,始負重荷,不得不認真思考。
《炎黃文化研究》為踐履和體現自己的辦刊宗旨,並能反映研究會及文化研究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在欄目設計上,設立了“專論”、“炎黃二帝及其時代研究”、“中華文明探源”、“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文物與考古”、“思潮與學派”等欄;為了繁榮學術,活躍氣氛,推進不同意見的研討而設了“探索與爭鳴”、“文化叢談”;為了學習傳承對中華文化做出突出成就與貢獻的老一輩學人,特設了“中華學人”;為了加強與海外的交流,設了“海外中華文化研究”;為了及時了解文化研究領域的成果與動向,設有“書評與序跋”、“學術動態”等。從有關欄目的設立中,似可反映出《炎黃文化研究》的一些特色。
在百花爭艷、刊物林立的文化園地里,各個刊物要能立於不敗之地,既要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又必須有自己的特色。《炎黃文化研究》既不同於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綜合性社科人文期刊,也不同於各個學科的專業刊物,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學術文化叢刊,所刊發的文稿,大都與中華傳統文化研究及與當代文化建設相關,都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另外,即使是與以研究傳統文化為主的同類刊物相較,既有相同點,也有區別點,諸如圍繞炎黃二帝及其時代的研究、重視中華文明探源及與之相關的文物與考古、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研究,應該說都是《炎黃文化研究》獨具的特色。我們期望,在高舉中華炎黃文化(亦即中華民族文化)的大旗下,在“做好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工作”,“使中華炎黃文化為世界文明做出新貢獻”方面,下大氣力,多作文章,以期在海內外學術文化界碩學俊彥的支持下,通過編輯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使《炎黃文化研究》辦成其他刊物不可取代的獨具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