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人家
傳說炎帝駕崩後,其靈柩由竹排裝載逆洣水而上,行至鹿原陂,忽然烏雲密布,狂風暴雨撲面而來,一條金龍騰空而出,將炎帝靈柩捲入水底,炎帝便葬在了炎陵縣鹿原陂。如今炎帝陵洣水河畔的龍腦石,據說就是這金龍頭的化身。因為這個傳說,炎陵自古龍多獅子也多,舞龍耍獅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逢年過節,婚喪作壽,亦或祭祀慶典,人們都需舞上幾回,露上幾手。龍的品種有十多種,布龍、草龍、火龍、竹龍、竹葉龍、板凳龍、五節龍、七節龍、九節龍等。據說,明清年間,曾製作過一條百多節長達二百餘米的巨龍。龍的製作或雕或畫或扎,做工精細的,得花上好幾個月時間,自然天成的,就地取材,隨手扎制。不論哪種龍,舞起來都虎虎生威,活靈活現。
舞龍舞獅的基本動作雖然不外乎閃、展、騰、挪,但舞起來卻頗有講究,各有千秋。既有雙龍(獅)對舞,又有群舞,還有短龍串舞,更奇的是炎陵龍獅還能上桌玩起高空舞,四張八仙桌疊起來數米高,看了都扣人心弦,他們卻如履平地,揮灑自如。一種夜間起舞的“火星龍”,龍身用布扎制,且懸掛有裝了火石炭屑的小鐵盒,起舞之前,先點燃炭屑,然後四條龍同時舞動,夜間看起來,真箇金龍騰飛,繁星點點,煞是壯觀。1995年11月,炎陵表演的三人布龍,在昆明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獲得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