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漠土

灰漠土

灰漠土是石膏-鹽層土中稍微濕潤的類型。分布在漠境邊緣地帶內蒙古河套平原、寧夏銀川平原的西北角,新疆準噶爾盆到沙漠的南北兩邊山前傾斜平原、古老沖積平原和剝蝕高原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的西段也有一部分,實際分布的面積並不大。在相鄰關係上,東面北段連線荒漠草原的棕鈣土,南段連線灰鈣土,西邊和南邊與灰棕漠土和風沙土連線,北邊直抵國界;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北邊、南邊均與棕鈣土連線,中心部分為固定、半固定風沙土組成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基本信息

簡介

灰漠土是石膏鹽層土中稍微濕潤的類型,是溫帶漠境邊緣細土物質上發育的土壤。過去曾有灰漠鈣土、漠鈣土、荒漠灰鈣上等名稱。分布在漠境邊緣地帶內蒙古河套平原、寧夏銀川平原的西北角,新疆準噶爾盆地沙漠的南北兩邊山前傾斜平原、古老沖積平原和剝蝕高原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的西段也有一部分。整個土帶東西長一、二千公里,但實際分布面積並不大。除東頭和西頭灰漠土比較集中外,其餘都非常零星。 灰漠土是在溫帶荒漠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年平均氣溫為 6~8℃,熱量接近暖溫帶,與鄰近的灰鈣土差不多。年降水量 0~150毫米,水分條件雖不及灰鈣土地區好,但比起其他漠土來就濕潤得多了。

作用

正是灰漠土具有這種稍微濕潤的水分狀況,使得以旱生灌木為主的荒漠植被中增加了針茅、閉穗、早熟禾等少量草原成分,覆蓋度可達10%,比其他漠土高2~3倍;有機質的含量最多,達0.6~1%,碳酸鈣表聚也顯出有輕微的下淋現象。 灰漠上礫質化程度很弱,地面基本上沒有礫石戈壁,或僅殘屑少量礫石和風積沙堆,這主要是它的成土母質大多數是細土的原因。 區內因乾旱少水,大部分灰漠土用來放牧。儘管它具有鹽化、鹼化的弱點,只要有足夠的灌溉條件和合理的耕作施肥管理,農業生產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形成

生物氣候條件均較典型荒漠優越。既有漠土成土過程的特點,又有草原土壤形成過程的雛形,如腐殖質積累過程略有表現,碳酸鈣弱度淋溶。地表常有多角形裂隙或龜裂紋;腐殖質層不明顯,表層有厚1—2厘米結皮層,淺灰—棕灰色,海綿狀孔隙;結皮層下為片狀—鱗片狀結構層,厚4—8厘米,淺灰棕或淺棕色;向下為褐棕或淺紅棕色緊實層,厚10—30厘米,質地粘重,塊狀—弱團塊狀結構;在剖面中下部為白色結晶狀石膏和脈紋狀鹽分聚積層,再下過渡到母質層。通體強石灰反應。表層有機質含量約1%,胡敏酸與富里酸之比為0.5—1.0;碳酸鈣弱度淋溶,其含量可達10—30%;深位殘餘積鹽,總鹽量>1.0%;呈鹼性至強鹼性反應,pH值大於8,鹼化比較普遍;粘粒矽鋁鐵率為2.9—3.1,粘土礦物以伊利石為主。可分龜裂灰漠土、灰漠土、鈣積灰漠土三亞類。在有水源灌溉條件下,灰漠土為漠境地區較好的宜農土壤資源,但在利用上應注意深耕,增施有機肥,防止鹽漬化、土壤侵蝕和風沙危害。

特點

灰漠土土壤的礫質化程度很弱,這主要是它的成土母質大多數是黃土的原因。砂礫石母質也有一部分,但含礫石比較少。在草長得比較多的地段,還可見到少量鼠類活動的洞隙和小土包,這在其它漠土上是很少有的。表土孔狀結皮發育得很好,上邊具有不規則或多角形的裂紋,沿紋生長一些黑色地衣、藻類低等植物,使附近形成粗糙的黑色薄皮;下邊的孔隙像蜂窩,從上到下變小和減少。結皮厚度1~4厘米不等,淺灰或棕灰色,乾燥鬆脆,易順著上邊的裂紋開裂散碎。下面的薄片或鱗片狀結構厚1~5厘米,孔隙更少,鬆散易碎。在沙性大和積沙較多地段,這種結皮發育不好,甚至沒有。緊實層厚5~15厘米,呈褐棕色或黃棕色,結構為塊狀或柱狀,粘粒含量達20~28%,比上下土層約多5~10%。鐵稍多一點。中、下部常有斑點狀、假菌絲狀或斑塊狀不明顯的鈣積層,碳酸鈣含量為10~20%,比上部孔狀結皮中的多1倍左右,說明它具有輕微淋溶作用。石膏和鹽分聚積在40或60厘米以下,以80~100厘米深處較多,有的還出現幾層石膏。石膏一般呈白色小結晶或晶簇狀態,含量高低不一。內蒙古地區的偏低,不足1%;新疆地區的偏高,在2~8%之間,最高的可達14%。鹽分呈脈紋狀乳白色結晶,含量為0.5~2%,也是內蒙古地區偏低。鹽分組成多屬氯化物為主或硫酸鹽為主的混合類型,但含重碳酸鹽較多,一般為0.03~0.08%。包括表土孔狀結皮在內,都有一定鹼化現象,鹼化度10~20%。土壤呈強鹼性反應,pH8.5~10,以緊實層為最高。

區內因乾旱少水,灰漠土大部分用來放牧。實踐證明,儘管它有鹽化、鹼化的弱點,只要有足夠的灌溉條件和合理的耕作施肥管理,農業生產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如新疆地區墾殖的一部分,畝產小麥100~150公斤,最高的達400公斤,棉花畝產皮棉35~40公斤。在石多土少的廣大石膏-鹽層土地區,相對說來它的宜農條件比其它漠土還是好得多,是發展農業較好的土壤資源。但開墾後應注意防止鹽鹼加重和風沙危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