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星鯊

灰星鯊

灰星鯊(學名:Mustelus griseus)為皺唇鯊科星鯊屬的魚類。分布於日本南部和朝鮮釜山和木浦等海區以及南海、東海、黃海等海域,一般棲息於暖水性近海。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肉質細嫩,可食用。肝可提取魚肝油,皮可製革,軟骨可藥用。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0

灰星鯊,又名白布鯊、灰鯊、灰皮鯊、鮫魚等。軟骨魚綱、真鯊目、皺唇鯊科動物。胎生,每胎10餘尾。我國的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黃海北部較稀少。常用延繩釣漁具釣捕,底拖網漁具有時可兼捕。肉質細嫩,可食用。肝可提取魚肝油,皮可製革,軟骨可藥用。

形態特徵

0

體延長呈亞圓筒形,一般體長約1米、頭平扁、中長;尾細長、尾椎軸上翹、眼橢圓形、吻尖且長,口小,呈三角形,上唇褶粗大,下唇褶細長、牙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體背面灰褐色,無白色斑點,腹面白色、背鰭2個、分離,無硬棘,第1背鰭較大,後位,起點與胸鰭里角相對或稍後、各鰭呈淺灰褐色。體細而延長。頭子扁,中長,頭寬比頭高為大,頭長約為全長的1/5。尾細長,比頭和軀幹約長1.2倍,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中長,背視近三角形,前緣鈍尖,側視尖突。眼橢圓形,前端圓,後端尖;瞬褶平橫外露,外側有1深溝,距第一鰓孔比距吻端為近,眼徑比鼻孔長約大1.5倍。鼻孔寬大,距口端比距吻端為近;鼻間隔中寬,比鼻孔長約大1.4倍;前鼻瓣中部具一舌狀突起,出水孔半露,後鼻瓣後部無半環狀薄膜。口頗小,三角形,兩側斜行,前端圓鈍,口寬比口前吻長為短,小於鼻孔外側之間的距離,口長約等於口寬的3/5;下頜稍短,口閉時上頜齒全露,下頜齒只在縫合處露出;上唇褶粗大而短,約等於上頜長的2/9,下唇褶細而較長,約等於下頜長的1/3。齒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多行在使用,上下頜各列成1齒帶,齒平扁圓凸,斜方形。噴水孔小,橫橢圓形,兩端尖,位於眼角後下方。鰓孔5個,狹小,第三鰓孔寬約與眼徑相等,中間3個較寬,最後1個最小,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盾鱗具3縱嵴,1~3棘突。

0

背鰭2個;第一背鰭頗大,較後位,距腹鰭比距胸鰭近許多;起點幾對著或稍後於胸鰭里角,距吻端與距第二背鰭約相等,或距吻端較近;上角圓鈍,後緣凹人,下角延長尖突,幾達腹鰭起點上方。第二背鰭稍小;起點前於臀鰭起點,距尾基與距第一背鰭幾相等;上角圓鈍,後緣深凹,下角延長尖突。尾鰭頗短狹,約等於全長的1/5。尾椎軸稍上翹,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低平而短,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與上葉連線,尾端鈍尖,後緣斜直。臀鰭小,起點約與第二背鰭基底後的1/3處相對,後緣深凹,里角延長尖突。腹鰭比第二背鰭稍小,位於背鰭間隔前半部下方,起點與第一背鰭下角後端相對或稍後,後緣斜直微凹,里角鈍尖微突;鰭腳平扁延長,後端鈍尖。胸鰭中大,外角鈍尖,後緣凹人,里角鈍圓,鰭端伸達或越過第一背鰭起點下方。體側面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鰭紫褐色,後緣較淺淡,體無白色斑點。

產地及產期

本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部和韓國釜山和木浦等海區以及中國南海、東海、黃海、台灣等海域。

生態

本魚棲息在礁岩或沙泥區,肉食性,以魚類、甲殼動物或軟體動物等為食,卵生。胎生,子宮分隔成多室,胚胎各居一室,每胎10餘尾。

經濟利用

食用魚,味甚美,紅燒或加工成沙魚煙

藥用價值

營養介紹

0

灰星鯊營養豐富。據現代營養科學研究分析,在每100克的灰星鯊中,富含蛋白質22.5克,脂肪1.4克,糖類3.7克,熱量489.5千焦,鈣250毫克,磷548毫克,鐵1.6毫克,維生素B2為0.05毫克,煙酸2.9毫克等營養成分。此外,灰星鯊含有膽酸、中磺膽酸和膽色素鈣鹽,腦和卵巢含有豐富的磷脂(腦磷脂卵磷脂)及膽固醇,皮含有大量的膠體蛋白、黏液脂及脂肪,脊髓(新鮮的)含有豐富的膽固醇等成分。

灰星鯊的做法—食療

性味功能
灰星鯊魚肝:味淡、性溫,具有滋補明目之功效和健脾補中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結膜乾燥症、夜盲、生殖力減低和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的軟骨病佝僂病及其他因缺乏鈣質所引起的各種疾病,也可以作為肺結核病人及身體虛弱者服用。
灰星鯊魚肉:具有滋補強壯之功效,手術患者常食之,能促進傷口癒合。

灰星鯊魚胎:味甘、性平,具有止瀉、止痛之功效,適合用於小兒腹瀉、婦女痛經等病症。

灰星鯊魚膽: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適合用於治療喉閉等病症。灰星鯊魚皮:具有解諸毒之功效,主治食魚中毒、食魚成積不消等病症。

灰星鯊魚鰭:味甘、鹹,性平,具有益氣開胃、消痰、補虛之功效,適合用於治療氣虛、血虛、胃虛、肺虛等病症。
食療做法
1.促進傷口癒合:鮮灰星鯊魚肉250克,加少量醋,炒熟服。每日1次,連用7日。

2.小兒腹瀉:鮮灰星鯊魚胎燉熟服,每次0.5-1隻,每日服2次。

3.痛經:鮮灰星鯊魚肝燉服之。

4.慢性痢疾:鮮灰星鯊魚胎,清水洗淨,曬乾,煮食,每日1-2次。

5.皮膚濃瘡:鮮灰星鯊魚胎1-2隻,水燉熟食用。

相關藥物

【藥名】:灰星鯊
【來源】:為皺唇鯊科動物灰星鯊的肉。
【功效】:健脾益氣、托毒生肌。
【主治】:用於脾虛氣虛、氣血不足所致之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0一100克。
【別名】:灰皮鯊、灰鯊、白布鯊、鯊魚、鮫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黃海、東海、南海。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藥用灰星鯊之肉,捕捉後,去皮和內臟,將肉洗淨切塊入藥。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