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分檢測

灰分指在分析化學或生物材料定性分析中,化學分析之前為了預先濃縮微量物質,通過高溫灼燒等手段,使有機成分逸散得到的殘留物。灰分檢測是檢測灰分的含量。

簡介

灰分一定是某種物質中的固體部分而非氣體或液體部分,做為該物質中無機物含量的標示。灰分檢測旨在測量物質中灰分的含量,比如在食品科學中,食品可被檢測總灰分(或粗灰分)、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灰分簡介

在高溫灼燒時,食品發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學變化,最後有機成分揮發逸散,而無機成分(主要是無機鹽和氧化物)則殘留下來,這些殘留物稱為灰分。它標示食品中無機成分總量的一項指標。

我們通常所說的灰分是指總灰分(即粗灰分)包含以下三類灰分:

1. 水溶性灰分:可溶性的鉀、鈉、鈣等的氧化物和鹽類的量;

2. 水不溶性灰分:污染的泥沙和鐵、鋁、鎂等氧化物及鹼土金屬的鹼式磷酸鹽;

3. 酸不溶性灰分:污染的泥沙和食品中原來存在的微量氧化矽等物質。

為各種礦物元素的氧化物。主要元素有Ca、Mg、K、Na、Si、P、S、Fe、Al、I等,此外,尚有微量元素,總數不少於60餘種。進行植物灰分分析,可知其植體內含有哪些無機營養元素。泥炭灰分,即泥炭中所含的礦物質,以其占泥炭中固相物質的百分比表示。泥炭中的礦物質大部分由風和水帶來,少部分來自植物殘體。前者稱為外在灰分,後者稱為內在灰分(純灰分),二者合稱總灰分。中國泥炭的總灰分含量較高,為30~50%,其中,純灰分含量僅占6~15%左右,視外在灰分和造炭植物的種類不同而略有變化。灰分的主要成分中以矽含量最高。若泥炭中含鈣、鐵、鋁較多,則利用價值較大。

煤灰分檢測

煤灰分是指煤在規定條件下完全燃燒後剩下來的殘渣。這些殘渣絕大部分來自煤中的礦物質。煤中礦物質來源主要有三種:

•原生礦物質--生成煤植物中所含的無機元素

•次生礦物質--煤形成過程中混入的或與煤伴生的礦物質

•外來礦物質--煤炭開採和加工處理中混入的礦物質

煤灰分檢測是煤工業分析的重要內容之一,灰分含量是判斷煤品質的重要指標。

煤灰分檢測方法

緩慢灰化法

緩慢灰化法(仲裁法):灰皿——新灰皿灼燒至質量恆定,存放在乾燥器中;稱樣——分析煤樣(1±0.1)g,稱準到0.0002g,均勻地攤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質量不超過0.15g;灰化——將灰皿送入<100℃的馬弗爐恆溫區中,爐門留有15mm左右的縫隙,緩慢升溫至500 ℃(30min以上),保持30min,繼續升溫到(815±10) ℃,灼燒1h;冷卻——取出灰皿,放在耐熱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氣中冷卻5min左右,移入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20min);稱量;檢查性灼燒,時間每次20min,溫度815±10℃,終止條件為連續兩次灼燒後的質量變化不超過0.0001g,灰分<15 %時,不必進行檢查性灼燒;結果計算:以最後一次灼燒後的質量為計算依據。

馬弗爐法

馬弗爐法:升溫——馬弗爐加熱到850 ℃;灰皿——新灰皿要灼燒至質量恆定,灰皿放在乾燥器中;稱樣——分析煤樣(1±0.1)g;稱準到0.0002g,均勻地攤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質量不超過0.15g;灰化——灰皿緩慢推入馬弗爐,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樣灰化,待(5~10)min後煤樣不在冒煙,以不大於2cm/min的速度把其餘各排灰皿順序推入熾熱部分(若煤樣著火發生爆燃,試驗應作廢);灼燒——關上爐門並留有15mm左右的縫隙,灼燒40min;冷卻——取出灰皿,放在耐熱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氣中冷卻5min左右,移入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20min );稱量;檢查性灼燒——同緩慢灰化法。

結果計算:A=m/m×100%

•Aad——空氣乾燥基灰分的質量分數,%

•m——稱取的一般分析試驗煤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1——灼燒後殘留物的質量,單位為克(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