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火雞體型比家雞大4-6倍以上,長800~1100毫米。雄鳥體高約1000毫米,貝蒂納火雞公雞可達10千克~12千克,母雞可達5千克~8千克。全身黑羽毛。頭、頸上部裸露,僅有稀疏羽毛,並有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顏色由紅到紫,可以變化。公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飛翔力較強,能飛500~2000米遠。貝蒂納火雞苗以植物秸稈、嫩枝、籽實、昆蟲為食,能夠抗熱耐寒,風雨露宿,撥雪覓食,適應各種惡劣條件。人工飼養,一切農作物秸稈粉碎成粉拌勻,均可作為火雞飼料,舍飼放牧均能適應。平時棲於地面上,發咯咯聲,夜間結群宿在樹上。1雄配多雌。巢營於地面隱蔽的凹處。貝蒂納火雞可以自然交配,四季均可產蛋,且每產蛋20枚左右就能自行孵抱一次。年產火雞蛋120-160枚,每枚蛋重20-80克。雌雞孵卵,28天孵化,由雌雞育雛。小火雞出生個大,成活率高。成活率在95%以上。
飼養性能
1.性情溫馴:既可高密度圈養,也可像牛羊一樣自由放牧,有趨人性。2.繁殖力強:貝蒂納火雞是火雞家族中唯一可自然交配、自己抱孵的品種,1隻種母火雞1年可產蛋100~160枚左右。一隻火雞從出生到6~7個月可以開始生蛋,每產15~25顆蛋進行一次孵化,孵化26天左右小火雞會出生。
3.料成本低:飼料來源廣泛,青菜、青草、紅薯、小麥、稻穀、玉米及野生植物均是上等飼料,如種植優質牧草餵養效益更高;
4.抗逆性強:貝蒂納火雞耐寒抗熱,既可在風雪裡過夜,也可在夏季照常產蛋,抗逆性、抗病性強,比雞、鵝、鴨更易餵養;適應性廣,可在平原,山區,半山區,進行舍養或放牧飼養,房舍及設備用具簡單,既可集約化飼養,又可庭院放養。
5.增重快,耐粗飼:公雞正常體重達10公斤、母雞達5公斤左右,苗雞至4月齡可達6公斤,比家雞快6倍以上。耐粗飼(可採食30%-40%的青草)飼料報酬高,飼肉比2.5-2.7:1。
6.肉質好營養高:貝蒂納火雞肉脂肪少,瘦肉率高,膽固醇含量最低,蛋白質高,是畜禽中生產蛋白質的佼佼者。
7.投資少,見效快,覆蓋廣,效益高:一隻母雞年產蛋最少100枚,孵成雞後平均每隻最低長至5公斤,若按最低價10元/公斤、平均每隻成本15元計算,則養10隻種母雞可獲利35萬元。因為它對環境適應能力強,食性廣泛,耐粗飼,有採食草,昆蟲等特點,用工不多,既能利用閒散勞力,又能充分利用農作物秸桿,樹葉,雜草,瓜果,菜類,變草養資源優勢為商品經濟優勢,是我國新興的一個草食節糧型的特種養殖業。
8.適合中國市場:體重比一般火雞要小,更適合中國消費特點。每隻火雞體重適宜,更適合家庭飯店食用。
貝蒂納火雞,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適應性廣,性情溫馴,繁殖力強,利潤高,肉質優於其他種類火雞,體重稍小,適合中國人飲食特點,且可以自然交配等優點,深受養殖戶和消費者喜愛。歐美一些國家用火雞肉來代替牛羊肉和豬肉的生產。目前我國火雞的飼養量少,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大部分依賴進口,我國火雞養殖已被列入國家星火計畫。
營養價值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營養價值上有“一高二低”的優點。一高是蛋白質含量高,二低是脂肪低,膽固醇低,並含有豐富的鐵,鋅,磷,鉀及維生素B。火雞肉和其他肉類產品比較起所含蛋白含量甚高,但是熱量和膽固醇是最少的;火雞肉所含的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不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量的增加;其次,火雞胸肉的鐵含量也相當高,對於生理期、妊娠期和受傷需調養的人而言,火雞肉是供應鐵質最佳的來源之一。火雞肉在營養學上的另外特色還包括其富含色氨酸和賴氨酸,可協助人體減壓力、消除緊張和焦躁不安等症。孵化管理
貝蒂納火雞屬輕型火雞品種。它生長快、耐粗飼、肉質好、產蛋多且抱窩性強,對於孵化期的飼養管理注意一下四方面的工作。
1.入孵母火雞的飼養管理。母火雞入孵後的頭2—3天,要注意觀察母火雞的表現,凡早站立不安,經常進出孵巢或啄打其它就巢母火雞的應及時剔出,以免影響其它母火雞。孵卵火雞一般每日上午讓其離巢採食、飲水、運動和排便,每次不超過1小時,此時須用乾淨的衣物將種蛋覆上。孵化室應保持安靜、衛生,防止鼠害等。
2.翻蛋。就巢母火雞雖然自己會翻蛋,但不均勻,為了提高孵化率和出雛整齊度,必須人工輔助翻蛋,一般每天2次,每次間隔12小時,翻蛋時將巢中心蛋放在四周,把四周的蛋移入中心。
3.照蛋。第1次照蛋在7日進行,及時查出無精蛋、死精蛋;第2次照蛋在14日進行,查出死胎蛋;第3次在21日進行,主要了解孵化後期胚胎髮育情況,查出死胎。
4.貝蒂納火雞種蛋孵化期為28天,當胚胎髮育到26日齡時要注意雛火雞的出雛,及時將已出殼的推火雞取出,以免被母火雞踩死。由於倍蒂納火雞種蛋蛋殼相對較厚一點,如果雛火雞啄殼較久而未能出殼,應進行人工助產,即將蛋的大頭蛋殼撬開,將雛火雞頭輕輕拉至殼外,待頭部絨毛乾後,雛火雞便能自己掙扎出殼。助產時如有出血現象,則立即停止,等待一段時間再處理。最後處理死胎,打掃清除蛋殼和消毒孵巢。
火雞故鄉
火雞,學名吐綬雞,又名七面鳥,吉祥鳥,老家在美洲,原是野生動物,以植物的秸稈、嫩葉、子實和昆蟲為食,能夠抗熱耐寒,野外露宿,撥雪覓食,適應各種惡劣環境條件。現在,純野生火雞已經很少了。當地土著人馴化火雞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火雞依然保持著相當的野性,是一種食草節糧型肉用高檔野味珍禽。在西方,人們很早以前就開始吃火雞肉了,感恩節和聖誕節上,烤火雞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
在歐美國家,火雞早已進行產業化規模養殖,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火雞生產國,年生產火雞2.7億隻左右。我國目前每年的火雞飼養量僅100萬隻左右。可見我國的火雞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火雞故事
火雞,有一個美麗的傳奇故事。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在北美印第人部落,曾有一隻巨大的母火雞飛臨到他們的土地上,帶來了穀物種子,並向部落的祖先傳授耕作方法。因此,火雞成了給印第安人帶來福音的吉祥之鳥,每年的“感恩節”及聖誕節,美國火雞聯盟〈NTF〉都要向總統贈送一隻活火雞和兩隻加工好的火雞作為節日禮物,然後由總統把活火雞放生到公園,以示總統對吉祥鳥的愛護之意,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每年到聖誕節美國總統都要放生一隻火雞表示吉祥。
火雞發展史
火雞,原產於北美東部山區和墨西哥沿海一帶,初為印第安人所馴化。16世紀後,火雞在畜禽中的獨特優勢被人們所公認。於是,世界各地陸續開始馴養。之後,隨著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火雞肉的需求量也日益劇增,原來傳統的飼養模式已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一些已開發國家通過人工繁殖,嘗試培育出適合人類需要的火雞新品種。18世紀末,一些各具優良品質的火雞新類種陸續推出,如被譽為“造肉機器”的大型肉用品種尼古拉、海布里德,還有極具肉用又兼觀賞的中小型火雞,如“青銅火雞、貝蒂那、貝蒂布等”。18世紀中葉,隨著外國殖民統治的侵略,由傳教士把雞帶入了中國。至今,火雞在我國安家落戶已有150餘年的歷史,可一直沒有發展成規模化養殖。
特性及價值
火雞,屬鳥綱吐綬雞種,是一種體型大、生長快、食性雜、適應性廣、抗病力強的肉用保健野生動物。它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種子、樹葉、青草、昆蟲等。所以,經人工馴化培育後,放牧散養、圈養均可。據專家測定火雞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平均達30.4%,腿部肌肉的蛋白質含量甚至高達34.2%,比牛肉,羊肉,豬肉和雞肉都高,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其脂肪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頭暈目眩、脾胃虛寒、食欲不振、久病體虛、腰膝乏力等有良好的保健功效,是一種天然的營養滋補佳品。另據報導,火雞肉的膽固醇含量在畜類中最低,對心腦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據統計,美國火雞消費在十年前年是人均30公斤,現已達到60公斤,據世界首位。在德國、英國、法國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國內的一些大中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青島等也已經對火雞的消費越來越熱。此外,火雞蛋質地細嫩、口感勁道、蛋香濃郁,含有多種胺基酸和卵磷脂、腦磷脂等營養物質。
火雞歷來有“造肉機器”的美稱,它有發達的胸肉和腿肉,胴體屠宰率可達85%以上,是目前所有家禽中產肉率最高的禽類,僅胸肉和腿肉的重量就占活重的40%以上,這是許多家禽不能相比的。火雞雖然於上世紀末才進入我國,但在我國擴散繁衍的速度卻很快,在廣東等沿海地區的中、高檔飯店中已形成穩定的消費市場。其近年來迅猛的發展勢頭已不可阻擋,主要消費市場正從沿海地區快速向華東、華北等內陸大、中城市滲透,總銷量正在迅速增長,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火雞一定會成為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大眾消費品,成為21世紀中國人餐桌上的新寵。更令人可喜的是,我國火雞深加工產品市場也已開始起步,且呈連年高速增長的態勢,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火雞耐粗食,是飼料利用率最高的家禽之一,肉料比可以達到三比一。火雞的生長速度很快,商品火雞飼養六個月,體重就可以達十到十七公斤。
火雞的羽毛具有頗高的觀賞價值,是製作各種服飾。
飼養特點
1)它具有生長快,耐粗飼(可採食30%-40%的青草)飼料報酬高,飼肉比2.5-2.7:1。2)適應性廣,抗病力強,可在平原,山區,半山區,進行舍養或放牧飼養,房舍及設備用具簡單,既可集約化飼養,又可庭院放養。
3)肉質好,脂肪少,瘦肉率高,膽固醇含量最低,蛋白質高,是畜禽中生產蛋白質的佼佼者。
4)飼養火雞投資少,見效快,覆蓋廣,效益高,房舍及設備用具簡單,基建投資少,對雞舍條件和管理水平要求不高,因為它對環境適應能力強,食性廣泛,耐粗飼,有採食草,昆蟲等特點,用工不多,既能利用閒散勞力,又能充分利用農作物秸桿,樹葉,雜草,瓜果,菜類,變草養資源優勢為商品經濟優勢,是我國新興的一個草食節糧型的特種養殖業。
尼古拉成年公火雞體重22-25公斤,母火雞11-12公斤,商品肉火雞,16-20周上市,平均體重12公斤,酮體屠宰率達85%以上,而肉雞約70%,豬64%,牛羊僅54%,從可食肉與活重之比來說火雞也是最高的,所以歐美一些國家用火雞肉來代替牛羊肉和豬肉的生產。我國火雞的飼養量少,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大部分依賴進口,我國火雞養殖已被列入國家星火計畫。
火雞養殖技術
火雞無論平養,籠養,網養,成群放牧飼養均可,其飼養場地應選擇地勢高,向陽,平坦,通風,四周環境乾燥的地方最佳,或其他禽舍上風口建火雞舍。
種火雞整個生產發育大致分三個階段:
育雛期飼養
1)溫度:育雛室內溫度第一周維持在34度,以後每周約降一度,降到18-21度為止。如果偏高,雛雞飲水多,拉稀糞,張口,喘息,如果偏低,雛雞擠靠熱源起垛,常發生尖叫聲。以散布均勻為適宜溫度。
2)濕度:一般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5%-65%,如果偏低,雛雞體內剩餘的卵黃吸收不良,飲水過多易發生下痢,毛生長慢,無光澤,腳趾乾癟。如果偏高,雛雞毛污穢,凌亂,食慾差,墊料濕,易患疾病。
3)通風:一般為了保溫而忽視通風,或者周圍塑膠布使空氣中氧氣不足,而氧化碳高,長期缺乏新鮮空氣,造成雛雞衰弱多病,重者二氧化碳中毒,舍內換氣不良時,雛雞表現為精神不安,行動不活潑,羽毛污穢凌亂,食欲不振,發育不良,抗病力下降,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
4)光照:陽光對雛雞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增進雛雞的食慾,促進新陳代謝,維持骨骼正常發育,提高生命力。出殼頭三天視力弱,為了保證採食和飲水,一般採用晝夜24小時光照,也可採用23小時連續光照,一小時黑暗的辦法。每日23-24小時,每15平方米雞舍第一周齡內用40瓦燈泡一個,第二周齡換為25瓦燈泡一個。
光照應遵循如下原則:是採用弱光避免強光,以防發生惡癖,二是光照只能減少不能增加,小母雞性成熟過早,提前產蛋,三是補光照不能時長時短,造成刺激紊亂,失去光照作用。
5)密度:飼養密度關係到雛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如果密度小,效果好但不經濟。如果密度大雞群擁擠採食不夠,因而雛雞生長慢,群體發育不夠整齊,易感染疾病,和發生啄癖,死亡率高,地面平養1-6周,每平方米20隻左右。火雞喜食洋蔥,韭菜,蒜等青綠飼料,應將切碎,並拌在混合飼料中,既可促進食慾,滿足火雞食草習性,還能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一周之後正常餵點黃沙。另外每天要定時供水,滿足火雞飲水。
育成期飼養
根據火雞生長發育和高產的特點要求,育成期又可分為火雞促進生長階段(9-18)周齡和限制生長階段(19-28)周齡,這兩個周齡成活率較高,管理可以粗放型,一般應轉入地面,塑墊平養。
1)飼養:育成期的火雞,活潑好動,生長較快,應大幅度降低飼養密度,每平方米3-4隻,有運動場的雞舍,可適當加大飼養密度。每天餵3-4次,按飼料量1-2%加餵沙礫,以幫助胃消化食物,同時每天放到舍外活動一次,時間1-2小時。放牧讓火雞自由採食青草,蟲類以加強活動,節約飼料,限制生長期階段,每天要人為地驅感4-5次,加大運動量。
2)飼料:促進生長階段,要適當提高營養比例。以防止爭食,可增加食槽。限制生長階段,要適當減少營養比例。
3)光照:促進生長階段,包括白天自然光,每天光照14-16小時,早晚補充光照度為15-20勒克司。進入限制生長階段,光照要有所控制,公雞每天要光照12小時,火雞對光照刺激較為敏感,每天只能光照6-8小時,因此,公母雞分開飼養較好。
4)初選:在16-28周齡時要對育成火雞進行初選,把那些生長發育良好,健康活潑,附和本品種特點的火雞挑選出來作為公種火雞繼續飼養,其餘作為商品肉用火雞飼養,對公火雞最好進行閹割育肥後再上市。
產蛋期間飼養
後備種火雞飼養到28周齡,生殖器官已經發育成熟,從28-30周齡開始產蛋,到54-57周齡產蛋結束,此期間均為產蛋期。
1)準備:火雞進入產蛋期前要對產蛋徹底清理消毒,安裝好水槽,食槽,砂盤,棲架,產蛋箱,防抱窩與補光設施。
2)產蛋箱製作:一般寬為35-40厘米,高50-55厘米,深50-55厘米,本著以利透光,通風,撿蛋,防抱窩。每4-5隻火雞作一個產蛋箱。
疾病防治
火雞的常見病有藍冠病、新城疫、傳染性喉氣管炎、出血性腸炎、鼻氣管炎、沙門氏菌病、丹毒、支原體病、黑頭病(盲腸肝炎)、球蟲病、火雞瘟、嗉囊下垂、心肌炎、腱炎等等。
支原體病
火雞支原體病又被稱為“1日齡型氣囊炎”、“氣囊炎缺陷症候群”或“火雞症候群-65”。本病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各種日齡火雞均可發生的傳染性疾病。既可經種蛋直接傳播,也可通過異性交配、空氣、人員、設備等一些直接和間接接觸而水平傳播。
1.病原火雞支原體肉湯培養物經姬姆薩染色表現為球狀體,可單在、成雙或成小叢。不同株支原體抗原性稍有差異,其致病力也各不相同。
2.症狀成年火雞往往是帶菌雞群,感染而不表現明顯症狀,但其生長速度、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雛率都比支原體陽性率較低或無支原體的火雞群低。當飼養管理不善,環境條件變劣以及有其他應激因素存在時,會出現生產性能的進一步下降和精神委頓、採食下降等一般症狀。大多數疾病症狀出現在6周齡以下的雛火雞,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身體矮小,增重速度降低。出現氣囊炎的一些症狀。頸椎變形,歪脖。腿部出現症狀,跗跖骨彎曲、扭轉、變短,跗關節腫大。
3.病變支原體陽性率較高的火雞群其所產種蛋多在孵化後期出現死亡,死胚及出殼火雞胸氣囊可見渾濁和纖維素性斑點。6周齡以下的發病雛火雞胸、腹氣囊均嚴重渾濁,有炎症表現,氣囊壁增厚,並有黃色纖維樣或乾酪樣物。成年雞往往見不到乾酪樣病變。
4.診斷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只能作為診斷的參考依據,確診本病必須採氣管、鼻竇或氣囊的滲出液,鼻甲骨或肺的懸浮液進行病原的分離和鑑定。血清學診斷是最簡單、最常見的方法,用已知抗原與待檢血清進行平板凝集試驗,根據凝集程度做出判斷。
5.防治建立無支原體的種火雞群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各級種火雞場都要杜絕引進帶有有支原體的火雞,在飼養過程中加強獸醫防疫工作,定期對火雞群進行監測,發現陽性立即淘汰處理。為了減少下一代火雞支原體發生,也可將種蛋進行一些抗生素藥液浸泡處理。火雞支原體症的治療可選用泰樂菌素、氯黴素、慶大黴素、林肯黴素、壯觀黴素、金黴素及鏈黴素等。有條件時最好分離菌株通過藥敏試驗,選擇使用效果最佳的藥物。應當注意,使用任何藥物,都不可能消除火雞的帶菌現象。
出血性腸炎
出血性腸炎是火雞的常見病,世界各地都有發生,所有火雞群在飼養過程中的一定階段都要受到感染。主要發生在6—14周齡的火雞,以7—9周齡最為常見,本病的特點是突然發病,迅速死亡,死亡率高,還可以引起免疫抑制。
1.病原火雞出血性腸炎病毒屬於禽腺病毒Ⅱ群。該病毒無囊膜,呈20面體立體對稱,內部核酸為DNA。其毒株有很多種,毒力各不相同,某種毒株導致死亡的能力也相對穩定,但各毒株的抗原性是一致的。
2.症狀火雞出血性腸炎常因病毒毒株的不同而在臨床表現上有較大差別,死亡率也從1%—60%不等。一般毒力的毒株感染,可能在較短時間內造成少數火雞突然死亡,而大群火雞基本無症狀表現。中等毒力或強毒株感染,引起火雞急性發病,出現血便。發病的雛火雞往往在幾小時內突然死亡或完全康復。肛門周圍常附著黑紅色到深褐色血液。在腹部稍用力擠壓,可以從肛門擠出血液。
3.病變腸道廣泛性出血和脾臟腫大是本病的特徵性病變。腸道擴張,腸壁中度充血,呈黑紅色,腸道內充滿紅色到褐色血液。脾臟腫大,顏色發暗,質脆易碎,呈大理石狀或斑駁樣。也可看到內臟器官蒼白,肺充血,肝臟腫大和各種組織的血斑。
4.診斷根據腸道和脾臟的病理變化,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則要進行病毒的分離鑑定、組織病理學檢查和血清學實驗。病毒的分離鑑定,可用血性腸內容物,經口腔或泄殖腔接種易感小火雞。還可用從馬立克氏腫瘤培育出的B淋巴細胞分離和增殖火雞出血性腸炎病毒。病理組織學檢查主要是採集脾臟和腸道樣品。血清學診斷可通過瓊脂凝膠沉澱實驗檢查火雞血清中的抗體,也可以用陽性血清在脾臟提取液中檢查抗原,通過ELISA檢測病毒抗體也是重要的診斷手段。
5.防治火雞腸炎病毒經糞便排出,糞便被吞食或通過墊料、飼料、飲水以及其他途徑傳染給另外的火雞,造成本病的迅速蔓延和擴散。因此,加強獸醫衛生防疫工作,做好隔離和消毒,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手段。已有一些國家對種火雞群除加強飼養管理和防疫消毒外,採用組織培養苗或細胞培養苗免疫接種。對發病火雞,可注射健康雞群的陽性抗血清,每隻火雞0.5—1毫升。
冠狀病毒性腸炎
火雞冠狀病毒性腸炎又稱藍冠病、傳染性腸炎、泥淖熱等。本病侵害各種日齡的火雞,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高度傳染性疾病。1.病原火雞冠狀病毒有囊膜,纖突呈日冕狀。內部核酸為RNA。能在15日齡以上的火雞胚和16日齡以上的雞胚中培養。該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但抵抗力較弱。
2.症狀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大火雞突然出現食慾降低,飲水減少,精神委頓,生產性能下降。雛火雞不停地尖叫,聲音虛弱無力,擠縮在一起,靠近熱源。糞便較稀,呈泡沫狀,淡綠色或淡褐色。發病率常達100%,死亡率5%—25%不定。
3.病變屍體極度消瘦,脫水。腸道病變比較明顯,腸呈黃褐色,腸內充滿氣體和水分。腸黏膜可見小的出血性斑點。肝臟顏色變深。胰腺外觀呈白堊樣,並有許多白色病灶。脾臟較正常時小。
4.診斷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只能作為診斷的參考依據,通過接種火雞胚或1—4日齡雛火雞,檢查其感染性。採用免疫電鏡,病毒中和實驗,直接螢光抗體,ELISA等方法進行確診。
5.防治火雞冠狀病毒抵抗力弱。因此,有效的衛生防疫措施便可杜絕該病的流行。在發病雞群的飲水中加入百分之一的新黴素或鏈黴素對減輕症狀有一定的效果。使用腸道抗體也可以控制繼發性的細菌性腸炎。
鼻氣管炎
火雞鼻氣管炎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呈不斷流行和發展趨勢。任何日齡的火雞都可感染,該病以呼吸道症狀、頭部腫脹和種火雞產蛋下降為特徵。
1.病原火雞鼻氣管炎病毒屬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屬,多呈橢圓形,也可見圓形或長絲狀粒子。該病毒無血凝和神經氨酸酶特性。
2.症狀成年種火雞感染後臨床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採食量的減少和產蛋量下降,而且蛋的質量下降。畸形蛋增多,蛋殼變薄、砂殼蛋增多,蛋殼顏色變白。雛火雞發病經常出現鼻炎和氣管炎的症狀,咳嗽、濕囉音、氣喘或張口呼吸,鼻竇腫脹,泡沫性的結膜炎或眼瞼炎,頜下或頭面部水腫,有的頸上部和肉髯出現水腫。並可見共濟失調和角弓反張等現象。死亡率差異很大,從個別死亡到50%不等。
3.病變主要病變在呼吸道,氣管內黏液增多,甚至有壞死組織在氣管形成乾酪樣栓塞,引起肺水腫、肺充血和肺炎。鼻竇炎症也比較明顯。也可見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和卵黃性腹膜炎等病變。
4.診斷根據臨床症狀即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通過實驗手段進行。常用的方法有6—7日齡雞胚卵黃囊接種,發病火雞血清抗體檢查等。
5.防治良好的飼養管理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手段。加強通風換氣、溫度調控、墊料管理以及衛生防疫等各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火雞鼻氣管炎的發病率、死亡率和經濟損失。在一些發達地區已開始使用活毒疫苗和油乳劑滅活苗,在防止種火雞發病和保護下一代雛火雞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發病火雞使用抗生素也可以起到減輕症狀和控制繼發感染的作用。
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除鴨和鵝外,大多數禽類都會受到感染而發生新城疫。主要特徵是呼吸困難,下痢,神經紊亂,黏膜和漿膜出血。各種年齡的火雞都會發病,引起的損失較大。
1.病原病原為新城疫病毒,屬於一種副黏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依病毒毒力分為強毒型,中毒型,弱毒型三種。
2.症狀可分為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發病突然,病程較短,往往看不到任何症狀就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火雞咳嗽,流黏液樣鼻涕。呼吸困難,昏睡。翅膀下垂,轉圈,神經紊亂,臨時性體溫下降。口腔內有暗灰色酸臭液體。
亞急性型:病火雞出現神經症狀,腿、翅麻痹,死亡率較低。
慢性型:往往表現為散發個別死亡。
3.病變病變部位主要是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消化道可見出血、壞死等病變。鼻腔、喉頭、氣管都可見炎症表現。
4.診斷根據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即可初步診斷。分離病毒或用血凝抑制試驗進行確診。
5.防治採取綜合的獸醫衛生防疫措施,對杜絕該病的傳播非常重要。用雞新城疫Ⅱ、Ⅳ系疫苗免疫火雞,可有效地預防火雞新城疫的發生。有條件時應測定火雞血清抗體水平情況,根據抗體高低確定免疫時機。無條件監測抗體時,可於雛火雞7—10日齡第一次免疫,5周齡第二次免疫,9周齡第三次免疫,以後每3個月免疫1次。
自發性心肌炎
火雞自發性心肌炎是火雞生產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疾病之一。發病率2%—22%,主要引起雛火雞死亡和體重下降。該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遺傳、缺氧以及其他一些疾病有關。
1.症狀患病雛火雞無特徵性臨床症狀,僅表現羽毛松亂,兩翅下垂,精神萎頓等一般性症狀。
2.病變左右心室均明顯擴張,心臟占據了胸腔的大部分,發生右心室衰竭時,出現肝臟病變和腹水。日齡較大的火雞,左心室擴張,並有心內膜纖維蛋白化。肺臟一般淤血和水腫,肝臟稍腫,邊緣變圓。
3.診斷根據心臟的特徵性病變即可做出診斷。應注意與呋喃唑酮引起的心肌炎綜合症進行區分。
4.防治為防止火雞自發性心肌炎的發生,從種蛋孵化過程中做起,保證氧氣的供應。具體做法是:維持適宜的濕度,減少蛋內氧氣的滲透,加強通風換氣,特別是雛火雞出殼時的換氣,減少出雛器內蛋的數量,並儘量減少雛火雞在出雛器記憶體放時間,有條件時,可以額外供氧。雛火雞運到育雛場後,保證適宜的溫度和良好的空氣品質極為重要,同時應注意控制飼料蛋白水平和飲水中鈉的含量。在育雛的前4周,避免使用呋喃唑酮。
黑頭病
火雞黑頭病又稱盲腸肝炎或組織滴蟲病,是由火雞組織滴蟲寄生於雞和火雞的盲腸及肝臟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原蟲病。主要特徵是肝臟壞死、盲腸潰瘍、便血或貧血。
1流行特點
本病多發生在春末初秋的暖熱季節,雞、火雞、鷓鴣和雛雞均可感染。本病是由組織滴蟲鑽入盲腸壁繁殖寄生於肝臟所引起,以2一8周齡小雞受害較為嚴重。潛伏期一般為7一12天,成年雞也會發生,但多呈隱性感染,並成為帶蟲者。雞群的管理條件不良、雞舍潮濕、過度擁擠、通風不良、光線不足、飼料質量差、營養不全等都可成為本病的誘因,促使本病的流行和加重本病的病情。
2臨床症狀
初期病雞表現食欲不振,羽毛松亂,兩翅下垂,嗜睡,怕冷擠堆,消瘦,貧血;下痢,糞便淡黃色或草綠色,有時還帶有血液,嚴重時排出大量的鮮血。有些病雞頭部皮膚淤血,呈藍紫色,所以有“黑頭病”之稱。
3病理特徵
組織滴蟲病的主要病變在盲腸和肝臟。盲腸壁變厚和充血,從黏膜滲出的漿液性和出血性滲出物充滿盲腸腔,使腸壁擴張,滲出物發生乾酪樣化,形成由脫落上皮、纖維素以及盲腸內容物共同組成的乾酪樣腸芯,似香腸樣,略帶紅色,以後會出現一層層滲出物濃縮成一種分層的淡黃色物體,中心為黑色的凝固血塊,盲腸壁的潰瘍可導致盲腸穿孔,引起全身性腹膜炎;肝臟腫大,表面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狀下陷的壞死灶,中心為淡黃色或黃綠色,外周邊緣為隆起的灰色,成年火雞肝臟壞死後可融合成片狀,康復雞肝臟、盲腸壁形成癖痕樣組織。病程一般為1一3周,死亡率可達30%以上,及時治療的死亡率不高,但病後數周生長緩慢。
4防治措施
預防本病要做到幼雞和成雞分開飼養,雞和火雞不能混養,雛雞如能進行網上飼養,使其不接觸糞便和污物,可大大減少本病的發生。定期驅除雞群異刺線蟲,發現病雞要及時隔離,雞舍地面及運動場所要徹底消毒。
(1)抗蠕敏按每千克體重30毫克,一次性拌料飼喂,並在飼料中按0.04%的比例加入痢特靈,連用1周。
(2)單獨使用痢特靈。在飼料中添加0.04%,即每千克飼料中加4片(每片0.1克),連用5一7天。或按每千克體重250毫克混於飼料中內服,連用3天,停藥3日,再進行下一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
(3)在飼料中添加0.05%-0.1%的2一氨基一5一硝基喹唑,每天1次,連用14天,有很好的療效。
(4)用4一硝基苯砷酸按每千克體重400-700毫克拌料。
(5)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按每千克體重400毫克混入飼料,連用5一7天。
(6)在病雞轉向康復時,用左鏇咪唑驅除異刺線蟲,按每千克體重25毫克(1片)一次性經口投服;也可使用針劑,常用5%的注射液,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0.5毫升。
本病常會伴有繼發感染性疾病,為減少死亡,在套用上述藥物時,可適當並用廣譜抗菌藥如氟苯尼考、複方敵菌淨、土黴素等。另外,還可採取對症治療,為阻止盲腸出蟲,促進盲腸與肝臟損傷的恢復,每千克飼料添加維生素K32一3毫克,魚肝油15-25毫克或濃縮魚肝油丸,連用2一3周。也可餵服護肝片,每隻雞早晚各服1片,連用5一7天,對恢復肝功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