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中國民間信仰神祇]

火神是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國民間信仰和傳說中最著名的火神為祝融。中國各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由於地區不同,歷史文化不同,對火神有不同的認識和解釋。中國史上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們的觀點也互相有分歧,相爭不下,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火神崇拜

火神[中國民間信仰神祇] 火神[中國民間信仰神祇]

中國的火神崇拜,同樣有"流派"區別。以形象和來歷言,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一說吳回是祝融之弟),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此外,中國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形式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又如,四川等地以夏曆四月初八為火神"生日",屆時士農工商進香並祀神或演戲娛神。魯南地區以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全體會員還要聚餐兩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形。古時,凡涉及火的手工行業,譬如冶鑄、鐵匠、陶瓷、鞭炮等都有祭祀火神的習慣,以求事業興旺發達。商丘一帶信奉閼伯為火神,每年正月都會舉辦大型廟會,唱戲、雜耍、小吃、花炮應有盡有。

其他  也有人不同意此說,認為中國先民中存在一個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團,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炎帝族號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於以斧斤析木之形。"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實初義應正是火神之別號"。又辛同薪聲,《說文》:"薪,蕘聲。從艹,堯聲。"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讀堯。所謂炎帝高辛氏,其實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堯"。再參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辭·遠遊章句》)、"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鑽燧生火"(《管子·輕重篇》)、"炎帝死而為灶"(《淮南子·氾論訓》)等記載,可以說,"炎帝族團本來是一個崇拜火神的部族。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義也正是火神"。從以泰山為天下之中的觀點看,炎帝的活動區是比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產生了《初學記》卷九所謂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說法(何新《諸神的起源》,三聯書店,1986)。準此,以炎帝、祝融為火神的古史傳說和以火神為"南方火帝君"並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實發展的軌跡可尋。

北方信奉薩滿教的民族 在我國北方信奉薩滿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男性,被稱為火神公、火婆、火姑娘、火靈、火源等。如鄂倫春族傳說:一位先生早晨起烤火,因搗動火,觸犯了火神。無論他家搬到哪兒,怎么也升不起火。後來他向火神婆婆請罪,得到了寬恕,回家再點火時,火就著起來了。據烏丙安先生介紹,在這個傳說中所體現的火神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不僅貫穿於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獵、放牧的生產習俗中,也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通常情況下絕對禁止用腳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的壞話或直接辱罵火。在尊重火給人間帶來的恩惠的同時,人們又把森林草場的火災以及病人發燒、小兒夢魘等疾病視為火神發怒的結果,愈是對它崇敬,也就愈發畏懼它對人的懲罰報復。因而火神遠比其他自然神更經常受到崇敬和供牲

滿族神話傳說  滿族神話傳說,少年英雄托阿從天火庫盜來一葫蘆火種,他把石塊鑿出洞,然後把火種一一裝入石塊,帶回人間,並告訴人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就這樣,人間有了火種。從此,人們祀托阿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還要舉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儀式(同上)。

西南少數民族  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莊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徵),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使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

信仰源頭

還有人認為民間火神信仰的源頭,是初民對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傳》載炎帝"以火紀",其實是指藉助對大火星運行變化的觀測以確定季節;而祝融擔任的"火正"是專門觀測大火星的運行變化以確定季節的官職。此外,《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尸子》:"燧人上觀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為火也。"這種把火的發明歸功於燧人對心宿的觀察的說法,存在著本末倒置的錯誤。因為人類先發明了對火的利用,然後用"火"為"心宿"命名(稱火星),以此表明星宿對農事的指導作用有如同火對於人類的生活一樣重要。由此可見,火星之火與燃燒之火原不相關,由於後人的錯誤理解,導致"火神"概念由星宿崇拜訛為火焰崇拜和關於炎帝、燧人、祝融的火神崇拜。此說與前述何新之說的根本區別在於,何氏認為炎帝族團所崇拜的"火"包含自然之火與大火星宿兩層涵義,此說認為自然之火的崇拜完全是因後人的誤會才衍生出來的。

圍繞著一些與火神崇拜相關的現象,學者們亦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認為火崇拜具有與日月、光明崇拜密切相聯的特點,有人則認為火神崇拜與太陽神崇拜是不同的神祇崇拜;有人注意到火神形象中有突出的女性化現象,以為這包含有原始的先妣崇拜的因素,有人則以為這種現象並無共性可征,等等。

火神傳說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以火施化,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火神 火神

閼伯,  千百年來人類特別感激發明火的開掘者和火的管理者。 世界各國各民族根據其各國各民族的發展和民俗不一樣,供奉的火神也不一樣。在我們中國最早供奉的火神為祝融、炎帝、回祿(又叫吳回)。這三位火神在中國歷史上被百姓供奉為火神,但是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文字記載和形成廟宇而被人們世代祭祀的當首推閼伯。 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古城有座著名的廟宇“火神台”,供奉著閼伯的神像,因而又叫閼伯台。火神台形狀如墳墓,規模很大、高達十丈。台上除火神廟外,還有大殿、拜廳、鐘鼓樓等。台下設有戲樓、大禪門等精美建築。廟內還有明清彩色壁畫、是我國現存祭祀火神的珍貴廟宇。 據傳說閼伯是原始社會五帝中帝嚳的長子,帝嚳代高陽氏顓頊為君王后封兒子閼伯於商丘、專門管理火種,稱為“火正”。在那漫長的遠古時代,草原上洪水泛濫,風沙蔽日,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要把寶貴的火種保留下來,也是一件頗為不易的事。而閼伯卻能夠將火種完整地保存下來,為百姓世代相傳。閼伯死後,後人便稱他為火神,築台埋葬於此,因閼伯管理火種有功,便在台上修建了閼伯廟,供奉閼伯神像。從古,當地百姓每年的正月初七都到火神廟進香朝拜閼伯,形成祭祀火神的盛大古廟會。十運會的火種就是分別從南京,北京以及商丘的火神台上採取。92黃河之旅首游式”的火種也是采自這座神聖的火壇。

現代人的看法  與中國民間俗信的形形色色相似,現代學人對傳統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問題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西南一些地區以燃燒的火焰或火塘作為火神的化身或象徵,當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連同相關的儀式、祭詞和禁忌在內,其中所包含著的觀念內涵體現了人們對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懼的雙重認識,因而更多地保持了遠古時代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風貌。至於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戰國以後才被創造出來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種火老母之類,均出於更往後人的編造。

希臘神話  在希臘神話里火神是赫淮斯托斯是希臘十二主神之一,羅馬名字伏爾坎(Vulcan),是宙斯與赫拉的兒子。他是長得最醜陋的天神,而且是個瘸腿,但卻娶了最最美麗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他是火神,亦是諸神的鐵匠,具有高度的技巧,製造了許多著的武器、工具和藝術品。阿波羅駕駛的 日車,厄洛斯的 金箭銀箭都是他鑄制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