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之旅

火星之旅

《火星之旅》講述的是一個火星探險的美蘇兩國曾聯手秘密打造火星計畫,斥巨資建造宇宙飛船“瑪麗號”,這時發生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兩國政府的財政陷入困境,計畫被迫中止,飛船被塵封於核廢墟地帶下的某一秘密軌道上。

影片簡介

20年後好萊塢製片人打破這段塵封的歷史,為拍攝太空影片,遊說原飛船上的工作人員再續火星之旅。飛船載著一群性格經歷迥異的攝製組人員飛往太空。途中隨行醫生傑夫里利用鮮為人知的新技術,對飛船上的人實施休眠計畫,使人像動物冬眠一樣在睡眠狀態中度過漫長的時光。不料當飛船將要抵達火星時,女影星貝弗莉"格林卻未如期醒來,更加糟糕的是飛船在將要降落火星時又遭太空風暴的襲擊,使飛船面臨生死考驗。人們在指揮官卡羅爾的帶領下一次次化險為夷。經歷重重危難,飛船終於登上火星。為了找到能送他們回地球的2號燃料,他們遭遇了許多危機。最後飛船由於太空風暴的襲擊,飛行軌道發生偏離,飛船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飛往地球,否則就要撞上火星,情況十分危急。這時巴斯找到了2號燃料。同時傑夫里還有發現一座奇異的金字塔和一個外星人,他隱瞞這一發現。不久大家統一認識,認為他們的發現應該屬於科學,屬於全人類。最後由於燃油不夠,飛船超載,巴斯為了大家決定留下。飛船安全到達地球,大家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所有人的座位都和巴斯的空位相鄰,在這樣一個盛典上大家的手握到了一起。

關於作者

作者泰里·比森是美國目前最走紅的科幻作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中部肯塔基州一個小城翁司波羅,1964年入路易斯維爾大學就讀。他是一位多產的作家,1987年長篇《饒舌男人》獲世界幻想小說獎提名;1996年《宇宙大盜》成為當年最受關注、最多爭論的作品;1990年短篇《火》囊括了該年度科幻領域內的全部獎項:星雲獎、雨果獎、阿西莫夫讀者獎以及堪薩斯大學頒發的西奧多·斯塔基短篇小說獎。1993年他以南方科幻作家的身份被授予鳳凰獎;1998年紐約文化基金會授予他戲劇與電視獎;2000年出版的短篇集《上面的房間以及其它故事》中,《麥克》除獲軌跡與星雲獎外,還得到法國最佳幻想葛蘭獎。他的長、短篇科幻小說先後被譯成法文、日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以及其它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火星之旅》是他在中國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999年,因他在科幻以及其它文化方面的傑出貢獻,他的名字被鐫刻在故鄉翁司波羅榮譽廳內。

主譯過克,真名姜雲生,20世紀60年代後期起蜚聲於中國科幻文壇,現為世界科幻小說界的社會活動家、作家。曾用英語創作科幻小說在美國發表,用中文創作的科幻小說曾在世界華人圈中獲得首屆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小說類第二名,曾主編《台灣科幻小說大全——四十年名家名作精選》等。

《火星之旅》前言

中國載人飛船第一次進入太空之際來寫這篇文章,讓我感到無比興奮。今年又值火星大沖,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數百年來又一次靠得這么近。

遨遊太空是科幻小說最重要的題材,我希望中國將來能帶領人類登上火星,飛向更遙遠的星球。

這部小說的創作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諷刺的目的,同時也是基於對人類太空旅行這個偉大夢想的崇敬。

創作這部小說時,我的心情有點失望和鬱悶。因為那些曾經帶領人類進入太空、登上月球的前蘇聯人和美國人,當時似乎把太空之夢給遺忘了。飛往土星的巨大火箭被放置在亞拉巴的雨水中生鏽。太空太空梭失事,真正可悲之處在於,太空人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而犧牲在太空淺層。

最初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科幻小說讀者。我家在美國中部肯塔基州的一個小鎮上。20世紀50年代,我和我的朋友們為了尋找科幻小說,經常搭便車到大城市。我們讀了羅伯特·.海因萊因、伊薩克·阿西莫夫、弗雷德·保爾和克里福特·希馬克的作品,他們的書讓我開始夢想成為一名作家。

科幻小說能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開闊我們對宇宙、對地球的視野,向我們展示生命的奇蹟、宇宙的奧秘,讓我們學會去接受和探索不尋常的事物,如外星人和陌生的事物。20世紀60年代席捲美國並蔓延到整個世界的動盪像是一場風暴,對這個世界有著淨化(此處亂碼缺字)科幻小說是一種具有批判性和探索性的文學,它展望未來,質疑現存的價值,為我們開拓新的思路。我和其他許多人一起,參加了20世紀60年代全球性的反抗,我們反對資本主義並為共產主義而奮鬥。我們喜歡讀的書是《沙丘》和一些關於中國的書。那些經歷都反映在《火星之旅》這本書中了。小說中的偷渡乘客戈里婷就是以我那出生在科多拉多山麓嬉皮士群居村的女兒作原型的。

科幻小說激勵我們想像未來。它是美國對世界文化所作的貢獻之一,我非常自豪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有些昔日讀科幻小說的人,如今對歷史更感興趣,沉湎於劍客、巫師以及虛構的“美好往昔”所發生的魔幻故事之中。很高興我的這個小故事能在中國翻譯出版,它的讀者心目中裝的是未來,眼睛看著遙遠的星空。

我企盼著有一天我能拜讀中國作家的科幻小說,我相信中國科幻將為我們展示一個從未有過的新領域,就像中國已經開始的人類宇航的偉大事業,並將再次取得成功!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不僅僅是“中國人”或“美國人”,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人!一個聰明、奮鬥、充滿著理想的生物種。我們的遠祖從淺海中來到陽光下。我們敢於奮鬥,又有夢想。文學集人類美夢之大成。

致最真摯的問候。

讓我們火星再見!

Terry Bisson (泰里·比森)寫於2003年10月29日(王琳 譯)

《火星之旅》1918年

基本信息

外文名稱 Himmelskibet

更多外文片名:

400 Million Miles from Earth.....International (informal title) (English title)

A Ship to Heaven.....International (informal title) (English title)

A Trip to Mars.....International (informal title) (English title)

Avaruuslaiva.....Finland

Fourteen Million Leagues from Earth.....International (informal title) (English title)

Himmelsschiff,Das.....Germany

Sky Ship.....International (literal title) (English title)

The Airship.....International (informal title) (English title)

導演:霍格·梅德森 Holger-Madsen

編劇:

Sophus Michaelis ....also novel Himmelskibet

歐雷·歐森 Ole Olsen

主演:

尼爾斯·阿斯瑟 Nils Asther ....Martian citizen

Philip Bech ....Martian leader - wise man

Alf Blutecher ....Dr. Krafft,Avantis' friend

影片類型:科幻

國家/地區:丹麥

上映 1918年

色彩:黑白

幅面:35毫米無聲標準銀幕

混音:默片

攝製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攝影 Cinematography:

Frederik Fuglsang

Louis Larsen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Carlo Jacobsen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Axel Bruun

製作公司

Nordisk Film A/S

Nordisk Film[丹麥]

發行公司:

Det Danske Filminstitut[丹麥] (2006) (Denmark) (DVD)

Fotorama (1918) (Denmark) (theatrical)

Universum Film A.G. (UFA)[德國] (1918) (Germany) (theatrical)

劇情

太空探險家帶著一群自願隊員,搭上耗時兩年完成的太空船,就算被斥為自尋死路的瘋狂行徑,為了一圓火星夢,毅然踏上太空探險之旅;經過六個月的盲目航行,太空中的世外桃源近在咫。

本片以大手筆的製作規模,早在默片時期便為科幻電影立下里程碑;火星人的古希臘造型、素食主義、愛與和平的主張,對現在的科幻迷雖顯得有些突兀,甚至無厘頭,然而尋找人類失樂園,至今仍是許多探險電影的共同主題。

同名遊戲《火星之旅》

基本信息

火星之旅 火星之旅

英文名:Martian Dreams類型:角色扮演遊戲

研發:Origin Systems

發行年:1991

平台:PC

作業系統:DOS

創世紀外傳系列第二集

跟第一集《洪荒帝國》一樣沿用《創世紀》六代的介面. 以維多利亞時代為遊戲背景,內容非常有趣. 這款遊戲冒險成分比較濃厚,大多是要找尋物品及解決特定任務,人物狀態與屬性跟任務是否能完成扯不上關係. 遊戲的缺點是地圖太大,但卻沒有類似創世紀的月之門來傳送,因此常常讓人走的不耐煩. 但是收集線索及物品是本遊戲最大的樂趣之一,要完成遊戲需要耐心及細心的觀察

遊戲開始時的提示

遊戲一開始會被困在太空艙內,以下作幾點提示:

⒈火星的溫差變化很大,所以走出太空艙前請多穿一點.

⒉太空艙的左艙內有很多箱子,裡頭有許多物品,如衣服,帽子,武器...等,有些用釘子釘住了,必須等拿到鐵撬(paybar)才能打開.

⒊用Talk指令跟中倉的牛仔(cowboy)談話,輸入utensil開始對話,最後會從他手中拿到鐵撬.

⒋裝備拿齊全後,找Tesla談話並輸入1893會得知太空艙的坐標.

⒌用鐵撬把艙門撬開後,Tesla會問你問題(密碼保護),問題答對後,就可以看到你橇開艙門的英姿.

⒍善用在太空艙找到的六分儀(sextont)避免迷路.

主要內容

片子是在豆瓣的翻譯群里下的,屯在電腦里已好長一段時間,由於要把dv帶導進電腦,而又發現沒有多餘的空間,就對著電腦猛看了幾部占用空間大的影片。這部片子有將近1G,80分鐘,效果出奇的好,算是在本人看過的默片當中數一數二的了。

其實最讓我驚奇的是它脫離了最初類似於梅里美《月球旅行記》的那種奇幻,而把影片中心轉移到探討人性上來,確實就從這點來說,也不能再去責怪那些在我們看來根本就不科學的航天手段,什麼一架蒸汽飛機就去了火星、飛出氧氣層時飛船內的人居然還可以自由走動、太空里沒有失重情況的出現......故事只是借一個科幻的外殼,向人類自身發問,“我們能不能少些自私,多些反省”。在那個充滿古希臘韻味的火星上,人們相互珍愛,沒有殺戮,即便是殺戮,也只讓兇手自己懺悔,用他心靈的善的一面來悔過。多么有愛的世界啊。

與火星恰恰相反的就是飛船里人心疏離,不和以致爭鬥:地球上那個自傲的老教授惡毒的詛咒。當男主角要帶上火星女回地球時,火星人齊聚為他們的領導人,也就是那女孩的父親舉行了葬禮,他就在眾人圍簇的舞蹈中一步步去向了天堂。不難想像,接下來的情節會是順理成章的大團圓,雖然在回程中,雷雨交加,老不死的教授跑到了曾看著飛船升空的懸崖上詛咒著颶風暴雨把飛船摧毀,但事實證明,早期默片裡的壞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這跟現在好萊塢影片的劇情套路是如出一轍。

我很不解的是為什麼娶個火星女都要是火星最高首腦的女兒呢?人類太喜歡做夢了,去火星都能成為現實,那娶個火星女公主也不在話下。

以前也看過一些默片,總感覺裡面的人物表演都過於戲劇劃,肢體面部語言有些過,這與早期默片演員大多來自戲劇舞台有很大關係。這部電影裡唯一讓我感覺表演比較當代的就是那個在飛船內製造事端的莽漢,雖說是個壞角色,但跟那裡面的好人比,少了許多矯揉造作的成分,更接近生活。不幸的是在他迷戀上火星,痛改前非後,在鏡頭前又成了舞台演員,表演就刻意起來。

當電影不再用影像來取悅付錢觀看的人們,而是把藏在畫面深處的關於人自身的問題剖析給觀眾,留給觀眾更多的是思考,然後腦子裡會不斷出現些為什麼,以至於激勵一些觀眾以此去做某些事,那這電影就應該算是藝術了吧。或許,這樣說出口來是很膚淺的,但我覺得這至少是它被廣大藝術愛好者關注的一點。

中國人踏上“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記者劉愷、張金海報導,莫斯科時間2010年6月3日隨著“火星—500”試驗艙最後一道艙門緩緩關閉,來自中國、俄羅斯、法國和義大利的6名志願者正式踏上長達520天的“火星之旅”,拉開人類首次全面模擬載人火星探測試驗的帷幕。這也標誌著中國人正式踏上了“火星之旅”的第一步必不可少的行程,是值得慶賀的一個事件!

參加本次“火星之旅”模擬載人火星探測試驗的中國志願者名叫王躍。他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教員。王躍在乘務組中任載荷專家。據王躍本人介紹,他已熟練掌握了各國106個試驗項目的內容,做好了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試驗中,他將和5名外國同行一起,圍繞長期密閉環境對人體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響、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各項參數、乘務組飛行期間飛行程式的安排和天地協同以及飛行信息系統的完善等開展一系列科學研究。

在進艙儀式上,王躍身穿鑲有“火星—500”標誌和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徽標的藍色艙內工作服與大家見面時說,目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良好,將與外國同行和睦相處,超越自我,為人類深空探索作出自己的貢獻。

據悉,志願者將用250天的時間模擬飛往火星,30天模擬駐留火星,240天模擬返回地球。如試驗順利志願者們將於2011年11月正式出艙。

中國人踏上“火星之旅”,已有百日,情況如何?9月11日,中國參加“火星之旅”的的志願者王躍在模擬艙里已度過了100個飛行日,模擬飛船飛離地球已超過了1600公里。關於近期的試驗生活,王躍在其電子郵件中寫道:“試驗生活很忙,工作量越來越大,但我會努力調整很身心狀態。”

據新華社記者報導,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於2011年2月18日發布訊息稱:參加“火星—500”項目試驗的中國志願者王躍於當天在俄醫學生物問題研究所開始正式進行模擬“登入火星”試驗。

據悉,王躍和俄羅斯志願者亞歷山大·斯莫列耶夫斯基於莫斯科時間18日12時55分(台北時間17時55分)打開“登入艙”艙門並“登上火星”。按照計畫,此次出艙將歷時1小時左右,控制中心對兩名志願者的出艙活動進行了電視直播。

“火星—500”項目試驗的目是為了了解未來前往火星太空人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為未來火星探測積累經驗!

據新華社·訊息·:參加“火星—500”項目訓練的中國志願者王躍經歷520天密閉實驗後,於12月6日從俄羅斯乘機返回北京。並在北京航天城和航天員代表費俊龍握手留影。

“火星——500”實驗是俄羅斯組織的、多國參與的大型國際航天實驗項目。2010年6月3日,包括王躍在內的6名志願者正式進入密閉船艙,模擬從飛船發射,飛向火星,登入火星到返回地球的全過程,並於2011年11月4日順利出艙,然後於12月6日從俄羅斯返回北京,從而結束了520天的模擬太空之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