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沖組

火把沖組

火把沖組原稱“火把沖煤系”。晚三迭世。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雲南箇舊縣火把沖,故名。分布於雲南東南部及貴州南部和西部地區。為海陸互動相,灰色、灰綠色細砂岩、石英砂岩、泥岩夾薄層煤。煤層附近的泥灰岩、頁岩中含瓣鰓類化石。如斜脊緬甸蛤、卷嘴卡息安蛤、多線橫扭蛤等。全組厚約180—1256米。與下伏把南組為連續沉積。

地層名稱:火把沖

地層名稱(英文):Huobachong Fm

地層單位編碼:06-53-0447

地層地質年代:T3

命名:

孟憲民、陳愷等,1936年,雲南箇舊錫礦地質述略。中國地質學會志,16。

特徵:

層型:選層型 雲南箇舊市斐苦-火把衝上三疊統實測剖面。文獻同上。
特徵:把南組之上的一套灰、深灰、灰黑色含礫石英砂岩、礫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頁岩夾碳質頁岩、煤層組成的多個沉積旋迴。底部與下伏把南組整合分界,局部見其平行不整合於關嶺組之上,頂部出露不全。
分布:雲南、貴州、湖南等地。

備考:

備註:命名人稱為火把沖煤系。
同物異名:同物異名 小江口組(煤系)、把南系、小河溝系、郎岱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