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 冉啟全 (作者), 王擁軍 (作者), 孫圓輝 (作者), 等 (作者)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平裝: 39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30300249
條形碼: 9787030300249
產品尺寸及重量: 25.8 x 18.4 x 2.8 cm ; 1.4 Kg
內容簡介
《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技術》將理論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系統介紹了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技術,內容包括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術,以及在生產實踐中的套用和認識。《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技術》是對火山岩氣藏開發研究和實踐的系統總結,充分反映了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對火山岩氣藏和類似複雜氣藏的有效開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技術》可供從事油氣田開發的科技人員及相關高等院校的師生學習和參考。
作者簡介
冉啟全,1965年生,重慶萬州人。1987年畢業於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地質專業,1990年獲該校開發地質碩士學位,1996年在西南石油大學獲得油氣田開發工程博士學位,1998年在中科院力學所博士後出站,進入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
先後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擔任油氣田開發研究所總工程師、副所長、海塔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油氣開發軟體中心主任。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
長期從事油氣開發技術攻關、油氣田開發方案編制工作。主要開展了複雜氣藏、低滲透油藏、複雜岩性油藏、稠油油藏的開發地質、油氣藏工程和開發方案最佳化設計、軟體自主研發等工作。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含C02天然氣藏安全開發與利用技術”、國家973項目“火山岩氣藏有效儲層內部結構特徵及滲流規律”課題負責人。科研成果獲獎10次,其中教育部一等獎、集團公司一等獎、北京市二等獎各1項。出版著作3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申報專利4項,軟體著作權登記1項。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火山岩氣藏開發現狀及重要意義
1.1.1 世界火山岩氣藏資源量及開發現狀
1.1.2 中國火山岩氣藏資源量及開發現狀
1.1.3 火山岩氣藏開發的意義
1.2 火山岩氣藏地質特點及儲層表征難點
1.2.1 火山岩氣藏地質特點
1.2.2 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難點
1.3 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的意義及技術思路
1.3.1 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的意義
1.3.2 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的技術內涵
1.3.3 火山岩氣藏儲層表征的技術思路
參考文獻
第2章 火山岩氣藏內幕結構解剖技術
2.1 火山岩內幕結構的概念及級次
2.1.1 火山岩內幕結構的概念
2.1.2 火山岩內幕結構的級次
2.2 火山岩內幕結構解剖難點及技術思路
2.2.1 火山岩內幕結構解剖難點
2.2.2 火山岩內幕結構解剖技術思路
2.3 火山岩建造識別與表征
2.3.1 火山岩建造識別
2.3.2 火山岩建造表征
2.4 火山機構識別與表征
2.4.1 火山機構分類
2.4.2 火山機構識別
2.4.3 火山機構表征
2.5 火山岩體識別與表征
2.5.1 火山岩體分類
2.5.2 火山岩體識別
2.5.3 火山岩體表征
2.6 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3章 火山岩層序劃分與地層對比技術
3.1 火山岩地層層序的概念及級次
3.1.1 火山岩地層層序的概念
3.1.2 火山岩地層層序的級次
3.2 研究難點及技術思路
3.2.1 研究難點
3.2.2 技術思路
3.3 火山岩地層層序識別
3.3.1 識別標誌
3.3.2 單井識別
3.3.3 剖面識別
3.4 火山岩層序劃分與地層對比
3.4.1 火山岩地層層序與內幕結構、氣藏層組的對應關係
3.4.2 火山岩地層層序的可對比性
3.4.3 火山岩層序劃分與地層對比
參考文獻
第4章 火山岩相識別與預測技術
4.1 火山岩相分類
4.1.1 岩相分類
4.1.2 岩相模式
4.2 研究難點及技術思路
4.2.1 研究難點
4.2.2 技術思路
4.3 單井識別與劃分
4.3.1 識別標誌
4.3.2 單井識別
4.4 剖面識別
4.4.1 地震回響特徵
4.4.2 剖面相識別
4.5 平面預測
4.5.1 根據單井相預測平面相
4.5.2 根據剖面相預測平面相
4.5.3 根據地震相預測平面相
4.6 空間預測
4.6.1 剖面追蹤閉合技術
4.6.2 地層切片分析岩相組合技術
4.6.3 三維屬性體分析技術
4.7 火山岩相表征
4.7.1 火山岩相形態表征
4.7.2 火山岩相規模表征
4.7.3 火山岩相疊置關係表征
4.8 技術套用及效果
參考文獻
第5章 火山岩岩性識別與預測技術
5.1 研究難點與技術思路
5.1.1 岩性識別及預測的難點
5.1.2 技術思路
5.2 火山岩岩性識別
5.2.1 ECS測井識別火山岩成分
5.2.2 成像測井識別火山岩岩石結構、構造
5.2.3 常規測井識別火山岩岩石類型
5.2.4 岩性綜合識別
5.3 火山岩性分布預測
5.3.1 不同岩性的地震回響特徵
5.3.2 地震剖面分析法預測岩性分布
5.3.3 地震波形分類技術預測岩性分布
5.3.4 分頻反演技術預測岩性分布
5.4 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6章 火山岩儲層裂縫識別與預測技術
6.1 研究難點與技術思路
6.1.1 裂縫識別及預測的難點
6.1.2 研究思路
6.2 火山岩儲層裂縫識別
6.2.1 成像測井識別裂縫
6.2.2 常規測井識別裂縫
6.2.3 火山岩裂縫單井綜合識別
6.3 火山岩儲層裂縫參數解釋與評價
6.3.1 裂縫參數解釋
6.3.2 裂縫發育程度評價
6.3.3 裂縫有效性評價
6.3.4 裂縫產狀評價
6.4 火山岩儲層裂縫預測
6.4.1 裂縫的地震回響特徵
6.4.2 疊後地震屬性分析法
6.4.3 疊前裂縫預測方法
6.4.4 裂縫參數反演方法
6.4.5 火山岩儲層裂縫預測方法優選
6.5 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7章 火山岩裂縫性儲層參數解釋技術
7.1 儲層參數解釋難點及研究思路
7.1.1 火山岩儲層參數解釋難點
7.1.2 研究思路及技術流程
7.2 測井資料預處理
7.2.1 曲線對接
7.2.2 岩心深度歸位
7.2.3 測井曲線標準化
7.3 火山岩儲層孔隙度解釋
7.3.1 孔隙度計算概念模型
7.3.2 火山岩岩石骨架參數確定
7.3.3 基質有效孔隙度
7.3.4 總孔隙度
7.4 火山岩儲層滲透率解釋
7.4.1 基質滲透率
7.4.2 總滲透率
7.5 火山岩儲層含氣飽和度解釋技術
7.5.1 火山岩的岩石導電機理
7.5.2 基質含氣飽和度
7.5.3 縫、洞原始含氣飽和度
7.6 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8章 火山岩氣藏氣水層識別技術
8.1 火山岩氣水層識別難點及技術思路
8.1.1 火山岩氣水層識別的難點
8.1.2 技術思路
8.2 地質錄井與地層測試識別技術
8.2.1 地質錄井識彆氣水層方法
8.2.2 地層測試識彆氣水層方法
8.3 測井識別技術
8.3.1 核磁測井識別技術
8.3.2 聲波測井識別技術
8.3.3 陣列感應測井識別技術
8.3.4 常規測井識別方法
8.4 火山岩氣水層綜合識別
參考文獻
第9章 有效儲層識別與預測技術
9.1 研究難點及技術思路
9.1.1 有效儲層識別與預測難點
9.1.2 技術思路
9.2 火山岩有效儲層識別
9.2.1 有效儲層定性識別
9.2.2 有效儲層定量識別
9.3 火山岩有效儲層預測
9.3.1 火山岩有效儲層的地震回響特徵
9.3.2 火山岩有效儲層分類預測技術
9.4 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10章 火山岩氣藏儲滲單元表征技術
10.1 儲滲單元的概念及表征技術思路
10.1.1 儲滲單元的概念
10.1.2 儲滲單元表征難點
10.1.3 技術思路
10.2 儲滲單元識別與預測
10.2.1 單井識別
10.2.2 剖面識別
10.2.3 平面分布預測
10.2.4 空間分布預測
10.3 儲滲單元表征
10.3.1 幾何參數及規模表征
10.3.2 連通性表征
10.3.3 儲滲能力表征
10.3.4 火山岩儲滲單元分布規律
10.4 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11章 火山岩氣藏儲層微觀結構表征技術
11.1 火山岩儲層微觀結構表征難點及技術思路
11.1.1 火山岩氣藏儲層微觀結構表征難點
11.1.2 技術思路及流程
11.2 火山岩氣藏儲集空間表征
11.2.1 火山岩氣藏儲集空間分類
11.2.2 火山岩氣藏儲集空間識別
11.2.3 火山岩氣藏儲集空間表征
11.3 火山岩氣藏儲層喉道表征
11.3.1 火山岩氣藏儲層喉道分類
11.3.2 火山岩氣藏儲層喉道識別
11.3.3 火山岩氣藏儲層喉道表征
11.4 火山岩氣藏儲滲模式表征
11.4.1 火山岩氣藏儲滲模式分類
11.4.2 火山岩氣藏儲滲模式表征
11.5 火山岩氣藏儲層微觀可動用性表征
11.5.1 火山岩氣藏儲層喉道下限
11.5.2 火山岩氣藏儲層滲透率下限及分級
11.5.3 火山岩氣藏儲層有效孔隙體積表征
11.5.4 火山岩氣藏儲層微觀流體可動用性表征
參考文獻
第12章 火山岩氣藏地質建模技術
12.1 建模難點及技術思路
12.1.1 地質特點及建模難點
12.1.2 技術思路
12.2 火山岩氣藏地質建模
12.2.1 多層次構造模型建模技術
12.2.2 分級次儲層格架模型建模技術
12.2.3 格架模型約束下屬性模型建模技術
12.2.4 內部結構控制下的流體分布模型建模技術
12.3 技術套用及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