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洞村

灘洞村

灘洞村位於湖南省永興縣湘陰渡鎮二十華里遠處的大山里,全村2180多人,耕地面積900畝,人均只有四分多地。灘洞村,群山環抱,地處偏僻。多少年,山林的風聲就是這裡人們最熟悉的聲音,大山外面的汽車聲、火車聲、集鎮的喧囂聲,在他們的耳里仿佛就是天籟之音。交通不便,阻礙了這個村子與外界的溝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這裡所有人不變的勞動和生活格式。

基本信息

灘洞村

灘洞村位於湖南省永興縣湘陰渡鎮二十華里遠處的大山里,全村2180多人,耕地面積900畝,人均只有四分多地。灘洞村,群山環抱,地處偏僻。多少年,山林的風聲就是這裡人們最熟悉的聲音,大山外面的汽車聲、火車聲、集鎮的喧囂聲,在他們的耳里仿佛就是天籟之音。交通不便,阻礙了這個村子與外界的溝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這裡所有人不變的勞動和生活格式。三十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越過高山,穿過平原,吹暖中國大地,也吹到了這個偏僻山村,吹開了灘洞人的心扉。發展農村經濟,走開發產業之路,灘洞村人猶如放飛的大雁,振翅欲飛。1978年,他們千方百計籌措資金,開辦了小煤礦,把多年沉睡在自己腳下的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隨著一車車烏金運出大山,灘洞村告別了多年的貧困和閉塞。依託煤礦經營創造的利潤,全村百姓的生活開始有了改變。產業經濟讓灘洞村人品嘗了甘甜。面對第一桶金,村委會沒有陶醉,而是更加清醒,要走致富之路,僅靠一個小煤礦是不夠的,要發展就必須圍繞農業產業做文章。他們結合本村優勢,決定開發養殖業。想到不如做到,他們投資380萬元興建了一個養殖場,買來了300多頭母豬,安排養豬能手擔當飼養工作,轟轟烈烈地幹了起來。但天有不測風雲,老天似乎想考驗灘洞人的意志,一場災難讓他們的致富夢斷了弦。由於缺乏規模養殖經驗,生豬感染了藍耳病毒,一夜之間,紛紛倒下,幾乎全軍覆沒。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全村人心痛不已,村支委們的心情更是沉重。痛定思痛之後,他們振作起來,思考失敗的原因。通過分析,他們終於認識到,要發展農業產業,首先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要做好養殖業,必須要懂得科學管理,掌握科學技術。於是,村委會馬上派人走出大山,到先進的養殖場去學習,把成功的養殖經驗帶回來。接著,村里又把養殖專家請進村來,現場傳授規模養殖技術。這種“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非常奏效,養殖場很快又恢復了生機。村民們奔走相告,喜笑顏開。劫後餘生的養殖場越做越好,產銷兩旺,朝著村委會下達的經濟目標穩步發展。養殖業的成功激發了村幹部的鬥志,把養殖場做大做強,村支委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籌劃,投資500萬元,再建一個養殖場,集體舉雙手贊成。興建一個規模更大的養殖場,養殖技術和管理手段必然要上一個新台階,頂著火紅的太陽,村支書陳曉玉親自開車將四位村民送到幾十公里外的耒陽一個大型養豬場學習,學習半年,村里給每人每月發放900元的生活補貼。自改革開放開始,特別是2002年以來,灘洞村非常重視學習先進的經驗,堅持解放思想,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道路。村上組織村幹部奔赴江蘇、浙江等地考察那裡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感受那裡的新氣象。特別是參觀了華西村——這個聞名全國的現代化村莊,更堅定了灘洞人加快步伐發展經濟的雄心。“要致富,先修路。”搞好基礎建設,是開發經濟的必要條件。從灘洞村到湘陰渡鎮,全程10公里,坡陡彎急,道路狹窄,路面不平。多少年來,全村人都是通過這條路走出大山,出趟遠門走親戚辦個事很不容易。落後的交通狀況,也嚴重製約了村子的經濟發展。2005年,總投資400多萬元的湘灘公路開始修建,村上拿出了其中的230萬元。當一條平整的雙車道水泥公路建成後,山村沸騰了,老百姓幾乎家家放鞭炮,像過大年一樣。這不是一條普通的水泥路,這是一條民生通道,一條致富之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灘洞人展開堅實的翅膀翱翔。村委會在致力發展農業產業經濟的同時,不忘投資教育事業,不忘投資改善民生。村國小有150多個孩子讀書,多年來,孩子們上學,家長不要出一分錢,全部由村里統一負擔。村子由於地處偏遠山區,早年的教師都不願意來這裡任教。為了留住老師,更為了孩子們成為有知識的一代,村里想方設法提高老師們的福利待遇,每周給老師每人補貼40元交通費,並設立教學質量獎、教學指導獎、目標管理獎等激勵措施。學校只有八名教師,為了減輕老師們的壓力,村里花錢再請一名代課老師。為保證他們的日常生活,村上還花錢安排一個村民為他們打理一日三餐。灘洞村尊師愛教之舉名聲遠揚,鄰村一些村民爭先恐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裡來讀書。為鼓勵多出人才、出優秀人才,灘洞村2002年開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勵舉措,考上大學,三本獎勵1000元,二本獎勵2000元,重本獎勵3000元,考上清華北大獎勵10000元。本村學子在全鎮考試獲得前三名,也有一定的獎金。同時,為了鼓勵學子投身農業建設,村里決定,只要考上湖南農業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保證畢業後回村工作至少兩年,村里將提供他大學四年的學費。教育是民生之基,尊師愛教、人才為重,灘洞村目光遠大。物質是民生之需,處處為村民著想,為民謀利,灘洞村堅持不懈,舉措入微。如今的農村人都有了自己的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看不起病的擔憂,這是改善民生的保障機制。而灘洞村的百姓在這方面更具優越,全村人所有的醫療保險金不但由村里統一交納,村民大病住院,在國家報銷70%的情況下,村里還對花費1萬元的再報銷10%,花費2萬元的再報銷15%,花費3萬元的再報銷20%,進一步讓全村百姓看得起病,不怕看病。另外,村民每年的農業保險金也由村里統一交納。不僅如此,村里還給全村每人每年發放500元的生活用煤補貼。對村里統計出來的困難戶和五保戶,每年都要給予一定的補貼。僅2007年發放給八十多戶的補助金就有4萬多元。2006年,為了妥善安置7·15洪災中房屋受損和倒塌的36戶村民,村里給每人補貼8000元,對房屋倒塌的村民,村委會給每戶補貼3萬元,讓他們每戶都住進了152平方米的兩層樓房。[1]灘洞村昂首闊步走在改革開放的大路上,黨和政府給予他們充分肯定和榮譽,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該村“湖南省百強村”的稱號,當地政府把該村樹為“經濟強村”、“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村黨支部也被上級評為“基層先進黨支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