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黃格勝後來回憶他創作《灕江百里圖》時說:“《灕江百里圖》創作念頭起自一件小事:中國地圖灕江百里圖
出版社請我以國畫形式畫一幅桂林旅遊路線圖,我想既然如此,我何不畫一幅灕江的全景圖呢?儘管畫灕江的畫家很多,佳作不少,但從頭到尾全面反映灕江風光的大型長卷卻還沒有,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一份責任,也是一個機遇。”
很顯然,當時年僅32歲的黃格勝已經意識到:他能創造歷史,他要創造歷史。這時,那些自小就有的願望也就更加明確具體了。一些構想在他心中烈火般的燃燒著:畫,畫一幅灕江全景圖,要大,要長,要全,要站在古人、前人、今人已有的高度上去畫!這念頭一經產生,就如影隨身,再也擺脫不開了。強烈的創作欲望使他興奮,激動,焦灼不安。
一個事件,只有放在歷史的河流中,才能真正衡量出它的分量、意義、價值和影響。黃格勝意識到他在創造歷史,但是,他創造出的是一種怎樣的歷史,他在當時卻估計不足。不僅他自己,當時恐怕誰也沒有認識到這個事件所具有的歷史性意義。正如莫奈的《日出·印象》成為“印象畫派”崛起畫壇的一個標誌,《灕江百里圖》成為“灕江畫派”崛起當代中國畫壇的一個標誌。然而,這兩件事並不完全相同。《日出·印象》在它展出後即被用以稱呼、概括、代表它的那一批同類。而《灕江百里圖》則是在它誕生將近20年後,才確立了它在“灕江畫派”中的意義和“創派”地位。
作品賞析
該區著名美術評論家蘇旅指出:《灕江百里圖》是第一幅真正把灕江、把廣西的自然地域環境、民族文化特色當作研究對象的美術作品,是“灕江畫派”真正的開山之作。畫家最早意識到了灕江的巨大藝術潛力和價值,並立志在其中尋找符合灕江自然和文化生態的藝術語言和表現風格。為此,畫家數十次進出灕江兩岸,畫了無數的速寫和水墨寫生。像《灕江百里圖》這樣長達200米的巨幅長卷,不是絕無僅有,但也是屈指可數。觀看這樣的長卷,在它的展開中,在閱讀的過程中,是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的。為此,作者借鑑了敘事文學裡營造高潮的手法,整幅長卷波瀾起伏,高潮迭起,使得觀者的心情為之搖盪激動,心潮難平。特別是畫中暴風雨和暮夜兩節,給人以極其強烈的震撼。故而,此卷雖長,卻不僅沒有給人以視覺疲勞,仿佛在閱讀一部情節曲折驚險的小說。
其磅礴的氣勢、藝術的激情、自然的表現、時代的氣息,即使在今天,依然是“灕江畫派”成長道路上不可替代的里程碑和代表作。當年黃格勝只是對於“從古至今,竟沒有一幅較全面完整地表現桂林山水的長卷全景圖”這一歷史有感而發,他未曾想到,也不可能有這樣一個“野心”,用《灕江百里圖》來創造一個畫派或者創造一個時代。但是,《灕江百里圖》所創造的歷史,絕不僅僅是第一幅完整地表現桂林山水的長卷全景圖那么簡單。接下來這些是灕江百里圖局部,不是很清楚,順序可能也有點亂,將就吧
宏偉史詩
20年的歷史,今天的現實,藝術的實踐,都證明了《灕江百里圖》創造的是一個畫派的歷史,一個時代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稱之為桂林山水的一篇波瀾壯闊的宏偉史詩,灕江風光的一首雄渾奇麗的交響樂曲,當非過譽。至於《灕江百里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其一,它首次以繪畫的形式全面而完整地表現了桂林灕江的動人的旖旎景致。
其二,廣泛師法,充分吸取了前人和同時代藝術家表現灕江的藝術成就,為我所用,兼容並取,成為表現灕江的集大成之作。
其三,認真觀察寫生,為真實再現灕江山水的本質面貌和精神,大膽探索,創造出新的皴法等形式語言,為表現廣西的山川風物,為豐富祖國傳統的山水畫語言體系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其四,突破中國古代長卷的“四季”時空觀,創造性地發明了“晝夜”山水。傳統長卷的時空觀,是在長卷的展開中,顯示出四季的更替,這樣的好處非常明顯,就是能把季節變化下的四季美景集於一卷。黃格勝開始時也打算採取這種表現方法。後來,他考慮到,桂林雖屬亞熱帶氣候,地理位置偏南,四季中的灕江變化並不顯著。經過反覆思量,作者決定,採用從朝至夜的方式來表現24小時中灕江景色的變化。
灕江風光
作者這種不盲目抄襲前人,而是獨闢蹊徑的求索,是勇敢的,可貴的,實踐證明,也是極為成功的。而且,一日灕江,也符合人們通常乘船遊覽灕江的時間概念,當然,這只是巧合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在一天之中,力求包容四季。灕江的朝暉、暮靄、煙霞雲霧、風雲變突、雷電交加、暴雨傾盆,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五,“夜景山水”的創造。古今中外,極少有畫家描繪夜色下的大自然。道理很簡單,夜幕之下,大自然一片混沌,色與形都難以分辨。詩人當然一樣可以高詠,畫家的筆可就很難描繪了。李可染的部分作品,特別是表現灕江的作品,雖有“江山如此多黑”一說,但他表現的逆光視角下的景色,不是夜景;黃賓虹晚年的作品雖多用宿墨、層層積染,給人如入夜山之感,但那是他獨創的風格,並非為表現夜色下的山水而作。
因此,夜景山水,可謂黃格勝的一大創造,它朦朧、混沌,但又並非漆黑一團,而是依稀隱約,深邃沉厚,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不尋常的審美感受。為人類的藝術實踐做出了有益的嘗試,為中國的山水畫貢獻了新的美學境界。
高潮迭起
高潮迭起的戲劇性表現手法。長卷因其長度,不能一覽無餘,而必須在時間的流逝中閱讀感受。因此,長度過長,容易使人心生厭倦。所以畫家一般不輕易為之,即使畫,也都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著名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和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的長度分別為119.15米和不到10米。
《灕江百里圖》不是黃格勝畫灕江山水的開始,更不是結束。在此後的20年裡,他每年都要到灕江寫生、創作。他後來畫的灕江山水,當然有超越《灕江百里圖》的地方,但那只是在某一個層面上。從整體看,毫無疑問,《灕江百里圖》不僅是他個人創作的一個高峰,也是古今描繪灕江題材的繪畫作品的一個高峰。
畫家簡介
黃格勝,壯族,1950年9月出生,廣西武宣人,1966年國中畢業後因文革輟學,致公黨成員,1970年5月參加工作,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研究生班國畫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教授。歷任廣西省文聯副主席,廣西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為國家級優秀專家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政協第十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席,廣西藝術學院院長,致公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曾在美國洛杉機、舊金山、夏威夷舉辦畫展和講學;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辦畫展,作品被荷蘭國家藝術館收藏;還在桂林、柳州、南寧、廣州、深圳、台灣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5次;出版有《灕江百里圖》等個人畫冊8本。曾獲廣西文藝創作最高獎——銅鼓獎。《灕江百里圖》由中國駐美使館贈予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以黃格勝作品相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