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水文地質調查
正文
為評價灌區水文地質條件和問題而進行的水文地質測繪、勘探、試驗和監測、預測等工作。基本任務是:研究灌區第四紀以來的沉積環境和地層結構;地下水埋藏情況,補給、排泄條件及其與地表水體的關係;水、土的化學成分,形成條件及其動態變化規律;預測灌區土壤鹽鹼化可能發生的範圍,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為新灌區規劃設計和老灌區的配套、改造提供設計依據。調查工作一般分為初查和詳查兩個階段。初查階段以測繪工作為主,輔以必要的勘探和試驗工作,在一些典型地段還應開展地下水位與土壤水鹽動態觀測工作。詳查是在初查基礎上進行,除補充測繪工作外,主要是勘探、試驗和各項動態監測工作,選擇典型地區建立試驗站,開展科學試驗,測定有關水文地質參數。調查範圍取決於灌溉面積的大小和灌區的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程度。一般灌區測繪比例尺採用1:50000~1:5000。具體比例尺的選擇可按勘測設計階段、地質條件的複雜程度和對測區工作的研究深度而定。水文地質測繪 其主要內容是:對測區地層岩性、地質構造、 地貌、 河道變遷、植被情況、地下水露頭、地表水體、濕地及與灌區水文地質條件有關的一些地質現象,進行全面的觀察與描述;對已建灌區還要進行土壤鹽鹼化情況的調查,了解排水乾支渠地帶的岩性組成,鹹水、淡水分布規律與水、土化學特徵;選擇代表性的控制井(孔)進行簡易抽水試驗;測定泉水及地表水的流量;採取一定數量的水、土樣品進行試驗。
水文地質勘探 在測繪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查明含水層的埋藏條件和地下水運動規律而進行的勘探。勘探點的布置既要控制不同水文地質單元的特徵,又要滿足長期觀測的需要。通過勘探坑孔確定岩土層剖面、含水層層位、地下水埋藏深度、各含水層的水力聯繫和補給、排泄關係。
水文地質試驗 除利用室內外的測試手段測定各項水文地質參數(如滲透係數、給水度、地下水導水係數、持水度、毛管上升高度、地下水流速流向等)外,對已建灌區還要選擇代表性地段,進行大氣降水入滲試驗、地下水蒸發量試驗、灌區回歸水入滲試驗和渠道的滲漏試驗等,為灌區設計與改造提供依據。
監測和預測 這是運行期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別是大型灌區,在初查階段就應考慮長期觀測網的設定和主要觀測剖面的要求,建立監測系統,統一管理。主要監測項目有:水質監測、渠道邊坡穩定觀測、渠道滲漏觀測和地下水位動態觀測等。灌區預測工作系根據測區典型試驗站所測得的各項水文地質參數、不同時期的地下水位、水質觀測成果和灌區的年降雨量,採用水均衡法,預測灌區可能產生土壤次生鹽鹼化的範圍和程度,並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資料整理 根據上述綜合調查、長期觀測和試驗研究所取得的各項資料,編制第四紀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地下水埋藏深度圖、水文地質分區圖、地下水礦化度圖、土壤分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壤改良分區圖和各種觀測歷時曲線圖表等,供設計、施工和運行使用。